网络经济的特征和运行规律剖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网络经济论文,规律论文,特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6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339(2001)01-0046-05
网络经济是指由于计算机互联网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广泛应用,使得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基于统一在互联网平台上的信息流的传递和处理,经济信息成本急剧降低,从而导致信息替代资本在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并最终成为核心经济资源的一种全球化经济形态。
网络经济的概念,并不狭义地指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产业以及围绕着这个产业蓬勃发展的产业和派生的新产业;它也包括计算机网络与传统行业的普遍结合和广泛渗透,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提高生产力水平,使信息成为这些产业发展和创新的最重要力量的经济形态。
网络经济最核心的力量在于提高了信息流动速度和降低了信息成本,这种影响渗透到经济生活中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诸多环节,改变了这些环节中的成本结构和其他特征。
一、生产成本、交换成本和消费特征的变化
(一)生产成本的结构变化
网络经济中信息产品、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在社会总产值的比重不断增大。这些产品的前期不变投入(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投入)非常高昂,诸如巨额的研发费用、设备的购置费等,但随着产品产量增加而追加的可变投入如人工、原材料很少甚至可以忽略,也没有生产能力的限制,如芯片、软件等的生产。而且目前普通商品中这种趋势也很显著:无形资本的投入较之有形资本的投入不断增加,不变资本较之可变资本数量巨大,增加产量无须消耗太多可变资本,反而摊薄了前期的不变资本。总的来说,在一定的前期投入下,随着产量的增加,生产的边际成本降低,边际产品增加,扩大生产规模不会遇到边际成本增加的瓶颈,反而呈现生产要素收益递增的规律。这一规律在网络经济的先导产业——IT行业中尤为明显:据广泛引用的Gilder法则,“在未来25年内,每18个月计算机、通讯及相关产品的成本将下降一半而性能将提高一倍”。例如:在过去6年时间里,微处理器每秒百万指令(MIPS)计算能力的成本从230美元降到3.42美元,目前还没有哪个其他行业项目成本削减到如此快的速度,但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产业遵循这样的发展规律。
(二)交易成本的降低
一般来讲,交易过程可以看成是供给者寻找合意的需求者,需求者寻找合意的供给者,并最终签订和履行契约实现产权的部分或全部转让的过程。虽然,交易费用并没有确切的定义,但广义的交易费用一般应包括三个项目:一是为了了解、确定交易对象而支付的信息费用,即搜寻费用。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的高效率不是自发的无成本实现的,而是通过交易双方有成本的搜寻实现的。二是为了获得交易的可能性而支付的费用,即交易双方为了使自己处于能够交易的环境和条件之中所支付的费用,即交易实施费用。如购买者获得可接受的支付手段,前往商场等行为的成本,以及销售者租用场地、周转库存等费用。三是与产权转让有关的费用,即狭义的交易费用,如产权的界定,契约的谈判、拟定、实施以及监督等费用。
通过对交易费用的细分可以清楚看到:网络经济中最常见的商业模式——电子商务(无论是企业-企业模式还是企业-用户模式)以及网上的金融服务都可以极大地降低第一类和第二类交易成本。目前,交易双方可以通过互联网在极短时间内以极小的费用在全球范围内搜索最理想的交易伙伴,并可以立刻通过网上的金融服务和四通八达的物流配送系统实施这笔交易。虚拟的交易场所以及零库存管理技术,都可进一步降低实施交易的成本。
在与产权和契约有关的交易费用中,各种层次的社会制度如法律、规范和道德等无疑对降低界定、行使和维护产权的费用有重要作用,但制度的实施离不开对相关信息的收集、加工和传输,仍是有信息成本的。同时,先进的通信技术和低廉的信息成本降低了契约的谈判、拟定和实行的成本,尤其是可以较好地防范和监督由于信息不完全、不对称导致的机会主义行为,大大地减少违约的风险和监督的费用。
(三)消费特征的变化
在传统的工业社会中,对物品和服务的消费是以排斥他人的消费和享受为前提的。而网络社会中,新用户加入某一商品或服务的消费网络,不仅自己获得了效用,也增加了原来用户的效用水平和福利,增殖了整个网络。
这种消费特征的变化源于网络具有很强的外部性。这里所说的网络不仅指有形的网络如电话网、Internet网,也指由于消费共同的产品和服务而形成的虚拟的用户网络。网络的外部性是指一种产品和服务对某个用户的价值取决于享用相同产品和服务(同一种网络中)的其他用户数量的多少,网络中用户越多,价值就越高,反之,则相反。一般说,网络的价值是其节点数目的平方。电话网和互联网很明显,用户越多,用户之间联系越便利、越广泛;而对某种软件和硬件商品,更多的用户促进了用户之间信息的交流和服务的分享,使用更加便利,这些产品对新老用户的内在价值都提高了。实际上,这种网络的外部正效应基于对信息共享的需求和信息社会产品生产和服务的规模效应。
二、网络经济运行规律
正是网络经济中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的深刻变化,使网络经济的运行无论在宏观还是微观层面上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宏观经济运行
在宏观层面上,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也许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但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元素发生了变化,使得通货膨胀、经济周期和经济运行效率都与以前有很大的差异。
1.通货膨胀
网络经济中,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只不过导致通货膨胀的因素发生了变化。认为网络经济可以完全避免通货膨胀的观点,是不符合实际的。
在各种经济形态中,对该种经济形态所依赖的稀缺的物资资源的过度竞争导致了通货膨胀。工业经济中,各种原材料、能源以及劳动力是支撑其经济增长的稀缺资源,较长时期对其过度利用或外来的供给或需求冲击都会导致通货膨胀。在网络经济中,知识、技术等信息资源的大量投入提高了有形实物资源和人力资源的要素生产率,不仅加速经济增长,也降低了其所依托的实物资源的需求量和单位产品的物质消耗成本与人工成本,抑制了许多传统原材料、能源的价格上涨。但对支撑信息产业的重要原材料和资源的依赖,使得这些资源的过度使用或者供给和需求的冲击同样会造成未来的通货膨胀。只不过我们目前对这些原材料的理解还比较模糊。同时对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技能的人才的需求,如果大大地超过了供给也会导致人工成本的上升和通货膨胀。美国近几年之所以能保持其高增长、高就业和低通胀的所谓“新经济”态势,与美国并未受到重大的原材料冲击以及较为开放的移民政策缓解人才的短缺都有较直接的联系。
2.经济波动
社会的经济波动与社会生产力水平是密切相关的。当人们还处于发展初期、靠天吃饭的时候,太阳黑子等气象运动规律与经济的波动密切相关。而当人类能够大量地进行生产,却不能高效地实施交换和分配时,供给和需求的矛盾运动规律决定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供给和需求的冲击也直接诱发经济波动。出于改善交换效率和分配效率的需要,虚拟经济活动日益增加,虚拟经济的波动成为了许多经济波动的直接诱因,现代经济波动常常由金融波动触发。网络经济进一步提高了交换、分配的效率,降低了供求矛盾引发经济波动的可能性;但网络经济扩大了虚拟经济的规模、风险和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整体经济波动的风险并没有降低。
网络经济带来了新的流通方式和生产方式,促进了供需快速有效地衔接,大大地缓和了供需矛盾,可以较好地避免由于生产过剩和短缺(无论是总量还是结构的)可能引起的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拉伸了经济周期的长度。但与此同时,虚拟经济波动的风险进一步扩大。随着全球网络化,巨额的资金和信息可在几分钟之内被输往地球上的任何地方,一国有限的外汇储备和局部连动机制所起的调控作用相对减弱,而且难以及时发挥作用,金融风险进一步加大。同时,整个世界信息流量大大加快。人们通过24小时运转的环球信息资源网络更快、更好地获取有关虚拟市场的信息,也会加剧市场的波动。因为在人们更快的获得市场信息和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的同时,却没有办法防止不稳定的市场行为的发生和市场信心出现的急剧的、不可预见的逆转。人们的心理预期会对经济发生越来越重大的影响,今后的经济波动可能更多的以金融危机和信息崩溃为导火索。
美国网络经济的风向标纳斯达克指数将虚拟经济的波动发挥到了极致。从1998年10月的1357.09点到2000年3月的5000点,纳指在短短一年半时间内狂升3倍,而后又在6个月内跌至3500点左右,回落30%。当然纳指上升和下降的内在根源在于公众对网络相关产业的前景看好以及对其短期盈利状况的失望。但在如此短时间内波动幅度如此之大,是难以用实体经济运动加以解释的。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人们乐观或悲观的心理预期经过各种各样的信息媒介得以快速广泛地传播、反馈和加强。不理性、不稳定的市场心理和市场行为在极短的时期内得以放大和聚集,股指的波动被数倍放大,经济波动的风险也放大了。
3.社会分工水平
网络经济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促进进一步的社会分工。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无疑会提高生产效率,但同时带来大量中间产品,增加市场交易的数量,增加了整个社会的交易费用。目前世界的社会分工状态是由进一步提高生产专业化水平所带来的生产率提高的收益与同时引起的交易费用增加的代价这二者的均衡决定的。全球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导致了交易费用的大幅下降,使得社会进一步分工提高生产率的收益远远高于由此所带来的增加的交易成本,更深入的社会分工是有利可图的,是必然的。日益明朗的经济全球化趋势具有双重的意义:第一,拓展了社会分工的范围,使得在全球范围内的社会分工得以实现,世界各地资源、禀赋的差异得以充分的利用。第二,更进一步细化了全球的社会分工,在每个产品的生产上,世界各国也许仅仅负责其中上百道工序中的一道,市场上将会出现大量的中间产品需要交换,也能得到有效的交换。而经济的全球化必须依靠全球网络化来实现。因此,网络经济使我们能够在攫取高度社会分工所带来的生产率提高的好处的同时,却不为大量的中间产品的交易付出更高的费用,提高了经济整体运行效率。
(二)微观经济运行
从微观层面上看,网络经济会对商品的性质、定价和市场的结构发生重大的影响。
1.网络经济中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性质和定价问题
如图1所示,网络经济中大部分商品——信息产品、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具有特殊的成本结构:不变成本大大高于可变成本,产品的平均成本一直在下降,边际递减甚至到几乎为零的程度,因此没有自然的价格底线。一般说来,这些产品的供给曲线应该像总需求曲线一样也是倾斜向右下方,两条曲线不总是存在有效的交点,因此市场不一定存在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供给和需求曲线的相对位置可能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如图2(a),在任一产量上,供给价格总是高于需求价格,则该种产品供给者会永远亏损,意味着即使这种产品很先进,人人渴望拥有,但费用高昂的开发和生产相对需求过于超前了。这也是铱星公司破产带来的深刻启示。第二种情况如图2(b),如果某一产品供给总量增加使得价格下降幅度超过了需求总量增加所要求的价格下降幅度,两条曲线会产生交点,形成了一个市场均衡点,在这个产量和价格上,供求平衡。但与一般商品市场稳定均衡不同的是,这个均衡是非稳定的。一旦这个均衡体系在外力的干扰下离开均衡位置,由于供求两种力量的作用,再不会回到原来的平衡点而是双方进一步变动,越来越远离均衡,价格机制难以起到调节供求、恢复均衡的作用。第三种情况如图2(c),在任一价格上,需求的数量都大于供给的数量,或者说,在任一产量上,供给的价格都可以低于需求的价格,这类产业或产品注定是赚钱的。在这种情况下,也不存在市场的供求均衡,价格更多地取决于需求和市场结构。在网络经济中,供求难以均衡或即使均衡也不稳定的特点不仅使市场充满了不稳定性和风险,也使得确定信息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很困难,产品的价格更多地由市场的需求曲线和市场结构所决定。
产品、服务定价和收费变得更加困难的另一原因在于,许多无形产品和服务的消费具有非自然排他性(类似于公共物品),极易产生搭便车的行为。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认为在市场失效的领域如公共物品的提供应由政府承担,但知识经济时代绝大多数产品都具有这一特征,政府显然不能承担提供绝大多数产品的责任。除了利用法律体系进行高成本的打击外,私人部门通过提供这些产品赚取利润有两个方法:一是人为地增加一些排他性装置(如口令等),既限制了信息的传播,也增加了成本。二是在免费提供这些产品时售卖其他的产品。经济学家卡尔·夏皮罗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较好的原则:“应该学习更好地利用新的配置模式而不是对抗它:最大化知识产权的价值和效用,而不是最大化其保护。”应该通过低廉的单位成本促进信息的传播、共享来提高知识产品的需求量以获取收益,而知识产品需求弹性大、边际成本为零也支持以量取胜的策略,这也促进了社会整体效益。
2.市场结构
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中间产品日益增多,同时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也导致产品差异性的增加,这二者都促进了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的进一步细分。而在每个细分的市场内,市场常常处于垄断或寡头垄断的状态,呈现出很强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而且一旦在某个细分市场形成垄断,就很难用技术、资金等手段打破。当然,产品差异的扩大,用户偏好的变化和技术标准的更新可能打破原有的垄断,但同时又会形成新的垄断。因此,有效竞争往往不能发生在行业内部(相同产品的市场),更多地发生在行业之间(不能完全替代产品的市场)。
网络经济中的大多数产品,生产的可变成本大量地沉积为固定成本,这种成本结构使得信息产业类似于传统领域中自然垄断产业,具有显著的规模效应,其结果是本地区或本行业只有一个产品提供者。同时,网络存在着外部正效应,导致规模大的网络更能吸引新用户,新用户越多,网络的规模就越大,网络就会良性循环,原来规模小的网络则会恶性循环。再有,产品的换制成本——使用某一商品和服务的用户换用类似替代产品所付出的代价,如技术不兼容导致上下游设备的更换、重新学习的成本等,也加剧了这种垄断程度。另外,知识产权保护也使得高新技术领域的垄断自然合法。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完全竞争应是市场常态,垄断和寡头垄断是某段时间、个别产业对此的偏离,但垄断和寡头垄断也许是网络经济中的主导产业的产品市场常态,表现为网络经济中的“强者愈强”、“赢家通吃”等现象。
在网络经济初步发展的美国,其信息产业中这一趋势较为明显:微处理器的生产主要由INTEL公司和其他两家厂商所垄断,微机的操作系统软件是由微软公司的视窗系列垄断的。正是由于视窗的垄断,使微软对视窗上的应用软件的开发和生产也拥有了垄断的力量,如办公软件、网络浏览器等等。对微软的反垄断诉讼无疑促使政府和各界深思:应该如何看待网络经济中可能越来越多产生的规模效应和范围效应,这种横向或纵向的垄断到底是如传统理论认为的降低了经济效率,还是顺应了网络经济的生产特征提高了经济效率?
现代信息技术是一次重大的科技革命,网络经济的发展初期必然是一段较长期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进步。但是,网络经济是一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产业结构演进的客观结果,目前只有少数发达国家才能享受这一成果,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距此甚远。同时,与任何其他社会经济形态一样,它的出现是为了解决而且也确实解决了当前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但同时它也会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等待我们解决。人类社会就是这样螺旋式地进步着。
收稿日期:2000-05-30;修回日期:2000-11-02.
标签:网络经济论文; 经济论文; 信息消费论文; 市场垄断论文; 价格垄断论文; 均衡生产论文; 市场均衡论文; 市场规律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