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观察机械通气治疗严重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我院近期内接诊的43例严重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按照治疗措施不同进行分组,其中A组21例实施常规对症治疗,B组22例在A组基础上增加机械通气治疗,就组间疗效进行比对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血气分析情况组间比对,B组患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A组患者(P<0.05);在肺功能方面,B组患者治疗后其MVV、FEV03及治疗有效率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对严重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实施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胸外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
胸外伤是一种常见的胸外科疾病,其可表现为肋骨骨折、血气胸、肺挫裂伤等。严重胸外伤常伴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研究显示,严重胸外伤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发病较急,病情凶险发展迅速,且患者预后不良死亡率高,病死率超半数[1]。因此,选择一种合理、有效的急救措施是至关重要的。此次我院采取机械通气治疗了近期内接诊的22例严重胸外伤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效果理想,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在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间接诊的43例严重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全部患者外伤明显且均为急性发病,并符合疾病相关诊断标准;同时排除合并气胸、严重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患者及因心源性肺水肿引发的呼吸窘迫的患者。符合标准的入院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16例;患者年龄21岁到62岁不等,平均年龄(43.7±2.8)岁;患者致伤因素,其中19例车祸致伤、10例高处坠落伤、7例挤压伤、6例钝器打击伤、1例其他因素致伤。按照治疗措施不同对患者分组,其中A组21例实施常规治疗、B组22例实施机械通气治疗,组间在一般资料方面比对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A组患者实施常规对症治疗,包括生命体征的监测、静脉通道的建立、吸氧治疗、抗生素治疗、支扩剂治疗、营养支持治疗、酸碱平衡纠正治疗等内容。B组患者在A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增加机械通气治疗,呼吸机模式为S/T模式,调整参数,呼吸频率设置为每分钟16次;吸氧压设置为8cm/H2O,呼气压设置为8cm/H2O,吸氧浓度控制在35%-60%之间。
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包括PaCO2(二氧化碳分压)、PaO2(动脉血氧分压)、SaO2(血氧饱和度);并对患者治疗的肺功能各指标进行检测,其中包括MVV(最大通气量)、FVC(最大肺活量)、FEV03(0.3s用力呼气容积)。同时参照相关文献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其中临床症状基本缓解、血气指标及肺功能指标基本恢复正常者记为显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血气指标及肺功能指标有所改善者记为有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者记为无效[2]。
1.4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均数以( )表示,检验方式采取X2检验,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气指标情况:B组患者血气指标改善情况优于A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表示组间血气分析结果比较情况( )
注:与A组比对,*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3疗效情况:A组治疗有效率71.43%(其中显效6例、有效9例、无效6例);B组有效率90.91%(其中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2例),组间比对,B组优于A组(P<0.05)。
3讨论
胸外伤临床较为常见,车祸、高空坠落等发生后患者均可发生胸外伤,其中包括肋骨骨折、血气胸等,严重者会出现休克现象。此外,炎症因子也会因损伤肺组织造成肺部水肿、肺内通气功能降低等症状[3],甚至会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从而加重患者的病情。因此,予以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胸外伤并发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因其病情凶猛迅速,因此临床治疗应及时、有效,生命体征监测,快速诊断,迅速有效的纠正患者的低氧血症是治疗疾病的关键,其对降低病死率及提高临床疗效意义重大。大量研究显示,机械通气治疗严重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理想[4],此次我院采取机械通气治疗了B组患者,结果显示,对比常规对症治疗,增加机械通气治疗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及肺功能指标。现笔者结合实际应用经验及相关文献报道,就机械通气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如下总结:PEEP应根据患者病情从小开始,一般控制在5-15cmH2O之间,以免产生气压伤影响心排氧量;适时调整呼吸机参数,避免高氧浓度对肺组织造成损伤;正确处理低氧血症的发生;适当减少潮气量及降低吸气压,减少通气机诱发的肺损伤;注意感染的预防控制,对已经发生感染的患者,应结合气管内分泌物培养结果及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5],护理人员也应及时对患者进行吸痰,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保障气道湿化;注意合理纠正患者酸中毒现象。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机械通气可有效改善严重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通气情况,对控制病情、降低病死率及提高临床疗效意义重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继玲,庄育田,白士先.早期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胸外伤致ARDS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12,52(47):39-40.
[2]牛杏果,焦宪法,郭宇红,等.30例重症胸外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4,11(10):64-65.
[3]王双养.无创性压力控制通气对外伤引起急性肺损伤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J].浙江创伤外科,2011,16(2):272.
[4]张春亚.早期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胸外伤致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0):151-152.
[5]潘海燕,张辛.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荟萃,2003,18(10):549.
论文作者:陈龙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0
标签:患者论文; 外伤论文; 窘迫论文; 综合征论文; 呼吸论文; 血气论文; 机械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