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密歇根州外语课程标准中的交际内容及解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课程标准论文,外语论文,内容论文,密歇根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指出,“英语作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已经成为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教育部,2012)。从世界范围来看,学习外语就是掌握了实现交际和沟通这一目的的物质工具(赵中建、贾爱武,2002)。然而,现在大多数英语课堂还只是侧重强调语法和词汇。尽管它们的确很重要,但从社会语言学和语言的文化层面来看,现在外语组织原则是交际,它强调“为何”、“对谁”、“何时”。所以,在承认语法和词汇是交际基本工具的前提下,掌握和提高能与目标语使用者进行有意义得体交际的能力和方法已经成为今天外语课堂的主要目标(赵中建、贾爱武,2002)。 那么,什么是有意义得体交际的能力?怎样才能拥有有意义得体交际的能力?这些内容在我国的课标中没有具体阐释。美国密歇根州外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密州课标”)将交际列为一项内容,列出了三种交际模式,并详细具体地介绍了各阶段每个交际模式的具体内容。了解和学习其内容,会对我们的英语教学有启示作用。 二、密州课标的交际内容 该标准的交际内容包括三种模式:人际模式、诠释模式、展示模式。 1.人际模式 人际模式是指“学生能够参与谈话、提供和获取信息、表达各自情感和相互交换意见”(赵中建,贾爱武,2002)。具体内容见表1: 2.诠释模式 诠释模式是指“学生能对以书面语和口语为表述形式的各类主题给予理解和解释”(赵中建、贾爱武,2002)。具体内容见表2: 3.展示模式 展示模式是指“学生能用各类主题向听众或读者传达信息、陈述概念和看法”(赵中建、贾爱武,2002)。具体内容见表3。 三、密州课标的交际内容解读 1.学生的能力指标被分为三个级别 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American Council on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s)的能力指标(Proficiency Guidelines)(以下简称ACTFL量表)将外语课程按照能力水平分为五个级别:初级、中级、高级、先进、优秀。ACTFL量表的特点是从语言使用者运用目标语言能够做什么的角度来描述语言能力(韩宝成,2006)。 由于ACTFL量表的权威性和重要性,密歇根州参考其内容,制定了自己的能力指标。在交际部分,它将学生的能力水平分为三个级别:初级、中级和高级。学生的水平从低级到中级再到高级发展,他们可以完成的任务会更加复杂多样,他们会采取更加灵活、更加多样的方式去完成任务。所以在不同级别,需要学生完成的交际任务更加复杂多样。如人际交际初级的一个目标为“在日常社交场合能借助手势语来使用目标语进行打招呼、告别或介绍”;中级目标为“能借助手势语来使用目标语与人打招呼,加入有关学校、社区事件和活动的日常话题的讨论”;高级目标为“能借助手势语来使用目标语与人打招呼,加入与周末计划、度假、工作和旅行相关的过去和未来活动话题的讨论”。同为“与人打招呼”的目标,不同级别的任务难度和数量不同。初级只要求“在日常社交场合”能借助手势语来使用目标语“打招呼、告别或介绍”;中级则不仅仅要与人打招呼,而且需要“加入有关学校、社区事件和活动的日常话题的讨论”,在初级打招呼的基础上,要进行与日常话题有关的讨论;高级任务更复杂,要能“加入与周末计划、度假、工作和旅行相关的过去和未来活动相关的话题的讨论”,它要求不仅仅讨论日常话题,还要加入与过去和未来活动话题的讨论,讨论的内容更加复杂多样。 三个级别的内容呈递进型,下一个级别的内容以上一级别的内容为基础,并对有关内容加以深入,具有顺序性和层次性。加涅(Cagne)认为,人类学习的复杂性程度是不一样的,是由简单到复杂依次推进的,学习任何一种新的知识技能,都是以已经习得的从属于它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王凯,2004)。该标准内容以顺序性的方式组织安排,有利于教师帮助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2.交际内容描述清晰、具体 美国教育界许多人认为,课程标准的呈现表述应该是清晰、具体的。清晰是指教师、家长、课程评价人员对标准足以了解,不会模棱两可(王凯,2004)。美国课程标准的具体性与可测性要求是连贯一致的,主要体现在采取了“行为动词+知识”的陈述方式上,行为动词应该尽可能是可以理解的、可以评价的。密州课标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其内容清晰、具体。如,“详细介绍目标语文化中文学作品、电视、电影和艺术中历史人物的外貌、性格和个人特征,并对其进行分析”的陈述方式为“详细介绍十目标语文化中文学作品、电视、电影和艺术中历史人钩的外貌、性格和个人特征”,不论是教师还是其他人员看到此条标准,都能准确理解其要求。再如,“理解书面形式(如邮件、信件、信息、便条和短消息)中大量的熟悉和不熟悉话题的人际沟通内容”的陈述方式为“理解+书面形式(如邮件、信件、信息、便条和短消息)中大量的熟悉和不熟悉话题的人际沟通内容”。 3.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in the 21st Century,2006)指出:语言和交际是人类经验的核心。美国必须培养学生能够在多元社会的语言和文化中进行交际的能力。语言交际能力不仅指必需的语法知识,还包括对语言概念意义和文化内涵意义的了解与运用;不仅指语言的正确性,还指运用语言在具体语境中进行交际的得体性,即人们所熟知的对什么人、什么时候、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如何说以及为什么这样说等。单纯的语言知识和脱离具体交际语境的语言技能不是真正的语言交际能力(毕继万,2009)。 密州课标强调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用语言行动、做事、交流信息,或在完成真实任务的交际过程中直接习得语言运用能力。如,人际模式中的“在日常社交场合能借助手势语来使用目标语进行打招呼、告别或介绍”是让学生在日常的社交场合用目标语来做事(打招呼、告别或介绍)。再如,展示模式中的“就学生个人生活有关的活动或事件写一个图画故事(大书、告示、透视画、卡通片),并与读者分享”是让学生在完成真实任务的交际过程中(就学生个人生活有关的活动或事件来写一个图画故事,并与读者分享)直接习得语言运用能力。这些内容都强调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而非人为创设的情景中,获得语用能力。 4.呈现三种独立的交际模式框架 密州课标依据《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将交际划分为三种模式:人际模式(Interpersonal)、诠释模式(Interpretive)和展示模式(Presentational)。 人际模式指学生能够参与谈话,提供并获取信息,表达各自情感和相互交换意见,它强调入际间直接的口头或书面交流。密州课标中人际模式包括两部分内容:人际间的说/听或手语和人际间的读/写。每个部分又分为四部分,即社交、认识和描述、交换信息和交换观点。各部分的内容都要求学生能够参与,并提供和获取信息。如“(通过口头)询问和回答有关天气、健康、自己、家庭和朋友的基本问题”或“通过写作的形式询问和回答有关天气、健康、身体状况、自己、家庭和朋友的基本问题,来交换信息”都是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参与其中来提供或获取信息。 诠释模式指单方的听和读,“强调对口语和书面语的理解和解释,即学习者对各类印刷材料和非印刷材料的‘单向’聆听和阅读,语境、对听读过程的控制力都可能影响学生理解能力的发展”(王添淼、李伟言,2006)。这是一种单方面的交流,而不是积极的面对面的交流。密州课标中诠释模式包括两部分内容:理解语言—听或手语和理解的读/写。由于该模式只是一种单方面的交流,所以没有涉及说的内容,只包括听、读和写。如“理解有关个人兴趣话题的人际交际,如爱好、家庭生活、朋友、娱乐和学校生活、每天发生的事件”和“理解目标语中可接触到的简单的书面材料,如教材中的文章、适合自己年龄的杂志和报纸内容、广告、诗歌和故事”只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对话或书面材料,并不要求学生和其他人进行面对面或书面的交流。 展示模式指学生能就各类主题向听众或读者传达信息、陈述概念和看法,它强调对信息、概念和思想的正式的单向口头陈述和书面陈述。这是一种有成效的交流方式,也是单方面的交流。密州课标中展示模式包括两部分内容:展示的语言—说或手语和展示的写。该模式也是单方面的交流,所以没有涉及读的内容,只包括说或手语和写。如“用目标语就熟悉的话题进行简短的展示,如自己、朋友、家人、家和学校”和“就学生个人生活有关的活动或事件写一个图画故事(大书、告示、透视画、卡通片),并与读者分享”要求学生向听众或读者传达信息,不包含互动。 5.体现的语言观、语言学习观和教学观 密州课标在制定过程中,借鉴和参考了其他组织编写的文件,如州共同核心标准、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的能力指标、其他专业的语言组织编写的文件,等等。这些文件都强调“语言是一种交际”、“语言的学习通过有意义的使用获得”。它们都认为在外语学习中交际和运用非常重要。 密州课标将“交际”作为外语学习的一项内容,说明它对语言交际功能的重视。这体现了其互动的语言观。互动观将语言看作建立人际关系和完成社会事务活动的工具,强调的是交际模式和基于不同场景的互动任务(文秋芳,2013)。它认为“语言习得始于个体与外部社会成员的交际,通过群体互动,获得文化符号工具,继而转向个体内部的心理活动”(文秋芳,2013)。 密州课标更“强调语言的功能,而不是语言本身的构成。强调语言的功能,有利于更好地理解语言教育的一些关键问题。比如: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语言?除母语之外,为什么还要学习外语?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究竟要学习语言系统中的哪些部分?”(程晓堂、龚亚夫,2005)密州课标认为,学习外语最重要的是知道在什么时候对什么人说什么话,即与不同的人进行恰当的交际。要做到这点,需要了解被交际对方的文化、价值观等内容。只有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交际。 本文介绍了美国密州课标中的交际内容,并对其进行了解读。我国课标指出,通过英语课程学生要“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教育部,2012),但“教师和学生在平时英语教学和学习中对英语基础知识较为重视,而忽视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孙秀丽,2013)。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鉴密州课标中的交际内容,设计恰当的交际活动,加强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培养交际能力,不仅仅指培养学生的听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还包括要加强学生的阅读和书面交际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同时进行听、说、读、写技能训练,只是不同阶段应有所侧重”(于月清,2005)。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交际。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在课外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进行交际,可以让学生将交际能力与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爱好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到所要掌握的交际能力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与社会有联系,这样更能激发他们交际的欲望。美国密歇根州外语课程标准的交际内容与解读_课程标准论文
美国密歇根州外语课程标准的交际内容与解读_课程标准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