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河道护岸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结合生态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进行施工,能够有效地弥补传统施工工艺所形成的弊端。其次,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们也能够通过该种施工技术有效地提升护岸整体的稳固性以及质量,从而对相关的主要工程形成一定的质量保障。基于此,本文将对如何在河道护岸施工的过程中结合生态混凝土技术开展工作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施工措施以及施工工艺。
关键词:生态混凝土技术;河道护岸;技术应用;技术分析
前言: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地大物博的国家。在中国,不仅具有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同时也具有一片广袤的土地。但是,我国的土地地形较为复杂,也是一个公认的问题。因此,倘若施工人员想要在地形特殊的地方开展河道护岸工作,就很容易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出现一些质量问题,影响工程的进度以及效益。此时,施工人员就需要对整体的施工流程以及施工方式进行调整,对生态混凝土进行合理的应用,以保证工作的稳定推进。
一、生态混凝土的分类
首先,比较常见的生态混凝土是生态水泥混凝土。该种混凝土是由城市垃圾的焚烧物以及下水道中的废弃物进行搅拌所形成的。但是,当这几种材料搅拌结束后,还需要对其进行特殊处理以及粉磨,从而形成新的水泥产物;其次,比较常见的生态混凝土是透水吸音混凝土。通过其自身的名称我们就可以确定这款混凝土的优势。相较于普通的砂石混凝土来说,该种混凝土能够有效地完成渗水工作,防止水分积累,对河岸的稳固性造成影响。同时,由于该种混凝土的密度较大,能够有效地吸收噪音,净化环境以及空气,促进大众生活质量的稳定提升。
二、生态混凝土技术在河道护岸中的应用
(一)生态混凝土技术的施工准备
首先,在应用生态混凝土技术开展河道护岸工作时,施工人员应该做好相对应的准备工作[1]。而在此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事先进行的操作是,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清洁。首先,相关清洁人员应该将施工现场的废弃材料全部整理好,堆放到角落中,当工作人员检查结束,确定没有有用的东西后,就可以对其进行集中处理。然后当该项工作结束,施工人员们就可以在相对应的施工位置上放好相关施工工具以及施工材料的样品,以降低后续的检查工作难度。
其次,当施工人员做好准备工作后,就可以对需要用到的机械设备进行检查以及清点,针对存在质量问题的工具,施工人员应该及时进行记录以及报备,然后进行及时的维修以及更换,从而保证工程的稳定开展。通常来说,在河道护岸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施工人员们主要会应用到这几种机械设备:砂石搅拌机、铲车以及制作砖块的模具机械。
最后,当确定好机械用具的质量后,施工人员就需要对施工的原材料质量以及数量进行检查,以此保证整体工程的最终质量。比如,施工人员可以对砂石材料进行抽样检查,对水泥灰的成分进行化学检验,防止其中含有特殊物质,对混凝土本身的质量形成破坏,从而使得河道护岸的稳固性被降低[2]。
(二)河道护岸的施工工序
首先,在正式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对河岸的坡面进行处理。第一步,施工人员可以利用碾压机将体积较大的土块碾压成碎块,使其能够成为密度较小的种植土;第二步,施工人员需要对河岸周围的土壤进行清理,将其中残留的树根以及草根进行清除,防止其在后续工作中分食养分;最后,施工人员可以应用碾压机对河岸土壤进行碾压,增加河道地基的稳固性,从而保证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
其次,当施工人员完成地基加固的工作后,就可以在河道上铺设营养性的无纺布。第一步,施工人员需要利用特殊的工艺对无纺布进行处理,将营养成分融入其中;第二部,施工人员可以将其铺设在生态混凝土上,并在其上安置相关的反滤层纱布,防止河道营养流失。
第三,施工人员可以结合生态混凝土的技术进行空心砖的制作。在此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大小的河道护岸所应用的空心砖大小也不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就需要事先做好相关的监测工作,确定河岸的大小,然后选择合适的模具制作砖体。当空心砖浇筑工作结束,并凝固完毕,施工人员就可以利用砂石混凝土对其进行加固,使其能够严丝合缝地对河道形成保护[3]。
第四,完成基层工作之后,施工人员就需要在其上种植植物,以保证河道的美观性。首先,在选择播种植物的种子时,施工人员应该选择发芽率较高,并且成活率也比较高的植物;其次,在完成播种工作后,施工人员应定期进行浇水处理,并定期进行施肥,以保证植物的成活质量;最后,施工人员需要应用砂浆泵以及搅拌机等机械设备对生态混凝土进行搅拌,然后利用喷射机以及压力机将其灌入到河道的缝隙中,对植物形成一定的保护作用[4]。
最后,当所有的种植工作以及混凝土浇筑工作结束后,施工人员就可以定期地对河道草坪进行养护。在养护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保证草皮的平整性以及湿润性,防止植物由于缺水死亡。同时在此过程中,施工人员们也需要定期对已经凝固的生态混凝土进行检查,防止其发生破裂,降低自身的稳固作用。
(三)生态混凝土技术的施工技术
首先,在正式施工之前,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具体的施工图纸,对生态混凝土的类型进行选择,然后结合具体的混凝土性质,选择不同的搅拌方式。在搅拌的过程中,第一步,施工人员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投放。当初步搅拌工作结束后,工作人员需要向其中加入一定的碎石以及胶体结料,继续搅拌。大概两分钟之后,搅拌工作完成。其次,当混凝土搅拌完成后,施工人员就需要开展生态混凝土的运输工作。在运输时,施工人员需要对装载混凝土的容器温度进行有效控制,防止混凝土由于温度过高,而自动产生凝固,影响施工质量。第三,当混凝土运输工作结束,施工人员就结合隔框施工技术对混凝土进行浇筑。在浇筑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首先应该开展测量工作以及放样工作,以保证混凝土正确的浇筑方向。同时,在该阶段工作中,施工人员也可以应用尼龙绳以及水平尺等工具对混凝土的平面进行检查测量,保证混凝土的平整性。最后,当所有的工作结束,施工人员就需要对混凝土的凝固进行监管,在适当的时候进行降温保湿处理,防止混凝土自身由于温度应力过高,而形成断裂。
三、生态混凝土技术在河道护岸中的作用
首先,结合生态混凝土形成的河道护岸具有较多的缝隙以及生物生长带,因此在应用的过程中,河道周围的动植物都能够得到良好的生活环境,从而能够促进生物多样化的稳定发展。
其次,在生态混凝土的保护下,护岸的边坡会形成一定的自净体系,能够对河道的水质形成积极的影响。此外,由于混凝土自身性质特殊,使得河道中的生物能够获取较大的养分,促进水体净化,推动河流环境的有效提升[5]。
最后,相较于普通混凝土来说,生态混凝土的稳固性更高,能够有效地抑制洪水的侵蚀,从而有效地保护河道护岸的质量。
结语: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河道护岸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生态混凝土技术是一项新兴起的技术。将该种技术与工程相结合,能够有效地降低施工人员的工作难度,对整体的工程质量形成保障。此外,在该种施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由于其自身所具备的多样性以及综合性,使得其自身的应用范围也比较广,能够有效推动我国生态环境的发展。因此,在具体的生态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们就可以先对工程的特征进行分析,确定其是否能够应用该种技术,从而保证工程质量的稳定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海祥.浅析生态混凝土技术方法[J].建筑机械化,2018,39(04):55-56.
[2]刘松龄,徐郭亮.绿色生态混凝土技术及研究现状探析[J].四川水泥,2017(10):117.
[3]魏鑫鑫.生态混凝土护堤施工技术创新与应用[J].现代园艺,2016(09):162-163.
[4]宫赫乾.绿色生态混凝土技术与循环经济发展[J].中国建材科技,2014(05):231-232.
[5]位建召.生态混凝土技术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33(04):1-2.
论文作者:龚晶晶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4
标签:混凝土论文; 施工人员论文; 河道论文; 护岸论文; 生态论文; 工作论文; 过程中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