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与价值观念的变迁———项北京高校大学生问卷调查引发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问卷调查论文,价值观念论文,北京高校论文,社会转型论文,大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1978年以来,中国进入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的社会转型加速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取代计划经济。与此同时,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从各个层面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有极强的进取心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带有很浓厚的实用主义气息和很强的务实精神;他们企图彻底挣脱传统的羁绊,却又不知不觉地沿着传统的轨迹前行。与其说他们是浮躁的一代,不如说他们是困惑的一代。下面,我们就根据调查结果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变迁进行分析。
一、开拓进取:当代大学生的主流
现代社会是一个快生活节奏、高生活压力的社会,竞争是这个社会的主旋律。从高考到就业,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激烈的竞争。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只有努力进取才能生存,平淡即意味着失败。因此,当我们问及被访者对“成功但坎坷的人生比平淡但宁静的人生更有意义”这一说法的看法时,被访者的同意率是所有问题中最高的。回答同意的高达74.1%,其中“非常同意”的为43.2%,“比较同意”的为30.9%;回答不同意的为15.2%,其中“不太同意”的为11.8%,“很不同意”的为3.4%,其余10.7%的人表示“无所谓”。如果以“非常同意”计3分,以“比较同意”计1分,以“很不同意”计-3分,以“不太同意”计-1分,以“无所谓”计0分,得分为正值表示倾向于同意,分值越高则同意的程度越高;得分为负值表示倾向于不同意,负值越大则不同意的程度越高。该题的得分(以下这类题的计分方法与该题一样,不再说明)为1.38分。大学生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可以说是相当地一致,既没有性别差异,也没有专业差异。
1999年我国高校大扩招,使千军万马过高考这一座独木桥的现象得以缓解,但竞争并未就此结束,由于就业的门槛愈来愈高,北京、深圳等城市对外地生源几乎是非研究生以上的学历不要,为了能找到一个满意的工作,为了能留在大城市谋求发展,于是,新的一轮竞争——考研——又拉开了帷幕。在我们问到“请问您毕业以后有何打算”时,有50.7%的人回答“考研”,18.5%的人回答“出国”,只有30.8%的回答“工作”。虽然,被访者均为京城名牌大学的在校生,他们考上研究生的机会相对较多,但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选择毕业以后工作,还是显示了他们面临的竞争之激烈,他们的进取心之强。
要在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里谋取一席之地,享受成功的人生,就得有过硬的本领和较强的个人素质。当我们列举11种素质,要求被访者根据这些素质对大学生重要的程度选择三项并排序时,调查结果出乎我们的意外,排名第一的是“良好的与人沟通能力”,得分(排第一位的计5分,排第二位的计3分,排第三位的计1分,以下排序题的计分方法均与本题相同)为1.67分。请参见表1。
表1
个人素质得分总体排序 理工科大学生排序
人文科大学生排序
良好的与人沟通能力 1.67
1 3 1
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 1.52
2 1 3
广博的知识面1.49
3 4 2
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1.15
4 2 4
严谨、执着的作风0.96
5 5 5
专心致志的态度 0.66
6 6 7
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 0.58
7 7 6
勇敢的批判精神 0.34
8 8 8
良好的记忆能力 0.30
910 9
灵巧的动手能力 0.17 10 9 11
良好的写作能力 0.07 1111 10
在诸多个人素质中,沟通能力能脱颖而出位列榜首,多少有点出乎我们的预料之外。但仔细分析一下。觉得这一调查结果还是合乎情理的。现代社会是一个快生活节奏、高生活压力的社会。一个现代社会里的人一天所认识的人,也许比一个传统社会里的人一生中所认识的人还要多,高频率的人际互动就不能不流于形式化、浅层化和表面化。另外,现代社会如同法国社会学家杜尔克姆所说的那样,是“有机团结”而非传统社会里那样的“机械团结”。有机团结,意味着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相互依赖性更强、密不可分。因此,在现代社会里,良好的与人沟通能力不仅仅是一个成功人士必备的个人素质,甚至是一种重要的生存能力。沟通能力,不仅仅对大学生是第一重要的个人素质,也是每个人的第一位重要的能力,只不过得现代社会风气之先的大学生首先觉悟到这一点罢了。
在对11种个人素质重要程度的评价中,男女大学生的评价基本一致,没有明显差异。但是,理工科大学生的评价与文科大学生的评价存在明显差异:理工科大学生更看重开拓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文科大学生则更看重沟通能力和知识面。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大学生十分重视的两种素质——动手能力和写作能力——被当代大学生们分别排到倒数第二位和倒数第一位。按这种趋势发展,假如中国的高等院校培养出一批具有开拓精神却“君子动口不动手”的理工科大学生,和一批熟稔与人沟通技巧却不会“舞文弄墨”的文科大学生,对中国现代化事业不知是喜是忧?
要想获得“良好的与人沟通能力”,仅靠大学校园的生活是不够的,大学课堂也很少传授这方面的知识,只有走向社会,通过接触社会来了解社会,从实践中培养和训练与人沟通的能力。如此一来,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过勤工俭学经历的人高达58.2%,就不足为奇了。
二、反叛与依从:当代大学生的双重人格
叛逆精神是每一代年轻人具有的特征,当代大学生也不例外。从来到人世间到长大成人,每一代年轻人都不得不面对不受他们主观意志转移,却又与他们休戚相关并处处受其制约的社会规范、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信念信仰等被法国社会学家杜尔克姆称之为“社会事实”的东西。社会事实是历史的积淀,是一代又一代人创造并传承下来的。情绪冲动、喜好冒险、追求新奇、渴望创新是大多数年轻人的特征,因此他们几乎是本能地反叛传统,在社会急剧变迁的时期尤其如此。但年轻人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毕竟不是凭空而来,在社会化过程中,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因素对他们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不得不屈从于社会事实的压力,依从社会规范。反叛与依从交织在一起,矛盾的心理、双重的人格伴随年轻一代成长的过程。当代大学生也是在这种矛盾与困惑的社会环境中成长的,只不过由于当代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加速期,使得这种矛盾与困惑更加突出,从我们的调查结果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总的来说,被访者在整体上对传统道德和儒家思想有较高的认同感。当问及对“传统道德与市场经济格格不入”这一说法的看法时,“很不同意”者为21.7%,“不太同意”者为55.2%,不同意的合计为76.9%;表示“非常同意”为3.7%,“比较同意”的为9.7%,同意的合计为13.4%,其余9.7%的人表示“无所谓”,得分为-0.99分,即倾向于否定这一说法且程度很强。当问及对“儒家思想仍然应该是今天社会道德的基础”这一说法的看法时,“很不同意”者为9.7%,“不太同意”者为29.5%,不同意的合计为39.2%;表示“非常同意”为8.6%,“比较同意”的为37.9%,同意的合计为46.5%,其余14.3%的人表示“无所谓”,得分为0.05分,即倾向于肯定这一说法,但程度很弱。
被访者对儒家思想和传统道德的认同还表现在对社会发展目标的看法上。儒家十分看重社会秩序,乃至于有学者认为中国文化存在着一种“秩序情结”。(注:参见:张德胜:《儒家伦理与秩序情结》,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95年。第157-190页。)我们的调查结果表明这种“秩序情结”即使在当代中国也是存在的。在调查问卷中,我们列举了8个社会发展目标,要求被访者选择三项并按照重要程度排序。结果,“安定的社会秩序”得分为1.67分,排在第一位。具体调查结果请参见表2。
表2 社会发展目标排序
社会发展目标 总体得分 理科评分
文科评分
(排序) (排序)
(排序)
安定的社会秩序
1.67(1)1.63(2)
1.69(2)
丰富的物质生活
1.52(2)0.98(5)
1.87(1)
清廉的社会风气
1.47(3)2.07(1)
1.08(5)
充分的个人自由
1.28(4)0.74(6)
1.64(3)
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1.26(5)1.41(3)
1.16(4)
良好的人际关系
1.00(6)1.20(4)
0.87(6)
稳定的就业和医疗保障 0.58(7)0.72(7)
0.48(7)
很小的贫富差别
0.19(8)0.24(8)
0.16(8)
从表2可以看出,理工科大学生与人文社会科学类大学生对社会目标的看法有一些差异,除了都很认同社会秩序之外,理科大学生更看重清廉的社会风气以及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文科大学生更着重丰富的物质生活和充分的个人自由。我们的调查结果还表明,“秩序情结”不仅存在,而且还相当地强烈,即使牺牲个人自由换取社会秩序也在所不惜,与西方人“不自由,毋宁死”那种追求自由的狂热精神是极不相同的。当问及对“放弃一定的个人自由换来社会稳定是值得的”这一说法的看法时,同意者高达67.7%,不同意的为22.5%,其余9.8%的人表示“无所谓”。
虽然被访者从总体上,或者说从理念上认同儒家思想和传统的伦理道德,但他们又在具体的问题上对传统道德表现出一种反叛精神。家庭伦理是儒家伦理道德里的核心,所有的社会伦理道德都是从家庭伦理出发推及社会的,因此才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说法。但是,在我们的调查中,当问及被访者对“未婚同居是不道德的行为”这一说法的看法时,“很不同意”者为16.7%,“不太同意”者为29.0%,不同意的合计为45.7%;表示“非常同意”的11.4%,“比较同意”的为15.8%,同意的合计为27.2%,其余27.1%的人表示“无所谓”,得分为-0.29分,即倾向于否定这一说法,但程度较弱。当问及对“搞婚外恋的人,应该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这一说法的看法时,“很不同意”者为10.1%,“不太同意”者为28.5%,不同意的合计为38.6%;表示“非常同意”为14.1%,“比较同意”的为23.0%,同意的合计为37.1%,同意的和不同意的旗鼓相当,其余24.3%的人表示“无所谓”,得分为0.07分,即倾向于肯定这一说法,但程度很弱。一位来自英国利兹大学的社会学家,得知有超过三分之一的被访者不认为搞婚外恋的要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这一调查结果之后表示迷惑不解,她认为如果在英国做此项调查,结果将是绝大多数认为搞婚外恋的人应该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而且,对婚外恋的态度与性别和专业类别有很强的相关关系。男性得分为0.23分,即倾向于认为婚外恋不应该受到谴责,女性得分为-0.14分,即倾向于认为婚外恋应该受到谴责;理工科大学生得分为0.48分,即倾向于认为婚外恋应该受到谴责。而文科大学生得分为-0.21分,即倾向于认为婚外恋不应该受到谴责。大学生对传统观念的反叛还体现在如何看待“利”的问题上。传统观念重义轻利,“金钱如粪土,仁义值千金”就是对义利关系形象的诠释,“惟利是图”是小人所为,而为君子所不齿。但在转型社会里,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要求的准绳主要是法律而不是道德,尤其是当传统道德受到冲击而逐渐减弱制约社会行为能力、新的社会规范尚未完全建立或虽已建立但不具有很强约束力的时候,更是如此。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只要不犯法,惟利是图就没什么不好”的说法,虽然有近半数(49.2%)的人表示不同意,但有超过三分之一(34.9%)的人同意该说法,其余15.9%的表示“无所谓”。
在反叛与依从交织的过程中,年轻的一代更多地表现出他们内心的矛盾与困惑,在对许多问题的看法上反差很大,意见很不统一,尤其是在看待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公平与效率这些问题时,两种不同的意见旗鼓相当、难分伯仲。在调查中,同意“法制建设比道德建设更重要”的为47.5%,不同意的有43.6%,其余9.9%表示“无所谓”。同意“公平比效率更重要”的为39.7%,不同意的有44.1%,其余16.2%的表示“无所谓”。大学生们的矛盾与困惑还体现在处理知识水平与道德水准的关系上。他们很不认同“知识越多,道德水平越高”这一说法(得分为-1.19),却又高度认同“大学生应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成为社会道德的楷模”这一说法(得分为1.20分)。当然,这一结果也可以理解为大学生们有很强的历史使命感和高度的社会责任心。
三、务实与实用:当代大学生价值评判的基准
作为在校大学生,努力奋斗一番之后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无疑是他们中大多数人的理想之一。无论在什么时代,有一技之长的专家总是受社会尊敬的。但是,在不同的时代,各类专家受尊敬的程度是不一样的。例如,在农耕时代,熟悉耕作技术的农业专家最受人尊敬;在战争年代,驰骋疆场、战功赫赫的军事家最受人尊敬。专家受人尊敬的程度实际上是一个时代特征的反映。1977年,著名作家徐迟发表一篇题为《歌德巴赫猜想》的报告文学,一时洛阳纸贵,引发无数学子痴迷科学皇后——数学,当时的数学家风光无限、地位显赫,无疑是最受尊敬的专家。80年代初,由诺贝尔物理学获得者杨振宁、丁肇中牵头发起的中美物理学研究生联合招考,在华夏大地刮起一股“物理学”热的旋风,本来就有科学之王美誉的物理学顿显昔日的王者风范,物理学家也就成为当时最受尊敬的专家。
时间进入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日臻完善,应用领域日益广阔,毫不夸张地说,整个世界浸淫在电脑技术之中。尤其是近年来互联网的异军突起,更使得电脑专家声誉鹊起、身价陡增。为了测量各类专家在社会上受尊重的程度,我们列举了23种专家,其中自然科学类专家11种,人文社会科学类专家12种,要求受访者按受社会尊重的程度分别为这些专家打分,最高分10分,最低分1分。调查结果如下。
表3
排序专家名称得分
1 电脑专家7.87
2 高级工程师 7.77
3 主治大夫7.60
4 物理学家7.54
5 生物学家7.51
6 经济学家7.43
7 高级建筑师 7.35
8 数学家 7.33
9 音乐家 7.24
10 管理专家7.21
11 法学家 7.17
12 心理学家7.15
13 农业专家7.08
14 天文学家7.07
15 化学家 6.96
16 社会学家6.82
17 文学家 6.73
18 画家6.69
19 高级会计师 6.57
20 地质学家6.40
21 哲学家 6.38
22 考古学家6.22
23 历史学家6.14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这样几点规律:第一,实用类专家排名靠前,理论类专家靠后,这正应了一位哲人说过的一句话: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第二,自然科学类专家排名靠前,人文社会科学类专家排名靠后;第三,新兴学科类专家排名靠前,传统学科类专家排名靠后。
由于受访者包括理工类大学生和文科类大学生,理工类大学生对人文社会科学类专家的评价偏低,而文科类大学生对自然科学类专家的评价偏低。为了客观地反映各类专家受尊重的程度,我们将理工类大学生和文科类大学生对各类专家的排名情况分别列表如下。
表4 理工类大学生的排名
排序自然科学类专家人文社会科学类专家
1 电脑专家 音乐家
2 高级工程师经济学家
3 物理学家 管理专家
4 主治大夫 心理学家
5 生物学家 法学家
6 数学家社会学家
7 高级建筑师文学家
8 农业专家 画家
9 天文学家 高级会计师
10 化学家考古学家
11 地质学家 哲学家
12
历史学家
表5 文科类大学生的排名
排序自然科学类专家人文社会科学类专家
1 电脑专家经济学家
2 主治大夫法学家
3 高级工程师 管理专家
4 生物学家音乐家
5 物理学家心理学家
6 高级建筑师 社会学家
7 数学家 高级会计师
8 天文学家文学家
9 农业专家画家
10 化学家 哲学家
11 地质学家历史学家
12 考古学家
注:人们对心理学家、管理专家的归类看法不一,有人主张将心理学、管理学归为自然科学类。
对于人生道路的选择,大学生群体里流行一种玩笑式的说法:由于博士帽是黑色的,因此将从事研究、专注学问的人戏称为走黑道;金子是黄色的,故而将毕业之后选择经商做生意的人戏称为走黄道;清朝官员的官帽是红色,于是人们常将选择从政的人戏称为走红道。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每一个人无论他从事何种职业,都可以用官阶的高低来衡量他社会地位的高低。与经济学中的“金本位”相对应,学者将这种社会现象称之为“官本位”。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价值观念也在不断地改变,“官本位”开始淡化,走“红道”而成功固然能给人以成就感并得到社会的尊敬,走“黑道”或“黄道”而成功同样能给人以成就感并得到社会的尊敬。现在的问题是,都很成功的“红道”、“黑道”和“黄道”,哪条道的成功更受人尊敬,更能得到人们的认同。应该说,要得到真实的测量结果是不太容易的。为此,我们采用了一种迂回的策略,间接地进行测量。设计的问题如下:
有三个普通人家的子弟,通过自己的努力,一个当上了个人资产过千万的私营企业家;一个当上了一座中等城市的市长;还有一个当上了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
请问,他们三人之中谁最成功?请按他们成功的程度排序。
①企业家②市长③科学家
请填写序号:
第一位( );第二位:( );第三位:( )
以排列第一位得5分、第二位得3分、第三位得1分计,调查结果为:科学家与企业家得分均为3.19分,并列第一名;市长得分为2.63分。私营企业家一改“个体老板”的卑微形象,受到大学生的追捧,能与科学家比肩而立,受到同样的尊敬,应该说这是多年来实行市场经济的结果,也是人们人生价值评判标准转变的一个具体表现。市长得分最低这一结果,可以从两方面得到解释。一方面可能是大学生当官从政的“积极性”真的下降了,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由于官员腐败现象比较严重,“市长”在大学生们的心目中形象不佳导致得分比较低。如果是前一种原因,大学生的人生价值选择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应该说是好事;如果是后一种原因,则应该引起“市长”们的高度警惕和政府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如果考虑到性别和专业类别的影响,男性更认同企业家,女性更认同科学家;理工科大学生更认同科学家,文科大学生更认同企业家,但都将市长列在第三位。具体情况请见表6。
表6
类别 得分排序 男性评分
女性评分理科评分 文科评分
(排序)
(排序)(排序) (排序)
企业家3.19 1 3.26
3.103.15 3.12
(1) (2)(2)(1)
市长 2.63 3 2.69
2.542.49 2.72
(3) (3)(3)(3)
科学家3.19 1 3.04
3.373.37 3.07
(2) (1)(1)(2)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粗略地为当代大学生的形象勾画一下轮廓:富有开拓精神、勇于进取,但有一些急功近利的倾向;具有较强的反叛精神,但在传统与现代的双重冲击下,往往感到迷惘和困惑;务实、肯干,追求创新、渴望成功,但实用主义的气息浓厚,往往失之浮躁。虽然我们这次调查的是在校大学生,他们价值观念的变迁并不能反映当代青年人的全貌。但是,作为领社会风气之先的大学生,他们价值观念的变迁却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缩影,折射了当代社会的基本心态,也是社会转型的结果之一,值得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