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温江府都医院 四川 成都 611130)
【摘要】 目的:对交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骨折手术的临床效果进行讨论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固定支架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交锁髓内钉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骨愈合总有效率99.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7.3%;研究组患者的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骨折手术有着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具有出血量少、骨折愈合时间快的特点,值得推广。
【关键词】 交锁髓内钉;四肢;骨折手术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6-0180-02
四肢骨折是临床骨科常见的一种疾病,骨折原因多以从高处跌落、重物撞击等,骨折虽然不会对患者的生命产生威胁,但是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1]。此次研究针对交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骨折手术的临床效果展开讨论分析,现将此次研究做出如下报告。
1.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患者55例,男性20例,女性25例,年龄20~58岁,平均(39.0±6.5岁),受伤原因有交通事故、坠落及跌伤;研究组患者65例,男性33例,女性32例,年龄20~60岁,平均(40.0±6.7)岁,受伤原因有交通事故、坠落及跌伤,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受伤原因没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对照组 该组患者采取外固定支架术进行治疗。患者采取硬膜外麻醉的方法,以骨折部位为中心,将失去活性的组织清除干净,在骨折的部位作切口,切口的形状以弧形为主,把骨折端彻底暴露出来,然后进行复位固定。在骨折的远端及近端钻骨孔,在四肢骨折部位安放外固定支架,在钻孔处拧入螺丝,在安装好外固定支架的同时确认对位线的情况,在确认后将螺母拧紧,并向骨折端加压,这样可以保证外固定支架与骨组织的稳定性。
1.2.2研究组 该组患者采取交锁髓内钉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在患者进行治疗前先对健侧进行测量(可以利用X线片检查),可以根据检测肢体的宽度对髓腔的大小进行了解,以便准备合适的髓内钉。先进行消毒措施,患者采取仰卧位并使用硬膜外麻醉的方法,以患者四肢骨折的结节上端作为切口,对骨折部位的组织进行逐层的切开,这样以便将骨折部位完全的暴露出来,骨折复位的手法选择牵引下手法,在进行扩髓后把事先选好的髓内钉放置髓腔,最后再次复位骨折的部位,于远端置入髓内钉,将髓内钉和连接器固定好,顺着导孔的方向放置2枚髓内钉,并以适宜的速度及重力捶打髓内钉以免髓内钉出现松动及脱落的现象,然后对术腔进行彻底的清洗,最后逐层关闭切口。
1.3 观察指标
①判定标准[2]:根据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分为有效、基本有效及无效。有效:患者愈合情况良好,运动功能恢复正常;基本有效:患者愈合情况有明显的改善,运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患者的愈合情况及运动功能没有改变甚至加重。②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
以结果P<0.05作为有显著性差异,χ2检验计数资料,t检验计量资料,SPSS19.0软件加以对上述数据的处理。
2.结果
2.1 两组患者骨愈合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治疗后,对照组患者骨愈合总有效48例(87.3%),无效7例(12.7%);研究组患者骨愈合总有效164例(99.3%),无效1例(0.7%),研究组患者的骨愈合总有效率99.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7.3%,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295,P<0.05)。
2.2 两组患者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的比较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
3.讨论
对于四肢骨折患者来说,他们都希望骨折可以尽早的恢复正常,在发生骨折后骨块的血供功能会丧失,这样影响了愈合的速度,所以长期稳定的固定治疗对骨折患者的恢复显得至关重要[3]。
在此次研究中分别对两组实施固定支架及交锁髓内钉治疗方法,在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的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外固定支架术具有安装技术简单的特点,是骨折部位有感染、缺损、不适宜进行切开复位骨折及严重粉碎性骨折患者首选治疗方法,但是外固定支架术具有骨缺损、骨质疏松、固定不牢靠、愈合时间慢等缺点。交锁髓内钉固定是以轴向型固定技术为主的一种固定方法,在保持肢体长度的同时也可以控制旋转的功能,这样不仅增加了骨折部位的稳定性也利于骨痂的生长,促使患者可以尽早的进行一些康复训练。交锁髓内钉固定术还具有弹性的特点,即使是在负重的情况下也可以使骨痂生长,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满足骨折愈合所需要的力学环境,提高了骨折的愈合率[4]。
总而言之,交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骨折手术有着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具有出血量少、骨折愈合时间快的特点,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少峰,方祥仔,黎家妹等.交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骨折手术的效果[J].中国伤残医学,2016,17(1):46-47.
[2]黄家勤.交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骨折临床体会[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22):5232-5233.
[3]焦军胜,肖晨光,黄继成等.156例四肢多段严重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6(12):1692-1693.
[4]魏忠军.外固定架与交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价值分析[J].心理医生,2016,22(25):57-58.
论文作者:范兴国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2
标签:患者论文; 时间论文; 手术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支架论文; 部位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