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攻击性宝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攻击性论文,直面论文,宝贝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儿童攻击性行为大搜索
一般能引起别人对立和斗争的行为都是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多见于男性儿童。
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一般表现:
★口头伤人
★打人
★咬人
★抓人
★踢人
★冲撞别人
★抢夺别人的东西
★扔东西
……
具体表现
镜头一:浩浩平时很可爱,可是一有不如意的事就会发脾气,就大喊大叫,乱扔东西。
镜头二:民民画画时发现少了一支蜡笔,转而看见边上的颖颖有,冲过去就拿。颖颖正好也要用,没给他。民民立刻站起来,打了颖颖,硬是抢过了蜡笔。
镜头三:强强和平平在户外活动时吵了起来,强强抓起平平的手臂就咬。
……
以上三个案例中,浩浩扔东西,民民夺取东西、打同伴,强强咬人等行为,都是一般意义上的攻击性行为。
给爸爸妈妈的建议
引起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很多,如生理原因等,但绝大多数是因为受后天环境、父母养育方式等各方面的影响。如果你的宝贝表现出以上这些行为,不要过分担忧,有些攻击性行为只是暂时的,很多能够随着环境的改变、父母教养方式的改变、模仿同伴行为等而改变。
爸爸妈妈应树立正确的观点。这首先意味着不要给孩子随意贴标签,不是有攻击性行为的都是问题儿童,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儿童,你看待儿童的观点和角度会影响他们行为的矫正以及心理健康发展。树立正确观点,还意味着爸爸妈妈以正确的方式对待孩子的这些行为,这里和爸爸妈妈们一起分享几招。
面对攻击性宝贝,专家如是说:
攻击性强的儿童大多属于个性很强的儿童,他们有时是希望能引起更多人的注意,有的则认为这样做了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攻击性强的儿童还有一部分是为了得到情感的宣泄。另外,还有一些攻击性行为是模仿来的。矫正学龄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很重要的,因为儿童期的攻击性行为有可能发展成为成人期严重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性困难。
专家建议爸爸妈妈这样做
面对宝贝的“咬”。如果你的孩子处于学步儿时期,咬有时是为了吸引被咬者更多的注意。如果孩子咬你,千万不要打孩子,或者反咬孩子,而是尽可能平静地把他慢慢拉开,温和地对他说“不要咬了,妈妈会痛的”,可以指着牙齿印给他看。
面对宝贝的“踢”。孩子愤怒时,如果你抓住孩子的上半身,那么他必然只能用踢来做出回应,你只有抓住他的腿才能让他停止踢,但他的脚还会不停地挣扎。最好的方法是抱起他,用你自己的腿围住他。
面对宝贝“抓头发”。18个月起,很多孩子逐渐产生了独立和自信的意识,开始知道不能抓头发了。如果孩子有这样的行为发生,温柔地对孩子说:“不要抓,那样不好看。”
面对宝贝的“抓”。这通常发生在和他人争吵时,这时,拉着他的手,抓紧,看着他,坚定地说:“不,妈妈受伤了。”平时,要注意时常修剪孩子的指甲,以防止他人受到伤害。
面对宝贝的攻击性行为,给爸爸妈妈提一些能做与不能做的建议,在采用时,可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创新。
爸爸妈妈不能做的
千万不要对孩子说:“他打你了,你为什么不打还他?”
孩子有攻击性行为时,父母千万不能因为他们屡教不改而采取暴力“镇压”,如打屁股、打耳光等,这些只会不断暗示孩子,也教给孩子更多攻击性方法。
在公共场合处理孩子攻击性行为时,不要顾及自己的面子,担心周围人的想法。只要考虑:“这是我的孩子,他的行为有些错误,旁观者会明白的”。坚持抓着孩子的手臂和腿,让自己处于平静状态,让孩子慢慢恢复平静。
不要“贿赂”孩子。不要对孩子说“如果你表现好,就给你吃糖”“如果你不叫了,就给你吃巧克力”。这样对孩子说会给他这样的心理暗示:坏习惯可以获得奖赏。
不要给孩子贴标签。父母很容易给孩子贴上标签,但当孩子听到了或者感受到了他的标签时,孩子的自信心就受到了打击,容易产生这些行为。
不要对行为进行比较。不要对孩子说“看看别的小朋友,他这么好”或者“香香从不会这么做”。这相反只会引起孩子的愤恨,使他产生敌对情绪。
爸爸妈妈要做的
坚定而固执地限制宝宝的行为。如果宝宝开始愤怒了,爸爸妈妈要试着抓住他、抱住他。如果他踢人,就围住他的腿。不要一遍一遍给他讲道理:“妈妈不喜欢这样,不要做了!不许打人。”可以一直静静地抱着他,直到他不闹。等他平静以后,对他说:“好了,我们做一些令人愉快的事吧。”
给孩子定下规矩,言行一致。爸爸妈妈必须自己保持平静与镇静,对自己说:“我明白自己在说什么。”起初,这个很难。孩子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意识到妈妈立下了新规则,所以一定要尽量忍受孩子的不良反应,坚持自己定下的规矩,不仅口头上说,而且要切实落实在行动中。
鼓励孩子好的行为。平时生活中,爸爸妈妈要做个有心人,仔细观察孩子的行为,如果发现孩子的好行为,一定要及时给予鼓励。说“我看到你和洁洁分享了自己的东西,真是好孩子”或者“你一直等到我洗完盘子,真是乖孩子”。你的宝贝会更多地愿意做好孩子。
创设共同的分享时间。孩子和爸爸妈妈生活的时间很多。爸爸妈妈要创造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如洗澡后可以和他一起坐着,读读故事。这将帮助他集中注意力,他会因为和妈妈共同度过而高兴。
面对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我们应更多地强调爱、平静和温和的教育,在平时培养他们的爱心和善良的品格。爸爸妈妈的爱与关心会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品格,铲除孩子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土壤,有利于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