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景观设计与园林设计的协调与发展论文_吴利娜

身份证号码:612701198309260625

摘要:园林与景观设计的发展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提高和完善设计质量。设计过程的具体操作应依据相应的方法和价值取向,因势利导、兼收并蓄,创造多元共存及个性化特色鲜明的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园林与景观。延续历史文脉,增加地域文化的认同及加强景观环境特色是当代景观设计师共同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协调发展

前言

园林设计既可以遵从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也可以借鉴西方借鉴建筑的构图手法的表现形式,两者都不排斥。“古今结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必然的趋势。中国景观园林的历史非常悠久而且业绩辉煌,全世界都承认中国古典景观园林设计是独树一帜的体系,它对世界园林艺术发展有着巨大贡献。这是中国景观园林学的根基所在。

一、景观设计与园林设计

作为地理学名词,景观泛指地表自然景色。城市景观则涵盖城市地表自然和人造的景色。园林是西晋沿用至今的名词,始于人造自然,古写的“艺”字象形人跪在地上双手捧举树苗,是人因脱离了自然环境建村、镇而又不满足自然的恩赐,便人工植树以改善人居环境的反映。园林的宗旨是不断满足人对自然环境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在生态环境、社会文化、休息游览和经济等方面的综合效益,促进人与自然的健康长寿和共同持续发展。园林循时而进,由城市园林发展到园林城市,包含宅园、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单项建设、城市绿地系统和大地景观建设三层次。园林设计是园林学的中心,园林设计的因素包含构思立意、自然地形地貌的利用与塑造、园林建筑布置、园路和场地,植物种植,置石,假山与小品的设置等。是文科与理工科的贯穿、科学性与艺术性的交融、在广义建筑学中与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共同组成一个学科和建设的系列。

二、如何实现园林设计与景观设计的融合

1、提高景观设计在园林物规划设计中的地位

在现代社会的园林设计上,一个完美的园林物,园林和景观往往是相辅相成的将独特的园林风格,合理的园林设计和美丽的自然环境、园林之间的协调充分考虑,在园林物的规划设计上加以融合,才能够把园林物和景观融为一体,建造出真正优秀的园林物。要实现园林设计和景观设计的融合,就必须要提高景观设计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地位。提升景观设计在园林物规划设计中的地位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需要我们提高园林设计中的景观意识。景观意识不是对大自然的自然景观及人类文明的人文景观同园林设计的简单相加,而是实现园林设计同景观的融合,在一定的环境中体现出园林和景观所具有的功能。不仅如此,可以同我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如我国古代园林景观,通过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将我国传统的园林文化与现代园林规划设计相融合,提升景观意识,提高景观设计的地位,达到景观设计和园林设计的真正融合,从而提升园林物的品味和价值。

2、园林完善景观环境的积极策略

园林都是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并对环境有着重要影响,同时又受到环境因素的严重制约。现代园林应通过主动与景观结合来改变单方面追求与环境和谐相处的被动局面,从而得以积极地影响环境。当前,园林完善景观环境的积极策略主要有两种:园林先入式的整体设计导则和园林后入式的改造与实施原则。前者指的是园林设计师在深入设计园林单体的时候,也同时对园林环境整体提出设计导则。设计时应认真分析园林基址周边的各项环境因素,并据此提出具体化、系统化的设计色调、风格、景观设施、环境铺装而建议,从而使其对周边环境保持辐射式、制约式的影响。园林后入式的改造与实施指的是在既有环境中插入新建或改建的园林项目,据此来改造环境,从而实现了从被动适应环境到主动调整环境的角色转换。

3、创造优美的景观环境

园林处在城市大的环境之下,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的园林物、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交织在一起,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宏伟的目标,就必须在园林设计中融入景观概念的同时,将这种观念付诸于行动,积极创造更多优美的人造景观。例如,利用人为的方式对自然景色进行改造,比如有的乔木需要修整枝叶,就要定期的进行修剪工作。要建造更多的人造景观,比如雕塑区、百花展、水上娱乐公园(如图1所示)等。就要制定可行的策略实现园林物与景观的统一,找到两者的契合点。可以运用园林先入为主的整体设计方法,即选好园林的位置,在其空白处预留景观安置的位置,保证景观在施工时方便快捷。也可以运用园林后推形式的设计方法,即有些自然景观已经成型,就不能破坏其原来的位置,要在适当的范围内选好园林的地址,进行建设。设计者要具有较强的环境意识,在完成规定的建设项目以后,对园林后期的环保工作严加考虑,避免出现漏洞和问题。要对园林的风格、色彩、装饰等环节添加景观的元素,使园林在有限的生命周期内得到扩散式、平衡式的发展,与周边的环境融为一体。这样一来,既保证了人们身心的愉悦,还可以使园林对环境产生积极的反作用,促进园林与环境协调发展。

三、发展趋势

1、遵循可持续性和生态原则

在物质建设之外,结合自然的设计,倡导一个全新的生态审美观,主张自然的野趣之美、真实的生态之美以及生态过程之美,并使之成为城市生活中的一个必要元素。节约用水用地、对地下水的补充、新的清洁能源的运用、恢复和保护本地特有的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多样性等将会成为新的主流。许多现代园林设计师顺应自然过程,按生态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它运用乡土材料和本土植物把景观设计成这样一个有机体,它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水与最小程度的依靠人工水,让自然做工,使这个有机体以最少的人工成本可持续地运转及生长。景观将不再停留在表面的美丽形式,而是将更好地与自然生态系统融合作为至高的追求之一,并将在生态价值观与生态美学引领下走向形式、功能与思想内涵的更高层次的统一。

2、积极发掘景观环境中的民族文化资源

景观规划设计过程要倡导多元宽容精神,积极发掘景观环境中的民族文化资源。未来的景观设计不仅仅把范围局限在围墙以内,而是把整个片区发展纳入整体考虑,创造具有共享性的、充满活力、与城市生活紧密联系的公共空间系统,它将体现新城市主义的规划与景观理念。它追求的是居住与城市的融合;城市与自然的融合,生产、工作与商业、居住的融合;公共交通与居住区的融合。坚守民族文化精神,就应当承认差异,宽容差异,倡导个性,而且要把这一原则推及到对待“他者”文化的行为之中。对海外而言要能弘扬出中国特色;对国内而言要弘扬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对本地而言则要弘扬出自我特色。这样就需要我们在规划设计当中积极研究历史化、民族化、乡土化、个性化等问题。

结束语

总之,在当代城市景观建设的同时,还应该感到一种沉甸甸的责任,那就是要采取思索、吸收、借鉴的方式,创造新的适合现代人生活的文化艺术产品。一个失去历史文化和记忆的城市,是一个令人悲哀的城市;一个失去传统文化根基的民族,是一个肤浅的民族。在处理文化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上,必须坚持开放与守护并重,传统与现代兼容,开发与保护并存。

参考文献:

[1] 战威.浅谈寒地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应用原则[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7(02)

[2] 谢浩.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8(27)

[3] 郑云香.对上海世博会园林景观设计创新的思考[J].福建热作科技.2010(03)

[4] 朱卫东.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1(07)

论文作者:吴利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3

标签:;  ;  ;  ;  ;  ;  ;  ;  

试析景观设计与园林设计的协调与发展论文_吴利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