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奶牛的夏季管理要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奶牛论文,高产论文,夏季论文,要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产奶牛耐寒不耐热,最适温度为20℃,在4℃~21℃之间都可获得高产。从22℃~25℃时采食量开始下降,40℃是的采食量只相当于18℃~20℃时的60%,产奶量可下降40%以上。而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温度都达到或超过此温度,所以加强夏季管理,降低热应激,尽可能给予良好的环境,是保持奶牛夏季高产的关键措施。
一、改善牛舍环境
1.加强牛舍的通风、换气,降低舍内温度牛舍内安装大型换气扇和风量较大的电风扇,加强舍内空气流速,以利牛体散热。
2.在牛舍内安装喷雾装置和送风装置水蒸发能带走大量热量,并且喷雾、送风能显著促进牛体热量的散发;但应设定好喷雾时间,时间不宜短,也不宜过长,如果时间过短,达不到降温的目的,时间过长,一则浪费水,同时也会造成舍内湿度过大。一般可设定5~10min自动喷雾一次,每次持续3~5min。
3.搭设凉棚和架设防晒网农户散养可采用此法,在运动场内搭设凉棚,棚顶可铺麦秸、玉米秸、稻草等隔热性能较好的材料,也可在牛舍及运动场上架设防晒网,防止太阳直射牛体。
二、调整饲粮和改善饲喂技术
通过调整和改善饲粮结构,增加饲料营养浓度,提高适口性,增进食欲,从而增加奶牛营养物质的摄入量;通过添加某些添加剂改善日粮,调节奶牛的生理机能,增加奶牛抗热应激能力;通过改进饲喂技术,促进奶牛多采食,尽量减少和控制与产奶无关的热量的产生。
1.适当增加日粮中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以保证奶牛体内代谢的需要可在配合日粮中适当增加玉米、豆饼、鱼粉的含量,使日粮中蛋白质浓度提高3%~5%左右;添加脂肪酸钙、整粒棉籽等过瘤胃脂肪,使日粮中脂肪含量提高6%~8%左右。同时适当减少青贮料比例,增加鲜嫩多汁的青草及瓜类果皮等饲料;此类饲料富含碳水化合物和水分,不但适口性好,而且解渴,对防暑降温和缓解奶牛热应激十分有利,还能增大牛的采食量。除此之外,夏季还应少喂干草,可适当喂些发酵的糖糟、豆渣、啤酒糟等,这对提高产奶量、增加乳脂率很有好处。
2.调节饲喂时间,增加饲喂次数夏季要尽量避开每天的高温闷热时段喂牛,将喂牛时间改在每天早晨的四、五点钟和晚上十点钟之后,晚上饲喂量可占整个日粮的60%~70%,以弥补白天因热应激而减少的采食量。适当增加饲喂次数,精料以每天4次为好,要少喂勤添,防止饲料在饲槽内堆积发酵、酸败变质,影响奶牛采食量。
3.保证奶牛足量清洁饮水当环境温度由10℃升至35℃时,产奶能力为27KG的奶牛的饮水量几乎要增加1倍;所以随时都应保持奶牛能饮到新鲜洁净的水。饮污浊池塘或脏水槽中的水会降低饮水量,并引发健康问题。在夏季,水槽应每周清洗一次。
4.补充饲喂矿物质、微量元素及微生素夏季由于呼吸和排汗的增加,生理代谢增强,常常会引起奶牛的矿物质不足,所以应添加Ca、P、Mg、Na、K等的喂量;日粮中可添加碳酸氢钠、碳酸钠、氧化镁和膨润土等,并添加适量微生素。夏季日粮中每头奶牛每天喂100~115g碳酸钾,可使奶牛热应激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此外,有机铬也具有抗热应激、提高免疫力、改善料奶转化率、提高产奶量的作用。
5.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热应激添加剂精料中添加1%的异丁酸、异戊酸或戊酸等添加剂可使奶牛食欲增强,缓解热应激造成的采食量和产奶量的下降。
三、加强饲养管理
1.调整配种时间,避开暑期产奶高峰北方8月份天气最热,所以要求配种员每年11月份停止配种1个月,以避开暑期产奶的高峰。这样既可以避免因高温生产而造成的产后病发病率高的不良局面,也可减少治疗费用,降低生产成本。
2.做好疾病防治工作经常刷拭牛体,定期用1%~2%碱水消毒牛舍,搞好牛体和环境卫生;坚持消灭蚊蝇等害虫,确保奶牛安静休息。坚持早期繁殖检查,发现病牛及时治疗。挤奶前用温水擦洗乳房,挤奶后及时药浴,以减少细菌感染,防止发生乳房炎;常用药液为0.1%高锰酸钾溶液、4%次氯酸钠、0.2%过氧乙酸或0.5%~1%碘伏等。夏季分娩的母牛及时用生理盐水等冲洗子宫,促进恶露排出;对胎衣不下奶牛及时灌投“宫净”、土霉素发泡片等药物,防止子宫感染。定期给奶牛修蹄,减少蹄病发病率。注射流行热疫苗,定期投服驱虫药物,确保奶牛身体健康。
通讯作者:李进杰,河南中牟人,本科,主要从事畜禽养殖的教学和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