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福建,漳州,363000)
[摘要] 探讨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及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6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护理经验。结果 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贯彻实施护理指导,有效地改善了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提高了其生活和生存质量。结论 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科学的护理指导,可以加强患者对糖尿病的了解,从而提高糖尿病的控制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糖尿病;临床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导致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的综合征。其发病率高,以慢性血糖增高为特点的终身性疾病,治疗目的是控制血糖,纠正代谢紊乱,防止并发症,提高其生活质量。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疾病的治疗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且达到很好的效果。
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58名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25例,女33例;年龄23~75岁,平均47岁;糖尿病病程2~18年,平均3.4年。患者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烦渴,消瘦,体重下降,疲乏,四肢酸痛,麻木。少数患者出现视物模糊和皮肤瘙痒。
并发症: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可遍及全身各脏器,主要有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眼部病变,皮肤病变,感染等。
2、护理
2.1 饮食护理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重要的基础治疗。自觉遵守饮食个体化,合理调理三大营养的比例,增加食用纤维,限制钠盐和钠的摄入。少食多餐,使糖分平均分配。禁食糖果、糕点;限制含胆固醇高的食物。饮食以少盐清淡为宜,少食动物内脏、少食松花蛋黄、少食含饱和脂肪酸多的食物,少食肥肉、动物油等。最好是粗纤维含量较多的食品,如:糙米、荞麦、莜麦、蔬菜等,因含粗纤维较多的饮食能增加胃肠道蠕动,促进排空,减少消化吸收,有利于血糖的控制。记录每天出入量,定期复查血糖、尿糖、24小时尿糖定量,观察病情转变情况,定期测量体重,发现病情变化,应遵医嘱适当改变进食量。
2.2 药物治疗的护理
2.2.1口服降糖药的护理
口服降糖药物有磺脲类和双胍类。①指导病人及家属按时按剂量服药,不可随意增量或减量,②注意观察病人血糖、尿糖、尿量和体重变化,评价药物疗效和药物剂量及药物的不良反应。③指导病人按时进餐,切勿提前或推后。按时按剂量服用口服降糖药,生活规律化,定时定量进餐,延迟进餐时,餐前应少量进食饼干或水果;④合并用药:不要或者少与阿司匹林、心得安、糖皮质激素、抗结核药、利尿药等合用;⑤用药期间禁忌酗酒,引起严重的低血糖,甚至死亡;少量多次饮酒却能促使药酶分泌,使降糖药加速代谢,降低疗效。
2.2.2胰岛素治疗的护理
①使用前应仔细看清剂量,避免给错剂量而发生事故。②使用时,应于注射前30 min从冰箱取出待用,或用手握至与体温接近后再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③应从小剂量开始,要注意病人对本品的敏感程度及有无局部或全身过敏反应,并根据空腹及餐后血糖,尿酮体情况逐步调整剂量。④注射前摇匀药液,注射部位宜选择上臂三角肌、臀大肌、大腿前侧、腹部等,注射部位应交替使用。⑤注射后在注射局部停留6秒钟后再拔针,以保证注射药量的准确。⑥注射胰岛素后要定时巡视病房,询问患者有何反应,并督促患者注射30 min内一定要进食,避免发生低血糖症状。并在患者出院前教会患者和家属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更换药液的方法及注意事项。⑥定期监测尿糖、血糖的变化。
2.3 心理护理
由于糖尿病属于一种终身性的慢性疾病,且并发症多,往往因病程长,用药多而出现忧虑、抑郁心理,易产生消极情绪,有时会产生抵抗情况而拒绝治疗。护理人员要理解、关心患者,多与患者交谈,以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同时,护士还需向其介绍一些血糖控制较好的病例,并讲解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诱发因素等,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4 皮肤护理
糖尿病患者因受到末梢神经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细菌感染、机体抵抗力降低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皮肤瘙痒、感染等症状,且感染不易治疗和康复。此时,护理人员要嘱咐患者勤洗澡、勤更换衣物,并使用温和的洗浴用品,以免刺激皮肤。每天以温水洗脚,以柔软浅色毛巾擦干,同时检查足部是否有破损,如有破损应及时治疗。
2.5 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能促进糖的氧化利用,增强末梢组织特别是肌肉对胰岛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将更多的皮下注射储存的胰岛素调动到血液中,使肥胖患者的体重降低,对糖尿病患者十分有益。应要求患者坚持长期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采取的锻炼形式应为有氧活动,如步行、骑自行车、健身操及家务劳动等,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定时、定量。一般每日坚持半小时左右,可酌情延长至1小时。运动时间宜在餐后1小时,可达到较好的降糖效果。不宜空腹运动,长时间运动者应适当增加食量。为了避免低血糖的发生,最好选择在饭后血糖较高时进行。但活动要以不感觉疲累为主,运动时手边要备有糖块或饼干等易食用的小食品,一旦自觉有出汗、心慌等低血糖症状时,立即食用,以预防或减轻低血糖症状。
2.6 健康教育
指导患者加强体育锻炼,但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全身及局部清洁,尤其是口腔黏膜、皮肤、会阴部的清洁;少去公共场所,戒烟酒,注意保暖,防止上呼吸道感染;指导患者学会尿糖定性测定,便携式血糖仪测定血糖,同时让患者了解尿糖、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的结果意义;定期检测血糖、血脂、肾功、眼科、心电图糖化血红蛋白,以掌握患者病情的变化。
3、结论
糖尿病治疗目的是控制血糖、纠正代谢紊乱、防止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命。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指导患者,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掌握、控制疾病的主动权。总之,护理指导贯穿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始终,通过临床护理指导可以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坚持科学地、系统地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于翠凤.糖尿病患者的护理[M].中国实用医药.2010,5.
[2]董现虎,钱荣立.糖尿病及其合并症的观察[M].1994.125-136.
[3]韩平.健康教育在糖尿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1,9(6):69-70.
[4]刘佳莉,岳荣援.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护理作用的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14):122.
[5]崔玉梅,阳美珍.糖尿病患者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右江医学,2010,28(4):151.
[6]王太芬,陈连琴,张海云.健康教育在糖尿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黑龙江医学,2011,35(7):545-546.
论文作者:龚敏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5月上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8
标签:患者论文; 血糖论文; 糖尿病论文; 糖尿病患者论文; 尿糖论文; 剂量论文; 低血糖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5月上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