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竞技体育学校未来发展的战略取向分析_竞技体育论文

中国竞技体校未来发展战略定位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体校论文,中国论文,未来发展论文,战略论文,竞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0X(2011)07-0005-06

修回日期:2011-06-15

始创于1979年的我国体育院校附属竞技体校(以下简称“竞技体校”)是为适应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和培养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需要而建立的一种新型学校,其目标是培养有文化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是改革我国训练体制,实现依托教育尤其是原直属体育院校发展竞技体育的一种重要尝试,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体育学院教学环境良好、知识人才密集、科技力量较强的优势,提高人才培养效益,培养具有高竞技水平、高文化素质的竞技体育人才,这在我国体育发展史上尚属首次,是竞技体校有别于其他专业运动队的主要特征。

目前有关竞技体校发展的文献大都集中在表述竞技体校作为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一种形式或模式的优势,是建立在科学化基础上的学训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特征体现在培养定位是“学生运动员”,有利于运动员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1];竞技体校的人才培养在体教结合的探索,科学训练、科学管理、文化教学、训练与科研相结合、运动员出路等方面都能够体现出优势等[2]。显然,这样的研究深度是不够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新的竞争体制下,进一步剖析竞技体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索竞技体育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对选拔和培养竞技体育的后备人才,对构建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之路都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法

搜集、整理了国内外有关竞技体校、业余体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运动训练、体育管理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1.2 问卷法

于2010年4月设计了有3类43个问题的调查问卷,分别对我国六所竞技体校教练员的状况和学校情况进行了解。问卷现场填答。发放问卷3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4.2%。

1.3访谈法

以座谈会的形式,由课题组全体成员和访谈对象进行逐一访谈。调查于2010年6月进行,访问了全部六所竞技体校领导人。

1.4 SWOT分析法

本研究主要利用SWOT的分析原理与方法对竞技体校发展的战略选择进行定性与定量的综合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我国竞技体校发展的竞争优势

中国竞技体校建校30年来,从为国家培养奥运后备力量,到肩负着培养后备力量和为国争光的双重历史使命,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时期,面临着不同的机遇和挑战,但竞技体校办学始终顺应着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竞技体育发展的规律,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其发展的优势表现在:人才培养理念的先进、人才培养条件的优越、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优良(表1)。

2.2 我国竞技体校发展的竞争劣势

随着经济发展和体育体制进一步改革,新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不断衍生,竞技体校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冲击和挑战。对比省市体育运动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及业余体校,我国竞技体校发展的劣势主要表现为:目标定位与培养体系不相符、主管部门认识不一致、文化学习与运动训练不平衡、独立办学意识不强、资金投入不足、竞赛制度不利(参赛资格受限、文化教育的难堪)、运动员规模超编、文化课教师难聘、教练员队伍堪忧(人数偏少、待遇偏低、与大学脱节)。

2.3 我国竞技体校发展的潜在机会

随着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迈进,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进,社会对高竞技水平、高文化素质的竞技体育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增加,体育强国的建设、体育职业化的发展和家长对孩子上大学期望的提高,我国竞技体校发展迎来了更好的潜在发展机会,竞技体育人才需求空间增大,对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要求提高(表2)。

表2 竞技体校发展的潜在机会

2.4 我国竞技体校发展的外部威胁

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大环境下,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进程中,竞技体校的发展遇到来自举国体制下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其他形式的竞争以及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社会转型对于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大环境影响的外部威胁,包括竞争对手多元化、队员参赛受限和政策扶持力度减弱(表3)。

2.5 我国竞技体校发展战略选择与对策

2.5.1 竞技体校发展SWOT因素筛选

根据对影响竞技体校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的分析,得出了影响竞技体校发展的内外部各组因素。为了便于应用SWOT原理对竞技体校发展战略定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综合分析,本研究针对各因素二级指标的重要程度对六位竞技体校校长进行了访谈,结合六位校长的意见,对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别筛选了4个二级指标作为SWOT分析的二级指标,筛选结果如表4所示。

2.5.2.1 竞技体校发展的开拓型战略

开拓型战略(S-O战略)是一种发挥组织内部优势,利用组织外部机会的战略。几乎所有的组织都希望处于这样一种状况,即利用自己的内部优势去抓住和利用外部环境变化中所提供的机会。竞技体校选择开拓型战略就是要抓住国家鼓励探索学训结合竞技人才培养模式和竞技体育现代化要求教科训相结合的大好时机,抓住竞技体育人才需求空间扩大和家长期望子女通过运动特长进入名牌大学学习的大好机会,坚持竞技体校亦读亦训、科学训练这一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充分发挥学训结合、一条龙训练体系的优势,依托高校良好的人才培养条件和文化环境,进一步寻求体育总局的支持,合理进行项目布局,承担更多的国家任务;同时,积极与地方体育部门和高校联合,努力培养多样化、多层次的竞技体育人才,尤其是要在人才培养的出口上做足文章,打通竞技体校和其他高校的人才输送渠道,切实利用高校的文化优势,培养既有较高文化素质,又具备较高竞技水平的优秀人才,并以此为典型,带动竞技体校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通过“出口”问题的解决,带动和保持整条竞技人才培养链的顺畅,进一步提高竞技体校在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地位。

2.5.2.2 竞技体校发展的抗争型战略

抗争型战略(S-T战略)是利用组织优势,回避或减轻其外部威胁影响的战略组合。竞技体校面临竞争对手多元化、学生参赛受限、专业体育社会吸引力下降、体育总局扶持力度减弱的外部威胁,走抗争型道路,就是要充分利用竞技体校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和优越的人才培养条件,加强与体育总局联系,在体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下,结合自身所处地域、环境、原有传统项目优势,合理进行项目布局,突出自身优势;加强与其他高校和地方体育局的联合,满足竞技体校所处地区高校和省市体育局对体育人才的需求,通过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输送更多人才进入名牌高校和省以上运动队,使竞技体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既具备个体竞争力,又整体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的特点,从而吸引更多学生进入竞技体校学习。

2.5.2.3 竞技体校发展的争取型战略

争取型战略(W-O战略)是通过利用组织外部机会来弥补组织内部劣势的战略。选择这一战略的前提是,组织外部存在发展机会,但是组织内部的劣势却妨碍组织利用这些机会。就竞技体校的发展而言,竞技体校资金不足、目标定位与培养体系不相符、主管部门对竞技体校的认识不一致、竞技体校独立办学意识不强这些内部劣势,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竞技体校的发展,妨碍了对发展机会的把握。选择争取型战略,主要是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改变过去“等、靠、要”的消极思想,主动出击,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利用社会对竞技人才需求增加的有利时机,积极宣传竞技体校依托高校在人才培养上的优势,努力营造良性的舆论环境,加强与地方政府、教育部门的联系与对接,加强与体育总局、地方体育局的协调,明确竞技体校与国家体育总局、地方体育部门、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之间的利益关系和权责关系,确定自身的发展定位,开拓资金来源新渠道,获取更多的生源支持,完善与目标定位相符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2.5.2.4 竞技体校发展的保守型战略

保守型战略(W-T战略)是一种旨在减少组织内部劣势,同时回避外部环境威胁的战略。如果一个组织内部存在大量的劣势,又面临着大量外部威胁和不确定性,就可以选择保守型战略。面对竞技体校发展中的威胁和劣势,在保守型战略下,竞技体校的发展可以考虑“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进行准确的发展定位,改变“等、靠、要”的思想意识,求得主管部门认同,拓展资金来源渠道;一方面,努力提高人才输送质量,避免竞技体校的学生都输送到体育院校的体育专业和运动训练专业,尽可能地使竞技体校的学生进入普通高校学习,做到竞技体校、地方体育部门、其他高校的互惠互利,改变社会对竞技体校的偏见。

2.5.3 竞技体校发展SOWT定量分析

2.5.3.1 定量分析模型的构建

为了使SWOT分析的结果更加客观、科学和准确,在上述定性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借鉴了战略管理学研究成果[4],设定了SWOT定量分析模型,对影响竞技体校发展的内外部因素与战略选择进行了定量分析。这一模型的基本逻辑是:通过专家评估,首先计算影响战略选择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各因素的力度,然后计算出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的总力度,再根据总力度构建战略四边形,进而确定竞技体校发展战略向量的类型方位值与强度系数,最后对应战略图谱选择相应的发展战略。

2.5.3.2 专家评估结果的确定

采用专家调查法对筛选出来的16项指标进行专家评估。评估主要分为强度评估和重要性评估,强度评分等级分为9级,分别是-4、-3、-2、-1、0、1、2、3、4。优势和机会因素用正值表示,劣势和威胁用负值表示,绝对值越大表示强度越大。重要性评分等级为20%、40%、60%、80%、100%,百分数越大,重要性越强。评估结果如表6所示。

(1)各因素力度及总力度的计算

为了计算出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的总力度,首先需要先计算出各因素的力度。将专家评估所得出的同一因素的强度值,重要性取其算数平均数(假设六位专家意见的权重相等),得到相应的对应强度平均值和重要性平均值。

通过计算得出影响竞技体校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的总力度如下:总优势力度S=∑Si=1.4176;总劣势力度W=∑Wi=-1.9012;总机会力度O=∑Oi=1.6131;总威胁力度T=∑Ti=-1.1889。

(2)战略四边形的建立

第一象限表示优势与机会都大,组织应该或者利用实力,或者利用机会来积极开拓;第二象限表示实力弱、机会大,组织应该积极争取;第三象限表示劣势很大,威胁很大,组织应该保守应对,或者回避、退却;第四象限表示优势和威胁都大,组织应该发挥实力抗争(如图2所示)。

(4)战略强度系数ρ的选择

对于相同的战略类型,还应该进一步确定战略强度,也就是同一种战略类型,所采取的是积极、开拓的战略措施,还是保守、求稳的战略措施,需要通过战略强度来确定,为此需要进一步引入战略强度系数,并以此作为判断战略强度依据。

2.5.4 竞技体校发展的战略选择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可知,竞技体校发展的战略定位在第二象限,位于争取型战略区域内,说明竞技体校的实力相对较弱,面对发展的困境应该采取争取型战略,通过积极调整,通过利用组织外部机会,克服组织内部劣势;同时战略强度系数ρ=0.5029>0.5,说明竞技体校发展在实施争取型战略时应该采取积极开拓的战略措施,而不是保守求稳的战略措施。具体来说就是,竞技体校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改变过去“等、靠、要”的消极思想,主动出击,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利用社会对竞技人才需求增加的有利时机,积极宣传竞技体校依托高校在人才培养上的优势,努力营造良性的舆论环境,加强与地方政府、教育部门的联系与对接,加强与体育总局、地方体育局的协调,明确竞技体校与国家体育总局、地方体育部门、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之间的利益关系和权责关系,确定自身的发展定位,开拓资金来源新渠道,获取更多的生源支持,完善与目标定位相符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克服竞技体校资金不足、目标定位与培养体系不相符、主管部门对竞技体校的认识不一致、竞技体校独立办学意识不强的内部劣势。

3 结论

(1)我国竞技体校发展具有人才培养理念先进、人才培养条件优越、人才培养模式优势以及人才培养质量优良的优势,存在目标定位与培养体系不相符、主管部门认识不一致、文化学习与运动训练不平衡、独立办学意识不强、资金投入不足、竞赛制度不利、运动员规模超编、文化课教师难聘、教练员队伍堪忧的劣势,竞技体育人才需求空间增大,对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要求提高,面临竞技体育人才需求空间增大、对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要求提高的竞技体校发展潜在机会,存在竞争对手多元化、队员参赛受限和政策扶持力度减弱的外部威胁。

(2)竞技体校发展的战略定位位于争取型战略区域内,说明竞技体校的实力相对较弱,面对发展的困境应该采取争取型战略,通过积极调整,通过利用组织外部机会,克服组织内部劣势。

(3)竞技体校发展战略强度系数ρ>0.5,说明竞技体校发展在实施争取型战略时应该采取积极开拓的战略措施,而不是保守求稳的战略措施,即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改变过去“等、靠、要”的消极思想,主动整合社会资源、解决办学资质问题、合理进行项目布局、打造人才培养品牌。

标签:;  ;  

我国竞技体育学校未来发展的战略取向分析_竞技体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