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证券市场_证券交易所论文

印度证券市场_证券交易所论文

印度证券市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印度论文,证券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证券交易所是债券、股票和其它有价证券买卖的场所。证券持有者可以在此交易所从事有价证券交易活动。在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中,几乎所有商品(甚至最小的商品)都是大规模生产,而规模生产则需要巨额资本。合股公司或法人形式的组织是从剩余资金且又愿意冒投资风险的资金持有者那里获得大量资本。证券市场或证券交易所是股票、债券和其它长期信用承诺或投资物品的买卖场所,它是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物,在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印度证券市场的产生与发展

印度证券市场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19世纪30年代,孟买就开始了非正式的股票交易。随着1850年《公司法》的颁布,印度有了有限责任的概念。由于1861年美国内战的爆发,欧洲对印度棉花的需求量剧增,又大大刺激了印度的证券市场。1875年成立的孟买证券交易所,标明了印度正式的证券交易所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也是印度历史最悠久的股票交易所和亚洲大陆资格最老的交易所。1887年,第一家证券经纪人组织——印度股票和债券经纪人协会正式成立。1908年加尔各答证券交易所成立。随后伴随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证券市场进一步发展,独立之前印度发展到6家(注:孙志方:《印度证券市场初析》, 载《亚太经济》1992年第6期。)。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印度从交易所筹集的资本是不受控制的。只有当1956年印度的“证券合同法”实施后,所有的证券交易所必须按照1956年的“证券合同法”置于中央政府的监督之下。独立后的印度又相继对股本实行控制,1947年正式制订了股票发行法,股票发行法由股票发行管理办公室负责执行。在1969~1970年度,印度对上市公司实行优惠税率,从而促进证券上市和公众持股股权。1973年又通过了“外汇管制法”强迫许多外国公司减少它持有的印度公司股票的数量。

进入80年代以后,印度证券市场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无论是从证券发行的种类、数量,还是从成交量及物价指数来看,印度的证券市场在近年里成倍的增长。投资者和经纪人的人数以及股票交易所的数目都有了引人注目的发展。在过去的几年里,证券市场在印度经济中不断增加的重要性可通过公众的积极参与以及筹集到的资金不断增长得以体现。

首先从证券交易所的数量来看,当印度股票与公债经纪人协会(即孟买证券交易所)在孟买成立时,印度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便诞生了。1894年出现了经营纺织厂股票的艾哈迈达巴德证券交易所,1908年又成立了为种植业和黄麻厂提供股票交易的加尔各答证券交易所。二战时,印度的证券市场十分活跃,证券交易所从1937年的7家增加到1945 年的21家。除了有组织的交易所外,还有许多无组织的场外证券市场,它们不受法律约束,而是依据一系列协定与习惯法来从事活动。根据1956年的《证券契约(管理)法》,当时被政府确认的证券交易所只有15家。同时,几乎全国交易的70%都是在孟买这所最大的证券交易所进行。到1995年被政府批准的股票交易所已增加到23个(注:〔印度〕《今日印度》载《印度的证券市场》,1995年7月,第16期第14页。)。 国内各类证券交易所约7000家,交易所的数目仅次于美国。其中股票交易所有一套高效的系统足以与发达国家股票交易所业相媲美。全国股票交易所的业务业已与NASDAQ机制接轨,目的是要使业务的透明度更高,交易更加迅速。

其次从印度证券市场筹集资本与上市公司的情况来看,1981年印度的上市股票 2114种,交易额为25亿美元。1982年上市公司新增392家,特别是1984年以来,印度政府逐步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实行了一些放宽管制的经济政策,并使印度证券市场向现代化方向发展。1984~1985年度印度证券市场发行的公司股票总额为133.7亿卢比。但到了1987 年印度所有交易所上市公司数目达到6017家,1989年又新增上市公司 404家,总额度为634亿卢比,相当于1988年资本发行量的两倍。80 年代末期,印度证券市场资本总额达到3400亿美元,上市股票6500多种(注:袁小宏:《印度的证券市场》载《南亚研究季刊》1995年第1 期第57页。)。1990年开始减缓。1992年由于专事证券监管的证券委员会的成立,大大地促进了印度股票交易与发行量。还由于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共同参与股票市场,1992~1993年度所筹集到的资金总数已达1870亿卢比。到1993~1994年度这个数字已上升到2160亿卢比。初级市场交易的增加与甲级市场的发展是同步运行的。1980年孟买股票交易所融资 560亿卢比,但到1994年8月底已上升到44690亿卢比。孟买股票交易所30种股票指数已超过4500点(以1978~1979年度为100为计算单位)。 孟买股票交易所的日成交额已从1979~1980年度的1.125亿卢比上升到 1993~1994年度的39亿卢比。在过去的15年里,孟买股票交易所30种股票指数呈上涨趋势。到1994年8月底,孟买股票交易所有3987家上市公司, 而全印度总共有6800家上市公司,它总共筹集了66300亿卢比。

第三,外国投资者购买印证券也十分活跃,这主要因为在印度投资的盈利率较高所致。与全球相比,全球盈利增长率为3.9%, 印度的盈利增长比这个百分比高出6.2%。在印度比在加拿大、法国、德国、 意大利和日本的盈利额更高,所以外国在印度的投资不断增加。1987年外国在印度的证券投资总额为45.9亿卢比,1988年为71.9亿卢比,1989年为97.9亿卢比,1990年则达125.8亿卢比,而1991年高达了35.143 亿卢比,1992年为67.522亿卢比,1994年113.0亿卢比,1995年为178.6亿卢比。此外,还有200家外国投资机构已注册成为印度证券交易所会员。 当然,印度初级市场和中级市场的活跃及投资者人数的增加是伴随着金融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而来的。印度证券市场经纪人的数目也有了显著的增长。到1994年8月底, 在印度证券管理委员会登记的经纪人已达6524人。到1994年3月,已有422名商业银行家在印度证券委员会注了册。

最后,与国际证券市场比较,印度的次级市场是全球正在崛起的最活跃的次级市场之一。1993年的交易总值为218.79亿美元,市场资本估价为979.67亿美元。1993年底,国际财务公司按照市场融资的情况把印度列在第22号的位置,按照总的成交量的情况,在40个国家里,印度名列第24位。1993年度印度上市总公司的6800家中,其中108 家上市公司占了融资总额的50.3%和总成交额的46.8%,占了1993年度国际财务公司全球综合股票指数的6%,使印度位于马来西亚、台湾、墨西哥、 南韩和巴西之后。根据国际投资公司可供投资的指数(包括国际投资公司确认的合法的可供外国投资的市场股票),印度的股票只占到2.6 %的份额。从表可看出,印度的证券市场的发展潜力仍然十分巨大。虽然印度证券市场的融资从1981年的66.49亿美元,增加到1993年的979.67 亿美元,上市公司也分别由2114家增加到6800家;成交总值也分别由 66.93亿美元增加到218.79亿美元,但是与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比如日本、英国、美国相比差距还十分巨大。同时,印度证券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弊端,比如利用骗人的公司发起书和内部进行交易;另外,由于新股票价格低,认股数量大大超额,因此在新股票发行过程中,常常因分配股票耽误很多时间。因而,印度的证券市场不仅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美好的发展前景,而且还需要进行一系列改革,以便使之为印度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国际证券市场比较(单位:亿美元)

发展中国家

融 资上市公司成交值

1981 1993 1981 199319811993

阿根廷

20.56439.67

2.63 1.804.54103.39

巴西 125.98

994.30

4.77

5.50

62.30

57.09

墨西哥

101.00

2006.71 2.29

1.90

41.81

624.54

印度 66.49979.67

21.14 68.00

66.93

218.79

印度尼西亚

0.74 329.53

0.08 1.740.1291.58

南韩 42.241394.20 3.43

6.93

37.21

117.10

马来西亚 101.00

2203.28 1.87

4.10

34.89

536.61

台湾(地区)

53.121951.98 1.07

2.85

56.67

464.87

股票市场 1981 1993 1981

19931981 1993

日本 4313.87 29997.56 17.45 21.55 2238.35 9543.41

英国 1806.00 11516.46 24.03 16.46 325.42 4235.36

美国 13333.85 52237.68 68.06 76.07 4157.60 35072.23

资料来源:《今日印度》印度驻华大使馆出版,1995年7 月第16期,第15页。

二、印度证券上市制度

在印度,由《1947年资本发行法》规定,中央政府的权力由资金发放署行使,该署是财政部的下属机构。股票及优先股,公司债券以及认股权的发行量如果超过1000万卢比,那属于该法的管制范围。须得到资金发行署的认可,具体掌握的标准由该署详加规定。如果发行量低于这一范围,可望迅速获及批准。获准发行的证券上市按照1956年《证券契约规则》的规定执行。上市公司必须立即将可能影响其证券市场价格的任何重大变动通知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还得向其上市的证券交易所提供所有的财务资料、资产负债表和持股状况分析。如果董事会会议的议程有关股息、红利分配或结算账薄,上市公司还必须向证交所报告会议日期,上市公司还得向股东和证交所提供其半年账户。

当然各证券交易所还规定了一些具体的上市条件,比如德里证券交易所规定:申请者必须是股票公开发行的有限公司,计划发行股都不少于500万卢比,对于投资公司和租赁公司已发行股本不得少于1000 万卢比;上市公司实收资本要不少1000万卢比,除发起人外股东要在2000个以上,而且股东数量随实收资本的增加而同比例增加的投资公司,其股票才能上市;同时还规定上市公司必须向证券交易所递交一份招股章程草案和普通股的面值为10万卢比,优先股和不可转换债券面值为100 卢比。

三、印度证券交易制度

证券交易所既可为自己交易也可代为客户交易。在证券交易所进行的证券交易须经过注册的经纪人来进行。交易所会员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合伙人组织。交易厅的营业时间为中午12点至下午3点, 但场外交易则在这些时间之外进行。证券交易大多用计算机来结算,但股票的过户需要很多手续,正规的结算期限为14天。

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分为甲乙两种股票。甲种股票是指那些交易较为活跃的股票。这种股票是由80种成交量最大的股票的名义上市股份凭证组成,这种股票被称为“特种股”。结账日期不超过三个结算周期,每个结算期结束后的第二天,即星期五;在第二个结算期营业开始之前,交易所会员都要开会一小时,决定在下一个结算期实行的合同条件。乙种股票是指那些交易不活跃的股票,这些股票的结算通常是立即进行。

对于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证券都没有限制其价格动向的机制,唯有孟买证券交易所在任何时候可加以限制。印度证券交易所的交易费由三部分组成:印花税、佣金和手续费。印花税一般为契约价的0.5%, 佣金在0.25%~1%之间,手续费为0.25%。

四、印度证券投资税收制度

在印度要支付红利的公司必须在向非居民股东发股红利之前缴纳预提所得税,对于非居民公司,预提所得税率为25%,对于外国个人来说,预提所得税率为30%,对于超过18000卢比的应税收入, 则按超额累进征税,税率为25%~50%(注:成涛、夏宇、范永进:《亚洲证券市场》中国大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1992年,第276页。), 跟印度签订双重征税协定国家的投资者可享受较低的预提税率。外国公司从持有不足3年的股票中获得的资本利润,必须按65%纳税, 外国个人也按同样的办法纳税。从3年以上的股票中获得的利润可按特惠税率纳税。 除此之外,个人持有的印度公司的股票必须交纳财产税。

五、印度证券市场投资者

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分为个人、金融机构、联合股份公司和政府机构。同时证券市场的投资者为国内投资者和国外投资者。在印度证券市场上个人持有数量最多,超过证券市场的30%,其次是金融机构占30%,联合股份公司占20%和政府机构占20%。根据1973年的外汇管制法对所有外国投资者实行管制,并要求外国投资者在投资时必须经过印度储备银行的批准。在出售控股权益时,出售的股票必须由印度储备银行估价。任何新发行的股票,非居民购买的总额不能超过5%, 外国个人持有任何一家公司的股份都不能超过1%。 对于所有经过批准的外国投资者,利润、专利权使用费、股息的汇出是完全自由的,而资本的汇出则要受到一些规章制度的约束。在印度股市上主要参与者都是一些国家直接或间接控制的机构,他们通常是交易大户。印度最大的国内互惠基金管理者是印度单位信托公司,建于1964年,在股市中扮演主要角色。当然,近年来,其他机构如卡纳拉银行、印度国家银行、巴罗达银行等,也在不断发展互惠基金业。

六、印度证券交易所的作用

印度证券交易所为股票、债券和其它证券的买卖提供了一个主要市场,并使得各种固定资产投资的讨价还价和转手成为可能,有利于资金的流通;同时证券交易所为股票与债券提供了最公平与最准确的价格,而这种价格是各种公司目前与将来收益的最贴切的反映。它能吸收过剩的闲散资金或存于银行获得低利的资金投资于证券,能促进资金在不同公司和行业,甚至全球各个国家之间的分配,同时证券交易所能为投资者提供各种有益的服务,促进投资的流动,更好地为印度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进而推动着印度资本集聚和工业化进程,在政府的扶植下,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印度资本市场迅速成长,市场上发行的公司证券,1989年比1980年增加了16倍。在金融资产中银行存款的比例逐步下降(从1981年的46%下降到1988年的30%)。债券和股票等形式的金融资产比例在不同程度地增长,国内存款的10%为资本市场投资(注:司马军、李毅:《印度市场经济体制》兰州大学出版社,1994 年版, 第147页。)。

七、印度证券交易所的缺陷

印度的证券交易所,特别是诸如孟买等主要交易所,经营流动中存在着一些缺陷。比如印度证券交易所缺乏统一性,虽然孟买证券交易所主宰了全国70%的交易额,印度仍有其它数量庞大的证券交易所,导致各个不同市场的股票价格变化太大,彼此没有统一协调起来。其次,“特定”与“非特定”股票的划分不利于公平竞争原则,因为“特定”股票在结算期限、账目结转和投机性票据交换等方面都享有特殊便利。而市场流通中大多属于这类投机性股票。然而广大投资者都希望通过更明朗的措施让所有股票都能流通。再次,保证金制度千变万化,没有统一的标准。在印度不同股票、不同时间,保证金各不相同,其范围从0 ~40%不等。因此证券市场上的买方和卖方总是尽可能回避高额保证金,并不约而同地倾向于从事尽量不支付保证金的交易,尽管交易所每天都有大量的特结款项与特定保证金,可一旦市场崩溃时,一些证券交易所总会出现种种问题。最后证券交易所缺乏管理能力,忽视投资者的投资利息等。印度证券交易所的管理机构及组织机构软弱无力、效率低下。证券交易所的管理定金是以交易所经纪成员的利益为重。这些管理机构缺乏对现行交易体制进行必要改革的念头,更没有要求手下就投资者的有关意思写成报告。证券所的执行董事长总是偏听内部经纪成员对法规、附则、保证金条例和交易限制的直接抱怨,而没有考虑投资者的意见。同时作为受管理机构指派并对其负责,执行董事长也不可能按自己的意愿去实施管理职能。

标签:;  ;  ;  ;  ;  ;  ;  ;  ;  

印度证券市场_证券交易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