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播种及冬前管理技术要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麦论文,要点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于今年墒期降雨较多,土壤湿度良好。据气象部门预报,秋播期间降水明显偏多,将加大机耕和播种的困难,势必影响到小麦适期播种。针对这一情况,现就小麦播种期间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
一、抓紧腾茬整地,科学配方施肥
各地要抓紧收秋整地,做到收一块、腾一块、耙一块,为适期播种做好准备。要充分发挥大型机械的作用,搞好秸秆还田、机耕、机耙,大力推广平衡施肥。
二、合理调配品种,实行规模化种植
各地要积极调整小麦品种结构,搞好种子调配,满足农民群众备播需要。要改变过去不同品种插花种植和粮食部门混收、混贮的习惯,实行品种布局区域化、种植面积规模化、生产技术标准化,提高小麦质量安全水平。
三、力争适时播种,保证麦播质量
要根据前期气候特点和未来天气形势综合分析,目前冬麦区土壤墒情较好,今年秋季气温偏高,降水偏多,秋季气候特点属于秋暖降水偏多年份,冬季气温偏高,降雪偏多,入冬期将与历年相比适当推迟。因此,冬小麦的适宜播种期应适当推迟,既可预防冬前旺长现象,又要达到壮苗标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适宜播种期9月中旬开始,半干旱半湿润地区9月中旬后期开始,湿润地区9月下旬开始较好,争取冬小麦都能在适播期内播种,力争冬前长成壮苗,为明年丰收奠定基础。要使用机播或精播耧播种,保证播种质量。
四、搞好种子、土壤处理,确保苗全苗壮
要搞好麦播期病虫草综合防治,重点是地下害虫的防治工作。一是要抓好种子包衣技术的推广。二是搞好药剂拌种。对未采用和子包衣的,要因地制宜进行药剂拌种。三是搞好上壤处理。用3%甲基异柳磷或锌硫磷颗粒剂,每亩2~2.5公斤,犁前均匀撒施地面,随犁翻人士中。四是示范、推广生物药剂。对地下虫害重发地块,选用新型生物制剂乳状菌或白僵菌每亩1.5公斤进行土壤处理。
五、冬前管理
一、适时化学除草,小麦播后15~20天即小麦二叶后(11月下旬)亩用15%噻磺隆可湿性粉剂10~15克或75%巨星干悬浮剂1~1.5克兑水30公斤喷洒地面,防除杂草。
二、中耕:11月底~12月上旬进行中耕,以增温保墒,促进根系生产,确保小麦安全越冬。
三、浇好冬水:播种后至封冻前若无充足降水,要坚持浇好冬水,一般在立冬至小雪期间浇好冬水,浇后及时划锄保墒。
联系电话:0531-85193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