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摘 要:说明文是中学语文三大文体之一,掌握说明文教学的有效方法,对学生学习说明文、写说明性文章等具有现实的意义。基于初中说明文的教学现状,兹对“比较法”运用于初中说明文教学进行尝试性的探析。
关键词:说明文 比较法 策略 思考
在现代社会中,说明文是生活中较为实用的一种文体。但是,从中学语文教学实际来看,说明文教与学的现状却不乐观。说明文教学如何摆脱低效阅读的困境,是现今绝大多数中学教师和学生面临的难题。说明文研究专家叶苍岑曾谈到说明文需要同议论文、记叙文比较教学,于漪老师也说到说明文教学中可适当使用比较法。“一切的价值都是在比较中看出来的”,在说明文教学中运用比较法,通过对相关的文章进行相异同的比较,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说明文相关知识的理解。现将从形式比较、内容比较、自我与同伴参较三个方面论说“比较法”如何运用于初中说明文教学中。
一、形式比较
“形式比较包括文体比较、结构比较、表达方式比较、语言风格比较。”
首先,在初中说明文的教学中,文体比较是有必要的,“中学阶段,通过说明文的教学,能使学生学好有关这类文章的基础知识。初中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的这种基础知识是:跟记叙文和议论文相比较,说明文的特点是什么;”不同文体的课文有不同的语体,了解文体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不同语体的能力。如将说明文《中国石拱桥》和记述文《北京立交桥》作比较阅渎,理解说明文和记叙文的特点,既使学生明确了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又拓展了课外阅读。当然,根据说明对象、说明的内容等,结合说明文教学和比较联系点的关联等,说明文还可与散文、议论文等进行比较。通过相关联的文章的比较,利于学生较全面地理解说明文的本质特征。
其次,比较说明文中所采用的结构、说明方法。初中说明文的教学中,把握说明的结构并体会其作用、做到简单的迁移运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松鼠》一文中,作者采用“总—分”的结构,先是总括“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之后分别说明松鼠漂亮、驯良、乖巧各体现在哪些方面,生动具体地说明松鼠“很讨人喜欢”的原因。说明文具有较强的逻辑性,通过不同文本结构的比较,学习谋篇布局的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说明方法的比较,应引导学生思考文章里对于某一个意思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和别的说法有何区别?在学习常见的说明方法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学习中所接触到的说明方法,将说明方法及其特点归纳出来,比较其异同,通过练习或出题的形式加以理解并运用。
第三是说明性语言的比较。初中的说明文不同于日常对药物、机械等的说明,初中说明文多具有较强的文艺性。“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审视文章阅读,即从课程论和教学论的角度来审视文章阅读教学,应从‘言’的角度入手。”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比较、替换的方式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或者准确性,并尝试用到生活实践中,用自己的语言来说明对象的特征或者事理。如教学《国宝大熊猫》一文时,可以让学生抓住关键的词句,采用“还原比较法”,比较《辞海》和《国宝——大熊猫》中关于“大熊猫”的说明,教材和《辞海》中的两段文字都是说明大熊猫的,但两段文字在语言运用上大不同。让学生将课外的材料和课文对比可以深化学生对说明文的理解,这比直接讲述什么是平实性的说明文,什么是文艺性的说明文效果更佳。
二、内容比较
说明文到底应该教什么?每篇说明文都要重复说明文的文体特征、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逻辑、说明语言等说明文特有的因素吗?教学说明文,我们要通过比较教材内容去开发教学内容,洞察文本特质,引导学生思考“这一篇”文章和别人所写的同类的东西有什么不同,发现并赏析“这一篇”说明文的独特之处。虽说都是说明文,但是一味地围绕说明文的五大知识点来教学,教师和学生都觉得枯燥无味。在说明文教学中,有些篇目旨在梳理逻辑顺序,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作者采用了不同的说明顺序分别介绍纪念碑整体、碑身、浮雕;有些说明文重在品析语言,通过对文中关键的词语、段落的赏析去感悟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还有些说明文意在普及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探索新事物的兴趣。这样看来,说明文教学内容的选择需要教师基于学生当前学习说明文的水平,在梳理文本内容的过程中去比较,从而确定教学内容。如于漪老师教学《晋祠》,重点放在文本语言上,通过赏析语言来明确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
三、自我与同伴参较
“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说明文写作教学是初中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说明文的相关知识点从初中讲到高中,学生却仍写不出一篇合格的说明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比较阅读要求学生根据所学文章的基本内容或表达方式,发挥自己合理的想象,进行仿写、扩写、改写等,并能同学间相互点评修改。以“比较法”指导初中说明文写作教学,既注重个人构思过程中的选材、思维的比较,又需兼顾作文后同学间的参照比较。如教学《核舟记》一课,通过学习作者按空间顺序介绍核舟的方法,布置学生下课后留心观察并认真构思,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仿写一篇介绍工艺品的小文章,课上同学间相互点评修改。课堂上老师讲得再多,可能学生也不理解,指导学生根据观察和以往的写作经验,在构思准备阶段进行权衡,比较选材、说明的对象及围绕对象要说明的重点,还有在说明的过程侧重采用的方法和顺序等,以使其在写作中有话可说,能说得清楚明白。接着是让学生相互去点评修改,评判谁写的更接近说明文。自我比较与同伴比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又能在比较中加深对说明文的理解,利于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写作等能力。
参考文献
[1]叶苍岑.说明文教学问题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
[2]王荣生.实用文教学教什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张良田.重新审视说明文的教学价值[J].语文建设,2017.
[4]王君.说明文的教学困境与突围策略[J].语言文字报,2017.
[5]苏慧君.论比较阅读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06.
作者简介:李珊珊,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人。
论文作者:李珊珊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8
标签:说明文论文; 学生论文; 比较法论文; 初中论文; 方法论文; 语言论文; 文体论文; 《文化研究》2017年1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