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日本高中新编历史教科书的基本特点_世界历史论文

浅谈日本高中新编历史教科书的基本特点_世界历史论文

评日本高中新编历史教材的基本特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论文,新编论文,基本特征论文,教材论文,高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5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普通学校的历史教育,逐渐形成了三个主要特征:第一,作为社会科教育一环的历史教育,突出其培养国民素质的教育本质;第二,在学科目标和内容方面,突出小学、初中和高中一贯性的教育方向;第三,以终身教育理论为现实指导,拓宽学科教育的内涵。1989年文部省新订《学习指导要领》,对以上内容在指导思想、课程设置等方面,作了进一步调整,尤其是高中部分,不仅在学科编制上将社会科编制成地理历史和公民两个主科目,而且在地理历史的科目构成,以及教学目标和内容方面,也作了较大的改动。本文拟用高中社会科指导思想及科目的变化;高中历史科目与小学、初中社会科历史教育的关系;新编高中历史教材教学目标和内容分析三个题目加以评述。

一、高中社会科指导思想及科目的变化

高中社会科应该围绕怎样的学习指导思想来设定其教学科目?在所设定科目中怎样确定必修课的范围和内容,以及各科目的标准学习单位数?这是高中社会科成立至今最敏感的问题。这些问题体现着学科的教育方向和教学重心。

从高中“社会”科目的变迁过程看,1947年至1951年的“一般社会”,作为必修课在第一学年开设,目的是要贯彻小学、初中和高中社会科学习一贯性的指导思想。1955年,“一般社会”被取消,代之以必修课“社会”。它不仅合并了原有“时事问题”的内容,而且开始强调社会科各科目学习内容的“独立性格”,要求在学科构成方面,各科目彼此构成并列关系,主张设置以各科目为中心的高中社会科。当时社会科学界有不少人指责这种社会科教育过分强化各科目的并列学习(独立性),而失掉了社会科教育的基本原则和设教目的。①

若从高中社会科的教育目的出发,强化各科目的学习意义,自然是想让学生重视每一项社会科学习内容,希望他们修完所有课程,进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但是,从教育课程总体设置上看,这似乎是不可能的。因此,1970年再度改订《学习指导要领》时,一方面在学习科目配备上,强调所有学生应当必修完“伦理·社会”和“政治·经济”两科目,以及日本史、世界史、地理A和地理B中的两科目,另一方面又在指导思想上,强调适当配备学生的必修科目,使学生明确社会科各分野的内容,让社会科教育成为一个完整而又和谐的教育体系。②

1978年,随着日本社会总体实力的愈加强大,要求社会科教育要包涵更广泛的领域,使之更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于是取消了“伦理·社会”和“政治·经济”两科目,代之以必修课“现代社会”。此课内容以“现代社会的基本问题”和“现代社会与人类生活方式”两大项目构成,从现代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和伦理、地理、历史两个侧面,多角度地、综合地思考问题,其学习目标即是培养此方面的能力。这样高中社会科第一学年的课(现代社会)就和中学社会科第三学年的课(公民)紧密衔接,在形式上是对初中公民课的延伸,在内容上是对小、初中社会科学习进行概括总结;待学生进入第二学年后,这又成为选择日本史、世界史、伦理、地理诸科目的学习基础。

1989年昭和的历史结束,新继位的天皇启用平成年号,日本的历史似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教育界也打起了“战后总决算”的旗号。对高中社会科的决算结果是抛弃社会科的旧有框架,大幅度改制学科构造,编制成新的学科内容,以史地和公民两科目构成高中社会科的新面目。此次教改特别重视世界史和现代社会两课程的学习,作为法定必修课,它们实际上成了新编社会科的轴心内容,即新编高中社会科的学科特征:在初中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上,结合高中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和其他各科目的专门性,培养民主的、和平的为国家和社会的建设者的必要素质;顺应急速发展的国际化进程,培养积极生活于国际社会中的有主体性的日本人的必要素质。③

总之,高中社会科的教改始终围绕着设置怎样的科目体系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第一,在指导思想上要有明确的目标;第二,各科目的配制,不仅要符合课程学习的一般规律,而且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体会:第一,高中社会科教育内容的重心在现代社会和世界史两课程,以此突出其学科的现代意义。第二,以初中社会科为基础的日本史学习,随着日本国际地位的日益显赫,不断地得到加强;同时也加强了伦理教育课的分量。第三,设置科目时,充分考虑了课程学习的弹性化,使之更有效地适应学生的成长阶段特点和兴趣要求。第四,从各科目的总体内容和标准课时安排上看,不难发现历史学习的重要位置。作为培养“公民素质”和“国际素质”基础的历史教育,体现社会科教育的本质和全部学习意义。

二、高中历史科目与小学、初中社会科历史教育的关系

1987年12月,教育课程审议会发表了《关于改善幼稚园、小学、初中及高中教育课程的基本标准》的报告。它从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观点出发,提出了高中社会科新编历史地理及公民两科的设想,其根本目的在于“育成积极生活于国际社会中的有主体性的日本人”。那么,新编制的高中社会科和过去比较有怎样的意义呢?它与小学、初中的社会科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首先比较一下小学、初中及高中社会科的教育总体目标。

〔小学社会科目标〕

谋求对于社会生活的基本理解,增进对于国土和本国历史的理解和情感,培养作为生活于国际社会的、民主的、和平的国家和社会的建设者所必备的公民素质。④

〔初中社会科目标〕

确立广阔的视野,加深对国土和本国历史的理解,培养公民的基础教养;培养作为生活于国际社会的、民主的、和平的国家和社会的建设者所必备的公民素质基础。⑤

〔高中公民科目标〕

确立广阔的视野,加深对于现代社会的理解,培养对人类理想生活方式的自觉认识,培养作为民主的、和平的国家和社会的有为的建设者所必备的公民素质。⑥

〔高中地理历史科目标〕

加深对于日本及世界形成的历史过程和生活、文化的地域特色的理解,培养生活于国际社会中的、有主体性的、民主的、和平的国家和社会的一员所必备的觉悟和素质。⑦

和1978年改订的《学习指导要领》内容比较,此次突出强调培养“国际素质”。在小学和初中的社会科目标中,除加了“……生活于国际社会的……”的文字外,其他叙述内容照旧。它们都是把培养“公民素质”作为社会科学习的根本目的。现在只是在这个根本目的的基础上又拓宽些罢了。但是,考虑到中小学生在年龄和心理等方面的不同,小学更重视培养情感方面的认识,初中则重视培养基础教养方面的认识。到了高中阶段,可以教“公民素质”的概念。一句话,小学是从情感方面诱导“公民素质”,初中是从基础认识方面造就“公民素质”,高中是从观念(信念)方面成就“公民素质”。与此同时,高中更强调培养“国际素质”。从理论上说,这会使“公民素质”教育更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更富有现代意义。

其次比较一下小学、初中及高中社会科的科目内容。

新改订的小学社会科学习从第3学年开始,3至5年级主要是地域生活环境方面的内容,6年级是历史方面的内容。从近身的最为现实的内容学起,逐渐上升到历史学习,学习视点由近及远(现实到历史),再由远及近(古代到现代)。从学习意义和方法上看,它不是学问的学习,而是经验的学习;不是概念的学习,而是趣味性的学习。进到初中后,社会科一分为三,成为地理、历史、公民三分野。一、二年级的地理和历史是小学高年级学习内容的延伸,在知识内容上被系统化、能力化了,使学生通过对学科体系的认识,达到巩固学习基础的目的。三年级的公民课,以前期的史地学习为基础,概括性地达成社会科的教育目标。高中阶段将社会科分成史地和公民两科,以图解决知识教育及能力认识方面的系统性和专业性。在高中入学率高达94%的情况下,国民教育的基础水准,也不能不以高中的施教水平为依据,所以如今大幅度地改造高中社会科结构,除有升华中小学社会科教学质量的目的外,更直接的原因还在于关系社会未来发展的需求。

从历史教育方面看,小学6年级的历史课,集中体现了小学社会科的教育目标,并成为中学日本通史学习的基础。初中历史分野,不仅全面体现了初中社会科的教育目标,而且还在知识认识和能力培养方面成为高中历史学习的基础。高中社会科教育,不仅要升华“公民素质”的教育水准,更需要提高对“国际素质”的培养水准,两者的关系相辅相成。对于一个高度国际化的国家来说,和谐二者关系,与其说是教育策略问题,不如说是政治策略问题。这恐怕就是此次改订高中社会科学习框架和内容的全部意义。

三、新编历史教材教学目标和内容分析

(一)世界史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新编高中世界历史作为必修课,要求系统地掌握世界历史文化知识,突出其学科的专业性。编写内容力图适应当今国际社会发展的大方向,强调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互相结合,强调历史学习对解决现实问题的认识功能。为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选择面,世界史分A和B两组。世界史B基本上依照1978年高中世界史的编纂宗旨和内容,是通史性,并延用标准学习单位周4课时。世界史A为新设课程,学习重点是近现代史,标准学习单位周2课时。

〔世界史A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目标“以近现代史为中心,理解有关现代世界形成的历史过程,多角度地考察世界各国的相互关系,培养历史学习的思考能力,提高作为生活于国际社会的日本人的觉悟和素质”。⑧

此目标在文部省1989年出版的《高中学习指导要领解说·地理历史编》中,分为三个基本要点加以阐述:⑨

第一,“以近现代史为中心,理解有关现代世界形成的历史过程”一句,旨在说明学习重心,即以19世纪以后的世界史学习内容为核心。近代以前的学习内容,重点是说明各文明区域的相互接触与交流,以及它们各自的历史特征。

第二,“多角度地考察世界各国的相互关系”一句,旨在说明学习方法。即学习内容不仅包含政治、外交、军事、经济诸方面,而且还需从社会、文化、风土、民族诸方面,而且还需从社会、文化、风土、民族诸方面去考察。

第三,“培养历史学习的思考能力,提高作为生活于国际社会的日本人的觉悟和素质”一句,旨在指明本科目学习态度和能力要达到的目标。

据此,世界史A由诸文明的历史特性、诸文明的接触与交流、19世纪的世界形成和发展、现代世界和日本等四大项内容构成。其中后两项是学习重点,前两项是从横面展开世界文明史,从纵面推导各历史时代的文明个性。这种学习既可以防止学生陷入琐碎的概念学习中去,通过文明史的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和历史思辨能力;又能把握人类文明史的大脉胳,更深切地理解近现代世界历史发展的个性,明确自我位置。简言之,世界史A用“人类文明史”来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它从人类文化传统方面入手,最后由近现代史学习来完成其学习意义。

〔世界史B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世界史B基本上延用改订前的“社会科·世界史”,但在学习指导思想上作了增改。首先指明“理解现代世界形成的历史过程及世界历史各文化圈的特色”是学习的核心内容,即通过世界通史的学习来了解各文化圈的基本特色。其次增加了“多角度考察文化的多样性、复合性及相互交流等”,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考能力。第三强调“养成作为生活于国际社会的日本人的觉悟和素质”,这样就和世界史A在有关学习能力和态度方面所设定的目标一致了。在内容方面仅列7个大项,前4项是文化圈学习,后3项近现代史内容和世界史A基本重叠。从学习指导上看,新编高中教材突出如下特点:1.充实文化圈学习。80年代的改订教材,把文化圈的学习对象从15世纪延长到18世纪。学习要点是把握文化圈的特色,了解近现代以前世界各文化圈的基本情况。要使文化圈的学习内容变得容易理解,并改变过去以欧洲中心论构成教材内容的作法,将学习范围扩大到整个人类史。⑩现代又将近现代史学习和前期学习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加强了对“20世纪的世界”的当代史学习,注重对“现代课题”的讨论,将近现代史内容一体化,以图从整个历史的演进过程中,把握多变的现代史课题。2.仍然强调高中历史要推进主题学习。即考察比较各地域文化,找出相互的关联点;较大范围地综合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文化异同点;用文化人类学的成果,来学习现代的各地区文化和社会现象;比较世界史和日本史,找出其中的关联点,并能够明确日本在世界中的位置;学习世界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并能够找出他与时代间、地域间特性的联系,等等。3.充分反映现代世界各地区社会、文化内容,正确认识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关连点,培养多角度考察历史的能力。4.深切地关注现代社会存在的问题。诸如核武器威胁、防止战争、实现全世界的民主和平等等。(11)以上诸点也是教材内容编写时必须留意的。

无疑,必修世界史的目的,在于强化对世界文明史的理解,立足点是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

〔日本史A和B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日本史学习在初中有相当充分的时间,不过,它是从社会科的教育目的出发,来设定日本史的学习目标和内容的,高中则是强调独立的历史学习,是从系统化、专门化的角度设定日本史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其目标是:日本史A“从世界史的角度理解日本历史的发展(科目特点),特别是在近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考察与日本历史发展相关连的国际环境(学习重点),培养历史的思考能力,培养作为生活于国际社会中的日本人的国民觉悟和素质(培养目标)”。日本史B“从世界史的角度综合理解日本历史的发展(科目特点),深刻认识本国文化和传统(学习重点),培养历史的思考能力,培养作为生活于国际社会的日本人的国民觉悟和素质(培养目标)”。日本史的内容,从“古代B中世纪的日本和亚洲”到“近代日本的形成和发展”,共4大项。特点是:1.从地域上注重作为亚洲国家的日本的历史发展特点。2.以近现代史为学习核心,突出产业革命后日本在世界历史中的位置。日本史B的内容。从“日本文化的黎明”到“现代世界和日本”共7大项。特点是充分认识本国文化和传统的特点,并将其作为理解其他地区文化,推进国际交流的基础学习。

比较初中的社会科历史分野,以及旧的高中日本史教材,其一,它将“作为日本史发展背景的世界史”学习,(12)转变为“从世界史的角度理解日本史的发展”学习,加大了学习深度和密度。它不再使日本史学习有孤立于世界史之外的感觉,突出了培养“国际素质”的教育目的。其二,它将“理解历史上的国际关系和文化交流,思考日本与其他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交流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关心其他民族的文化生活,培养国际协作精神”,(13)转变为“考察与日本历史(各时代)发展相关联的国际环境”。内容构成更加充分,使学生大大拓宽了学习视野。同时看问题的角度也逐渐由平面型转向立体型。其三,充实了近现代史学习。现代内容从“日本通向近代化的道路和19世纪的世界”(A)及“近代日本的形成和亚洲”(B)之后,较之旧教材更为系统化、主题化。其四,充实了地域社会的历史及文化方面的内容。其五,在学习指导方面,更重视对日本文化特色方面的指导。

如果说初中的日本史教育重在培养“我是日本人”的信念,那么,高中的日本史教育则重在培养“我是积极投入于国际社会生活中的日本人”的信念。

注释:

①日本社会科教育学会编《新中等社会科教育学概论》,东洋馆1993年,第112,122~123页。

②星村平和“高中社会科世界史的变迁和特色”,载《社会科教育理论》,晨星1989年第217~220页。

③教育课程审议会报告,1987年12月号。

④《小学校学校指导要领》文部省,1989年第28页。

⑤《中学校学习指导要领》文部省,1989年第17,23页。

⑥《高等学校学习指导要领》文部省,1989年第20-43页。

⑦《高等学校学习指导要领》文部省,1989年第20-43页。

⑧《高等学校学习指导要领》文部省,1989年第20-43页。

⑨日本社会科教育学会编《新中等社会科教育学概论》,东洋馆1993年,第112,122~123页。

⑩木下康彦《关于高等学校的历史教育(世界史教育)》,载《讲座历史教育》第2册 弘文堂 第97页。

(11)《中学校学习指导要领》文部省,1989年第17,23页。

(12)《中学校学习指导要领》文部省,1989年第17,23页。

(13)《中学校学习指导要领》文部省,1989年第17,23页。

标签:;  ;  ;  ;  ;  ;  

浅谈日本高中新编历史教科书的基本特点_世界历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