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成都专场文艺汇演》随感论文_苏敏

观看《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成都专场文艺汇演》随感论文_苏敏

(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红色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有其独特的性质和民族特色,通过观看《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成都专场文艺汇演》,让笔者进一步领路乌兰牧骑的风采。了解它的历史与发展,表达了笔者对此次文艺节目的深切感悟。

关键词:乌兰牧骑;特点;感悟

近日,正值举国上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庆活动高峰时期,笔者有幸观看了为祖国献礼《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成都专场文艺汇演》,随着演出的精彩呈现,笔者进一步了解了来自大草原的特色团队乌兰牧骑,了解了它的发展及特点,欣赏了其呈现的精彩演出,也涌现出了自己的深切感悟。

一、乌兰牧骑的发展及其特点

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是新中国第一支乌兰牧骑,它诞生于蒙古族群众聚居的大草原。1957年的那一天,第一面乌兰牧骑的旗帜在苏尼特草原上升起。从它升起的那一刻起,就绽放着草原文化的精华,体现着蒙古族各种表演艺术的精髓,同时也担负着继承发展蒙古族艺术的历史性使命。

第一支乌兰牧骑的组建,体现了他的基本特征。流动、装备轻便、队伍精悍、艺术演员都是一专多能。最早的乌兰牧骑只有两辆车、几个队员,随带一根笛子、一把三弦和四胡。这支队伍以演出为主,对草原牧民进行宣传、辅导、服务等工作。演员基本上没有服装道具,穿着普通的衣裳,走到哪乡哪县,演到哪里。草地当作舞台,自然天气当作背景幕布,支起场子就来演。表演结束后演员们还帮牧民做牧活儿,给他们读报教字、解读科学知识。队员们既是演员又起到宣传作用。乌兰牧骑的车队中寄托了牧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在草原上碾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那支插在队车上并绣着“乌兰牧骑”四个大字的红旗,在无边无际草原的映衬下,格外的鲜红耀眼。所以人们给这支队伍起了一个鲜活的名字“乌兰牧骑”,寓意“红色的嫩芽”。

乌兰牧骑有其强大的传播功能,因为它来自草原,来自农牧民生活的体验,他们想农牧民所想,送牧民所需。在一年最忙的季节里,他们不仅给牧民演出,带来欢乐,还会与牧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体验生活。为牧民解读国家政策、传递最新社会消息。为牧民提供影片放映传递科普知识。他们向青年人传递新鲜知识与文化,指导他们做农活。

通过这支短小精悍的表演队伍,他们要表现重大的社会题材,挖掘民间艺术宝藏,在牧民生活中积累素材,构思创作各种特色节目。通过作品深刻反映现实生活,反应蒙古族传统艺术的鲜明特点。会把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的各种饮食、生活、婚礼丧葬等民族传统习俗用歌舞的方式传承下来。在表演服饰伴奏中也体现出了鲜明的民族文化。在农牧民最需要的时候,总会有乌兰牧骑来到他们身边。

二、文艺汇演节目的分析

在汇演中有几个节目尤为深刻,先是声乐类节目长调《辽阔的草原》。蒙古族的长调被称为“草原音乐的活化石”。主要以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体现出民族特色。它独特的演唱方式讲述着蒙古这一民族对其历史文化、人文习俗以及艺术的感悟。在2005年,蒙古族长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非遗名录当中。《辽阔的草原》形式新颖,但又不缺失民族特色,长调演员演唱技艺精湛,伴奏为蒙古特色的民族器乐马头琴、胡琴、四胡等乐器,其演唱中穿插表演了具有蒙古特色的各个时期和不同人物的蒙古时装秀,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另外一个节目是呼麦组合《苏尼特红驼》。呼麦,即“喉音唱法”,它的发声方法和声音特色都比较有特点。这一唱法受内蒙古特殊的地域条件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有专家形容这种唱法“高如登苍穹之巅,低如下瀚海之底,宽如于大地之边。”在这一节目中,演唱者用呼麦唱法表演了三声部呼麦,声音震撼。体现的主题内容是苏尼特的双峰红驼存在的优良品质。双峰红驼是骆驼中的优良品种,它以其坚强的秉性在严酷环境下顽强生存,并能够很好的进行繁衍。被当地人民称为是上天给的神灵,是吉祥与尊贵的灵物。表演者用呼麦二声部、三声部表现出双峰红驼在沙漠中如何坚强的生活和发挥它的作用的伟大精神。加之蒙古特色乐器的伴奏将蒙古族的艺术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珍贵的信》是根据2017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乌兰牧骑队员回信后的第一时间下,乌兰牧骑的两名队员在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2017年成立60周年之际创作的一首作品。作品借助回信内容表达了习总书记对乌兰牧骑的关心,也体现出乌兰牧骑队员在接收到党组织的关心的激动心情及其以后的展望,深情流露,内容真切,把乌兰牧骑精神渗透在作品中,传达给大众人民。

舞蹈《蒙古马赞》体现出了北方游牧民族舞蹈的特色。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摇篮,马业发展历史悠久,马文化底蕴深厚。习近平总书记来内蒙古考察时,勉励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干事创业,就要像蒙古马那样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不畏严寒、不畏艰辛、不惧艰险,以坚忍不拔的毅力驰骋在广袤的大草原上,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表演者用他们精湛的舞蹈技艺,将这一形象完美呈现。

最后,以千人大合唱《我和我的祖国》作为尾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领唱者先用蒙古语演唱引出主题,体现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其次,全场挥动国旗,共同为祖国母亲喝彩,全场气氛达到高潮。每一位在场演员、观众的爱国热情被点燃,经久不息的掌声响彻全场。整场晚会体现着乌兰牧骑的精神、表达着深刻的蒙古风情、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展现出了强大的民族精神和人文情怀,意义深刻。

三、感悟

此次乌兰牧骑的演出让观众们印象深刻。表演内容体现了乌兰牧骑的精神和社会功能。乌兰牧骑将内蒙古优秀文化遗产广泛传播。蒙古族精神源远流长,长调民歌、蒙古舞极具民族特色。又将马头琴等民族乐器、蒙古族服饰、部落人们的生活、饮食、婚俗礼仪等民族风俗人情等内容吸收到创作及表演中。体现出了民族特色。既丰富了乌兰牧骑的表演艺术,又保护和传承了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坚持乌兰牧骑的发展,同时也是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继承。为民众服务、让艺术来源于人民生活,让乌兰牧骑与现实人民生活紧密联系,以丰富头脑和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利用这些非遗文化创作大量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浓郁地方特色的艺术作品。

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乌兰牧骑能够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就是扎根基层、深入群众进行演出、宣传、服务。学习和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具体、实在、有效的行动付诸于人民群众,一定要始终保持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只有始终把人民的冷暖、幸福放在心中,才能履行好乌兰牧骑全心全意为农牧民服务的职责。乌兰牧骑精神的传承就是民族精神的传承、乌兰牧骑文化的发展就是民族文化的发展。继承好这份精神、发展好这份文化就是对祖国母亲最好的献礼。

参考文献

[1]徐颖;《科尔沁地区乌兰牧骑研究》;[D].2011年。

[2]杨亚宁、薛瑞;《乌兰牧骑的改革与发展》;[J].内蒙古艺术;1997年第Z2期.

论文作者:苏敏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观看《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成都专场文艺汇演》随感论文_苏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