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 交流 碰撞 提升论文_常国灵 张思明

——《18.2.3正方形》教学案例

常国灵 张思明 湖北省襄阳市诸葛亮中学 441000

一、教学设计

1.设计简说:《正方形》一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数学P58-59的教学内容,这节课主要学习正方形的定义、性质以及运用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解决相关问题。上课前将导学案发给学生,让他们依据导学案上设计的问题自主探究、动手折纸、制作菱形教具,记录探究过程中自己的感悟、疑惑。上课时重点让学生交流探究互助互学,教师的主要活动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力争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探究归纳概括能力。

2.教学目标:

(1)归纳正方形的定义与性质。

(2)运用正方形的定义与性质进行简单计算与证明。

(3)在比较发现归纳总结的过程中体会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重点:归纳正方形的性质并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进行计算与证明

难点: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活动,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准备:矩形纸片、四根长度相等的小木条、学案(预习内容)。

3.教学环节:

1)实践操作,归纳定义。

(2)回顾类比,总结新知。

(3)例题解答,提升能力。

(4)反思总结,升华提高。

二、教学过程与评析

1.实践操作,归纳定义。课前布置学生用一个矩形纸片折出一个正方形,用四根长度相等的小木条钉做一个菱形(可以活动)。上课时直接出示下列问题:

(1)交流所做图形,会产生什么特殊图形?它与矩形、菱形间的关系是什么?(2)请用图画出它们之间的包含关系。

评析: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要求所有学生制作教具,学生课堂上进行展示交流,大约3分钟就能理解正方形的定义,并且为正方形性质的探究做了铺垫。课前预习提升了课堂效率,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降低了学困生听讲的盲目性,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2.回顾类比,总结新知。

课前布置学生用表格归纳矩形、菱形的性质

 边 角 对角线

矩 形

菱 形

正方形

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上表后小组内交流完善。

评析:上课前学生已全部完成了表格,上课时小组交流补充答疑积极,学习热情高,每名学生都有收获。再次说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有的,只要给学生交流的机会,他们就能做好学习的主人。

3.例题解答,提升能力。

例1:求证: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把这个正方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这个例题是书上P59的例题,课堂上让学生分析命题题设、结论,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这部分是学生自己完成,然后小组讨论证明思路并比赛看哪组快且方法多。接着由小组派代表讲解本组的解题方法,此例题思路单一,学生全都会。由于引入竞争机制,要为集体争光,所以学生的参与面广、学习热情高。

例2:已知:如右图: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的交点为O,E是OB上一点,DG⊥AE于G点,DG交OA于点F。求证:OE=OF。

先独立完成,再与小组同学交流证明思路,小组派代表讲解证明思路,与例1采取相同的要求,最后由教师点睛概括。

评析:两个例题主要是为了巩固新知,让学生寻找多种解法,拓展了解题思路,增强了学生探究思维能力。组内交流不仅相互帮扶学习,又能促进共同提高;分组展示既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概括能力,又能让学生充分彰显个性。

4.回顾反思,升华提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有哪些收获?引导学生从知识内容、数学思想方法方面进行小结。

三、课例综述

这节课课前让学生动手折纸、自制教具,上课时利用电子白板辅助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交流展示环节,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思想方法,进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是这节课突出的特色。我们上这节课时共同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兵教兵”、“兵帮兵”、“兵促兵”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巩固旧知中发现新知,在合作交流中有效学习,情感交流互助和谐,个性特征充分彰显,探究能力得以提升,在竞争中激发学生学习潜能进而提高学习效果,关键点在于教师创设了良好的教学环境,直观的教学用具,对学生相互交流补充完善时给予恰当赏识。

论文作者:常国灵 张思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5月总第10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7

标签:;  ;  ;  ;  ;  ;  ;  ;  

探究 交流 碰撞 提升论文_常国灵 张思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