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药物在皮肤性病科临床应用新进展论文_屈雪梅

抗病毒药物在皮肤性病科临床应用新进展论文_屈雪梅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黎塘镇卫生院芦圩皮肤科 南宁宾阳 530400

摘要: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皮肤性疾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其中以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疾病占较大比例,由于病毒性皮肤疾病对人体健康及生活质量有较大损害,因此对相关病症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至关重要。随着抗病毒药物研究不断深入,临床中出现了许多较新药物,为皮肤疾病治疗带来新进展,本文除对临床中常规抗病毒药物进行阐述外,还对部分较新型药物进行了简要叙述。

关键词:皮肤性病科;抗病毒药;临床运用

病毒致病机理包括吸附、穿入、复制、转录及成熟等一系列过程,抗病毒药物的研究与临床运用,需根据上述机理进行。抗病毒药物主要作用机理包括:阻止病毒吸附细胞,抑制病毒基因组释放与转运,抑制病毒DNA组核酸复制、抑制病毒蛋白质合成与运转及抑制RNA或DNA模板等。但是,目前抗病毒药物品种较少,成为皮肤性疾病临床治疗的瓶颈。

1.抗疱疹病毒药物

1.1核苷类似物

在抗疱疹病毒药物中,核苷类似物是第一代药物,三氟胸苷,碘苷以及阿糖腺苷等,均属该类药物。在疱疹治疗中,碘苷是首个应用于临床的抗病毒药物,其具有DNA病毒合成抑制作用,进而能起到病毒增殖的终止效果,但该药毒副作用十分明显,因此在临床中,只用于治疗角结膜炎与疱疹性角膜炎,且其在眼药水及眼膏中浓度仅为0.5%。阿糖腺苷,在疱疹病毒全身性感染治疗中,首先被运用,其作用机制为:在细胞内,同其他代谢产物进行磷酸化竞争,从而对DNA聚合酶产生抑制作用。但临床观察发现[1],该类药物具有较强神经毒性,易对人体肝脏及骨髓造成损伤,因此,在临床中,其作为眼膏使用,浓度为3%。

1.2开链的鸟苷衍生物

该类药物包括:更昔洛韦、喷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及阿昔洛韦等。阿昔洛韦为二代抗疱疹病毒代表药物,其具有较强的选择抑制作用,可通过转化同DNA聚合酶竞争,通过与DNA链进行结合,使得病毒复制中断,该药物对于EB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及带状疱疹病毒均具有较高敏感性,临床中对上述病毒引起的皮肤病具有较好效果;但有研究发现,该药物对巨细胞抑制作用较低,主要因该种病毒具有天然耐药性。学者认为[2],该药物毒副作用相对较小,可广泛运用,另有研究显示,口服阿昔洛韦,生物利用度较低,可被肠道吸收药物成份为15%-30%,可在机体中的较多体液或组织中分布,甚至可通过胎盘,同时,其半衰期较短,一般为3h,具有短效性。在临床中,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治疗,水痘治疗及免疫缺陷治疗,均可使用阿昔洛韦。

伐昔洛韦作为阿昔洛韦的前体药物,口服利用度较后者更高,可到65%,在进入机体后,可被迅速水解,进而转化为阿昔洛韦,其半衰期较阿昔洛韦更短,通常≤30min,临床中常用于治疗原发性生殖器疱疹,由于其半衰期较短,且毒副作用较小,除较为轻微肠胃不适外,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因此在治疗中服用剂量较大,临床数据显示[3],在治疗原发性生殖器疱疹时,剂量为1000mg/次,2次/d.,对于复发性生殖器疱疹,则减至500mg/次,2次/d。

喷昔洛韦作用机制同阿昔洛韦较为相似,但临床研究发现[4],该药物对部分耐药性较高病毒具有敏感性,但喷昔洛韦口服时,肠道吸收率较低,一般用于局部治疗,效果较好。但有学者表示,该药物对黏膜具有一定刺激作用,因此部分位置不可使用,需眼内或眼周,可用于治疗水痘、带状疱疹或 单纯性疱疹等。

泛昔洛韦属喷昔洛韦前体药物,因此其口服时,肠胃吸收率较高,其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较高,可达75%,其具有与阿昔洛韦接近的抗病毒谱,但临床研究发现,在抗HSV-1病毒时,其药物活性是后者10倍。在原发性生殖器疱疹治疗中,一般剂量为250mg/次,3次/d,5d为1疗程。同时由于喷昔洛韦具有较高耐受性,所以可作为长期治疗药物使用。

更昔洛韦是本类药物中,对巨细胞病毒抑制作用最强药物,但其口服,肠胃吸收率较低,生物利用度仅为5%。

2.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药物

2.1逆转录酶抑制剂

该类药物主要分为两种,即非核苷类与核酸类,而非核苷类抑制剂中,又包括双脱氧胞苷、奈韦拉平、叠氮胸苷、拉米夫定及双脱氧肌苷。该类药物抗病毒机制为:在细胞内核苷激酶与核苷酸激酶的作用下,磷酸转变为活性形式。该类药物主要用于HIV感染治疗,其能有效抑制HIV病毒复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蛋白酶抑制剂

该类药物包括:奈非那韦、英地那韦、沙奎那韦及利托那韦,临床研究显示[5],在治疗HIV感染时,如单独使用逆转录酶并不能有效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只能改善相关指标,而同蛋白酶抑制剂联合使用,可有效控制各阶段患者HIV复制,同时提高患者抵抗力,提高患者存活率,两种药物联用效果,已被临床证实,且被学界广泛认可,而针对HIV感染提出的“鸡尾酒疗法”,其实质为上述两类药物联用。

但有报道指出,蛋白酶抑制剂具有毒副作用,能引发其他并发症,如胰岛素抵抗和高脂血症。而奈韦拉平能够引发患者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同时又学者认为[6],在对HIV感染进行治疗时,临床通常结合多种类别药物使用,因此可通过复方制剂,使药物使用过程简化,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2.3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对于病毒病毒感染,不仅需要运用药物治疗,同时需运用药物进行有效预防,其中接种疫苗为最简便,同时也是最有效预防方法,但就当前情况而言,能够用于预防皮肤性疾病疫苗数量极低,因此与进行更加深入临床研究。目前,在VZV感染中,已经出现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

3.其他抗病毒药物

3.1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

该药物更对HIV、HSV-1等病毒的DNA合成进行选择性的阻断或干扰,从而起到治疗效果,且其不影响正常细胞增殖,在临床中,为抗病毒药物开发提供了新的方向及思路。

3.2西多福韦

为临床中较新抗病毒药物,属非环化类似物。其具有较强的药物活性,且有研究表明[7],该药物对于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乳头瘤病毒及痘病毒等,均能起到有效抑制效果。

3.3咪喹莫特

其实质为非核苷类杂环胺,能够对机体的免疫机能起到调节作用,同时期作为一种细胞因子诱导剂,可通过对外周血单核细胞产生刺激,使其产生多种有益物质,起到治疗效果。临床中,该药物通常用于扁平疣、尖锐湿疣、传染性软疣及生殖器疱疹等治疗,剂量一般为100mg/次,3次/d,其不良反应较少,主要为局部水肿或红斑等,具有较高安全性。

4.结语

病毒是结构简单、体积微小,在人体易感细胞中严格寄生的非细胞型微生物,对人类健康具有直接威胁。目前,在病毒性皮肤疾病治疗领域,主要研究方向为发展疫苗和寻找研制新型抗病毒药物。有学者认为,当前抗病毒药物发展较为缓慢,由于宿主正常细胞代谢过程与病毒复制周期具有密切关系,一般病毒增殖抑制药物,多会对正常细胞造成损伤,从而引不良反应。随着病毒性皮肤疾病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增长,使得其诊治显得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中尚未发现特效抗病毒药物,且针对不同病毒性疾病,治疗药物选择有所差异。近年来,部分新型抗疱疹药物被广泛运用,其治疗效果较好,且安全性更高,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阿糖腺苷等,均可作为病毒性皮肤病一线治疗药物。且随着病毒感染预防研究的深入,对于疫苗及免疫球蛋白的研究及生产也取得一定成就。而如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西多福韦等新型药物的使用,也为抗病毒药物开发提供了新的方向及思路。

参考文献:

[1]李凌云,马李智,赵俊英等.抗病毒药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肋间神经胸段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22):1809-1811.

[2]魏红英,刘景桢.抗病毒药物联合黄柏液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皮肤病与性病,2011,33(3):169-170.

[3]严翘(综述),王飞(审校).Toll样受体与病毒感染性皮肤病研究进展[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4,17(5):283-285.

[4]王建辉,何洛芸,马瑗等.68例儿童脓疱疮误诊为单纯疱疹临床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4,32(5):439-439,440.

[5]翟志芳,李惠,郭在培等.静脉滴注阿昔洛韦与口服盐酸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4,47(3):217-219.

[6]许鸣,王健,王莉莉等.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药物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初探[J].中国性科学,2014,21(8):45-49.

[7]何佳桐,高菲菲,钟晓妮等.HIV感染者的固定性伴服用抗病毒药物预防艾滋病临床试验参与意愿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36(2):164-169.

论文作者:屈雪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1

标签:;  ;  ;  ;  ;  ;  ;  ;  

抗病毒药物在皮肤性病科临床应用新进展论文_屈雪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