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市人民医院 621700
【摘 要】目的:探究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根据《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的要求,对消毒后的内镜进行严格的生物学检测。结果:用常规洗消方法消毒合格率为37.5%。而通过更换水处理系统、增加生物膜清洗剂浓度和延长酶洗时间等措施,使内镜消毒合格率为100%。结论:内镜清洗消毒各环节必须严格执行,必须使用清洗消毒剂,对水质的要求也非常高。
【关键词】软式内镜;清洗;消毒;质量改进
软式内镜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但是由于其材质和构造的特殊性,不宜采用高温高压的灭菌方法,在临床中较多采用特殊的方法进行消毒和灭菌。在实际的操作者往往应为操作的不当导致消毒灭菌后内镜严重污染,细菌数目超标,使患者产生感染。现在我院为了了解和探究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的效果对内镜进行生物学检测,报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一般材料
选取我院消毒软式内镜8条,其中包括:纤维支气管镜7条,可视软性喉镜1条。
1.2采样检测方法
根据我国2012年出版的《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对消毒后的软式内镜进行严格的生物学检测。使用进口的无菌注射器吸取50毫升洗脱液注入到内镜管中,随后收集内镜管中的洗脱液,去洗脱液1.0毫升接种在琼脂溶化营养培养基中,恒温培养48小时左右,观察并计数培养基中菌落的个数。
1.3菌落的分离和鉴定
按照细菌的培养方法进行操作,细菌的培养采用血平板培养基,念珠菌显色培养基等等,获得纯化后的细菌进行菌种的鉴定,采用细菌自动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识别其菌株类型。
1.4结果分析与判断
菌落总数≦20cfu/件,无致病微生物检出称为合格;所有的数据均重复采样3次,取其平均值,而且设置了空白对照组,是实验数据更加真实准确有说服力。
2规范化管理措施
2.1整合内镜资源
为规范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我院2014年1月开始实行将分散于各手术科室的软式内镜集中归于消毒供应中心统一管理,以实现资源共享。1)统一申报采购:消毒供应中心根据医院整体发展规划,结合各科室业务发展计划统一申报购买;2)统一调配使用:任何科室均可根据实际使用内镜,但由统一调配,统一清洗灭菌操作流程;3)统一编写各品牌内镜配用指南和操作注意事项、配套设备操作方法等。
2.2严格各个操作流程
发放、收取流程:早上由负责内镜清洗消毒的专职护士根据内镜手术安排表将各手术间第一台所需要的镜头、光束、整套常规器械以及单独包装灭菌的特殊器械发放至手术间,做好详细记录(包括:镜头号,病人姓名,住院号,诊断)并签名。内镜手术结束时,巡回护士电话通知清洗专职护士立即收集用物,用物收取后首先予以初步冲洗,然后拆卸浸泡于多酶溶液中,定好浸泡时间。浸泡间隙中,该专职护士将第二台手术所需物品发放至手术间并登记。如此循环直至手术全部结束。
3结果
3.1清洗消毒结果分析
对消毒供应中心内镜进行检测,(如表1所示),其中5条内镜细菌数超标;由于水处理系统存在问题,更换水处理系统,重新检查仍然有1条支气管镜不符合标准,细菌数超标;考虑与微生物膜形成相关,使用含有生物膜的清洗剂、生物膜清洗剂浓度增加并且延长酶洗时间,可显著降低细菌数量,并使内镜检测达到合格的标准(详见表2)。对培养细菌进行革兰氏染色鉴定,均为革兰氏阴性细菌,鉴定结果为水污染细菌为莫拉菌属,支气管镜污染菌为铜绿假单胞菌。
表1 采取不同改进措施后软式内镜清洗消毒质量检测结果
表2 采取改进措施后支气管镜清洗消毒质量检测结果
3讨论
医院的内镜科室是医院的重要科室,感染率较高,在平时的工作中必须定期对内镜清洗消毒效果进行检测,以防疾病的传播。在本实验研究中对8条内镜进行生物学检测,出现细菌污染的有5条,我们最新考虑到是水质污染,所检测到的细菌为莫拉菌属,更换水处理系统的过滤芯后,再次进行生物学检测,结果只有支气管内镜污染,与干预之前的处理结果比较细菌数显著减少并进行生物学检测为铜绿假单胞菌,后来改用去除生物膜清洗剂进行清洗消毒,结果内镜的细菌含量仍然超标,我们继续改进清洗消毒的方法转而采取增加生物膜洗涤剂的浓度和延长酶制剂清洗的时间此措施后细菌的数量显著下降,是内镜的清洗达到了合格的标准。由此可见,细菌具有耐药性以及细菌的抗洗涤剂性,我们应该从实际的操作中摸索,不能仅仅依靠说明书上给我们的剂量和浓度进行操作。
此次对内镜的杂菌进行生物学鉴定,水污染细菌为莫拉菌属,属于兼性细菌,即可在需氧的条件下生长增殖有可在厌氧的条件下生长增殖,但是在厌氧的条件下生长缓慢,它存在于人的皮肤和黏膜表面,是一类正常的菌属,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致病,属于条件致病菌。支气管内镜污染均为铜绿假单胞菌,他通过污染各种医疗器械为媒介进而进入人体的呼吸道、尿路通道、创口等使人体受到感染。
通过本次的调查分析,发现加强对清洗消毒供应中心的检测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保证了消毒供应中心的消毒质量,才能防止致病微生物的传播,细菌具有耐药性以及细菌的抗洗涤剂性,我们应该从实际的操作中摸索,不能仅仅依靠说明书上给我们的剂量和浓度进行操作,只有这样内镜的规范化管理才能在各级医院实施开来,医疗护理质量才能得以保证,内镜作为一种医疗辅助设备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WS/T367 -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S]. 2012.
[2]李筱轶,贾志英,冯忠军,等.石家庄市12所医院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管理现状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9. 19(5):536-538
[3]胡必杰,何礼贤,沈坤雪,等.支气管镜与胃镜的消毒抽样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12(2):132-134.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15982一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J].2012
[5]陈东科.实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与图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1
[6]巩玉秀,李六亿,武迎宏等.内镜消毒调查报告[J].中国护理管理,2014,4(3):15.
[7]S h e l b o u r n e K D,B r u e c k m a n n R R. R u s h- p i n f i X a t i o n o f s u p r a c o n d y l a r a n d i n t e r c o n d y l a r f r a c t u r e s o f t h e f e m u r. J B o n e J o i n t S u r g A m,2010,6 4(2):1 6 1 – 1 6 9.
论文作者:杨建花,伏君,杨彩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5月下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8
标签:细菌论文; 医院论文; 生物学论文; 方法论文; 手术论文; 操作论文; 培养基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5月下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