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对宏观经济的冲击效应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宏观经济论文,效应论文,人民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因素
1.人民币升值的国内因素
第一,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到严重制约。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指的是一国央行能够自由制定适合本国的利率,而不受他国的制约,另一层含义是央行能够调控本币供给,提供适合本国的货币量。但是,在我国目前的政策组合和国内经济发展状况下,维持钉住美元制是以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受到削弱为代价的。现在我国虽然仍属资本管制国家,但资本账户已部分开放,目前仍在扩大开放进程中,因此资本流动对汇率的影响将不断增强。当资本流入过多时,会导致本币货币供给的增加,使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但当中央银行提高本币利率以防止通货膨胀压力上升时,又会导致国际短期资本流入增加,从而使中央银行利率政策陷于两难处境。当前我国实行的是稳健货币政策,稳健货币政策的主要标志是:不存在超经济的货币发行,实际利率略高于物价总水平。但回顾2004年以来我国央行的调控过程可以发现,尽管央行采取了提高利率,提高准备金率等收紧银根的措施,存款利率水平仍然低于物价总水平1个多百分点,利率作为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关键货币政策工具其灵活运用的空间受到极大限制。
同时,在现行汇率机制下,外汇储备急剧上升必然导致基础货币投放不断加大。由于外汇储备上升,外汇占款增加引起货币供应量加速增长,因此央行必须在人民币公开市场进行对冲操作。在财政政策由积极转向稳健,货币政策须要担负起更多宏观调控职责背景下,由于对冲的需要,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只能是被动的。目前外汇占款在基础货币中的比重已经达到75%以上,在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政策目标约束下,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量的主动性下降。这种局面使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压力非常大,从而导致货币政策效应大幅度降低,得投资和物价在货币紧缩的情况下继续在高位运行,难以达到在保证币值稳定条件下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货币政策预期目标。
第二,汇率政策对国际收支的调节功能失效。众所周知,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汇率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政策,其政策目标是促进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我国外汇管理目标是国际收支适当盈余,而非大量顺差。但就政策与目标的关系而言,固定汇率制与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目标是相互矛盾的。由于钉住汇率,汇率不能随外汇供求的变化而随时变动,所以难以通过汇率的调整来实现国际收支的动态平衡。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连年大量顺差,与适当盈余的预期目标日益偏离,国际收支失衡程度加重,与汇率政策失效有很大关系。
2.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因素
第一,大规模的外资流入是升值压力的重要来源之一。2004年,我国经历了较大规模的资本流入,在贸易顺差只有200亿美元的情况下,外汇储备增加2067多亿美元,资本净流入达到1200亿美元左右。当一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其资本的边际产出相对较高,这能够为资本提供高额收益。因而经济快速增长的国家吸引外资的能力较强,加上目前我国金融体制存在的问题难以满足行业和企业对资金的旺盛需求,因此大量FDI的涌入通过储蓄与投资增加了我国的货币供给。外资的大量流入在增加我国投资规模的同时,也会导致我国外汇供给的激增,为了稳定汇率,中央银行被迫进行对冲操作,这就造成外汇占款的增多从而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失控,使人民币面临大幅度升值的压力。
第二,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的压力得以缓解但并未消除。中国作为一个日益崛起的发展中大国,不断增强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近年来,世界经济一直处于相对低迷的状态,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欧洲经济沉疴不起,日本经济陷入失去的十年,贸易保护主义悄然抬头。日本作为呼吁人民币升值的始作俑者和急先锋,理由是中国向全球输出了通货膨胀。美国接过了日本传递的接力棒,以中国货币操纵造成美国严重的制造业失业为由,继续向人民币施压。随着美元贬值和强势美元政策的调整,美国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来缓解美元贬值压力并解决美国巨额贸易逆差问题。此外,美国希望人民币升值还有一些出于利益集团的斗争和政治上的考虑。减税政策和低利率是刺激美国本轮经济复苏的两大政策。但目前美国经常账户赤字超过其GDP的5%,净外债达2.7万亿美元,达到其GDP的25%。同时由于2001年9.11、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以及布什政府的减税计划,导致美国从90年代的财政盈余走向财政赤字,接近GDP的4%,这种双赤字被认为是经济走向恶化的前兆。经常账户的赤字将导致美元的下跌,提升了对美元急剧调整的恐慌,美国国内对美元贬值的调整方案有的认为应达到90%,目前美国对其主要贸易伙伴国的经常账目下的美元已经下跌了30%,这种调整将严重影响美国和全球的经济。美国对这种失衡的调整主要采用提升美元的利率和任其美元的贬值,货币政策的趋紧将导致经济的衰退,人均收入的减少,从而将减少需求和进口以及国内消费,鼓励国内储蓄,以弥补两个失衡经常账户和储蓄投资的缺口。
二、人民币升值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
本文要探讨的宏观经济变量主要有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出口、进口、M[,1]、M[,2]。变量的数据均来源于Bloomberg数据库和CEIC。
为探讨其协整关系和脉冲效应函数,首先对各宏观经济变量的原序列进行了单位根检验,为降低原序列的波动性,我们对原序列都取对数,这样并不会改变原时间序列的性质及其关系,对数处理后的时间序列变量分别记为LGDP、LC、LI、LEX、LIM、LM[,1]、LM[,2]。原非平稳的宏观变量序列和汇率序列经一阶差分之后均已平稳化。
分析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国内产总值的脉冲响应函数的检验见图1。人民币汇率波动产生后的当期出现了一种正向的冲击,然后一直到第12期这种冲击作用消失。这说明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对中国GDP的冲击作用是一个正向然后趋于稳定的过程。
图1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国民收入的冲击效应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消费的冲击作用出现一定的波动,但这种冲击主要是正向的冲击作用,在第2期出现了小幅度的下降,但之后第9期这种冲击作用达到一种最大值,并且这种冲击一直得到延续逐步的收敛,收敛的速度很慢,直到第40期才逐步趋近于零(见图2)。这说明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对消费的影响是长期的,这种长期影响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人民币的升值导致了人们购买力的提高,从而增强人们的消费水平。
图2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消费的冲击效应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投资的影响也呈现正向过程,不过这种冲击的时间在当期的影响最大,然后逐步减少。在滞后第20期这种冲击就趋近于零(见图3)。
图3 人民币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消费的冲击是长期的,对国民收入和投资的影响是中期的。
人民币汇率升值对M[,1]和M[,2]的冲击方向完全不同,对M[,1]具有正向的冲击,在第12期之后这种冲击作用逐步趋于稳定(见图4)。对M[,2]的冲击作用在当期具有正向的冲击作用,之后变为负向的冲击,之后在第12期之后这种负向的冲击作用趋于稳定(见图5)。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于人民币升值后导致购买力的增强,现金流量增多,从而同期的存款减少。同时货币升值后,会导致外汇占款减少。
图4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M[,1]冲击效应
图5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M[,2]冲击效应
人民币汇率升值导致购买力增强,从而进口增加,但这种促进作用会逐步减少,这从脉冲函数的冲击图可以看出。货币升值会导致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减弱,从而导致出口减少,但从冲击函数的效用来看,人民币汇率在升值之后并没有造成出口的减少,相反,还形成了正向的冲击,并且在第3期之后还逐步增加,直到第9期之后才逐步地减少(见图6)。这说明在中国近年来的样本范围内,汇率的升值并没有导致出口的减少,相反由于出口产品结构的及时调整还对商品出口起到一种促进作用。
图6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进口的冲击效应
人民币升值之后导致工业企业利润在当期下降,之后这种冲击的作用慢慢减少,到第10期之后这种冲击的作用趋于零,但对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作用在第2期之后会逐步起到一种正向的作用,之后这种冲击作用慢慢减少(见图7)。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人民币升值之后会降低工业企业的利润空间,特别是对外贸企业,因为他们出口产品的价格多以外币计算,而在计算利润时多以人民币结算;消费者价格指数的上升是由于进口增加会输入膨胀。
图7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出口的冲击效应
三、结论
从影响人民币的国内外因素来看,各种因素都将在未来一定时间内持续存在。因此人民币升值的趋势仍然会在一定时间内继续。各微观主体也已调整战略应对人民币的升值。在此时让人民币在现有的浮动空间范围内逐步的回归到均衡汇率水平,相对而言调整的成本更小。目前国内对人民币汇率升值最为担心的是升值会对出口、FDI流入以及就业带来不利影响,从上面的分析来看认为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即便人民币升值很快,FDI的影响也是难以确定的,而对于就业,汇率调整更多的是带来一些非熟练工人的摩擦性失业,其影响有限。而对于出口,人民币升值之后能有效地减少贸易摩擦,纠正贸易品部门和贸易品部门非均衡发展。①
注释:
①从2006年1—6月份进出口的数据来看,上半年中国贸易顺差额高达614.4亿美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52.3%。
标签:人民币升值论文; 人民币汇率论文; 汇率变动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经济论文; 升值空间论文; 外汇论文; 货币政策论文; 央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