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第四建筑安装工程公司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834707
摘要:房屋建筑施工中,结构裂缝的出现给建筑质量及使用寿命造成很大影响,加强结构裂缝控制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对建筑工程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技术。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裂缝;裂缝控制;处理技术
引言
就建筑行业整体而言,建筑裂缝是影响建筑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建筑裂缝一般都比较微小,容易被忽视。在日常生活中,建筑裂缝不会对建筑和人们生活带来危害,但一旦发生自然灾害,这些细小的建筑缺陷就会给建筑和人们生命财产带来重大危害,其存在会对整个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带来威胁。所以,要高度重视建筑工程结构中出现裂缝的问题,研究总结出一些切实有效的方法措施,减少和控制这一问题的出现。
1建筑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
1.1混凝土质量因素
混凝土建筑结构裂缝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混凝土材料自身质量的因素。事实证明,尽管水泥拌和之后,发生了一定的体积变化,材料内部水分的存在,会增加水泥材料的内部压力,导致混凝土体积干燥收缩。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干燥收缩比例为0.05~0.07%,混凝土的干燥收缩,会影响混凝土结构受力情况,导致混凝土问题。另外,混凝土的使用中,水与水泥之间反应产生的热量,即水化热,正常情况下,水化热应当维持在170~255J/g之间,如果水泥占比过高,则水化热也会有所提升,水泥材料在散热的同时,其内部热量与外部热量的交换,会形成温度应力,改变混凝土的冷缩值,当冷缩值变化过大,超出混凝土的拉伸强度的最大值,就会导致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
1.2设计问题
混凝土与钢筋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内极限状态承载力的主要承担者,按照地基条件、环境因素等结构设计时可进行荷载裂缝的有效控制。针对结构变形作用产生的裂缝,目前存在两种看法,其一,设计规范规定不明确,具有一定灵活性,导致裂缝计算时缺乏相应的规范规定,设计方式选择极为随意;其二,设计规范规定较为明确,存在计算荷载裂缝的相应公式,但有允许宽度限制,如无法全面考虑结构变形裂缝,则同样会导致裂缝产生,或数量增加。
1.3温度的改变
房屋建筑一般由混凝土和砖砌体组成,而混凝土是砖砌体膨胀系数的一倍,房屋结构之间的相互约束、温度的变化及两种不同材料的线膨胀系数的差异,使屋面与墙体产生温度内应力。温差越大,之间的内应力就越大。当出现温度裂痕时,说明建筑某些地方的抗拉、抗剪的强度很大,应该及时处理。当建筑因为温度产生裂缝时,要及时进行修补和维修处理。如果不够重视,其会产生许多不好的后果。根据之前的调查,由于温度因素会给住户带来许多问题,墙面、屋面开裂会出现漏水,导致墙体脱落,给居民生活带来许多危险。
2建筑结构裂缝的处理技术
2.1控制混凝土材料质量
混凝土建筑材料的选用,需要严格遵循相应的设计标准与技术规范,禁止采用质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以避免产生混凝土结构裂缝。混凝土工程所使用的钢筋材料,需要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在材料进场时,进行抽样检测,禁止不合格的材料进场。同时,从混凝土结构构件规格泵送效果的角度考量,选用粒径合理的碎石材料,减少裂缝问题,并提高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混凝土材料施工技术是否规范合理,会影响混凝土构件结构裂缝的产生。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需求,了解具体工程概况,包括混凝土构件环境、结构类型与钢筋布置等,合理采用普通混凝土或高性能混凝土,并设计相应的配合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结构设计措施
因环境因素、施工条件等影响,墙体极易产生纵向收缩裂缝,特别是高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材料,裂缝产生几率更高。据相关数据显示,可在0.4%~0.6%之间合理控制墙体水平构造钢筋配筋率,宜在150mm以内控制水平筋间距。因底板、楼板对墙体约束极强,进而出现混凝土胀缩不均匀现象。为此,可将一道水平筋安设到墙体中间位置,以此有效避免墙体裂缝产生。在墙体连接柱子的结构内,因墙、柱两者之间具有相差悬殊的配筋率,且因应力过于集中,极易有纵向收缩裂缝产生于和柱子相距1m左右的墙体内。此时,可将水平附加筋设置到墙柱连接位置,2000mm为附加筋最大长度,可向柱子内埋入300mm左右,向墙体内埋入1600mm左右,且有效提升该位置的配筋率,以此实现墙柱之间应力分散的目的,防止产生纵向裂缝。
2.3温度应力裂缝防治措施
对于温度应力裂缝而言,建筑顶层两端内外纵向墙上的斜裂缝比较普遍,并且具有一定代表性,其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在开展治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将预防作为主要方面,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来开展设计、选材与施工工作,注重做到统筹规划。应当依据建筑工程所在区域,对屋面隔热层或保温层进行选择运用,使隔热层与保温层的施工质量得到充分保障,以此来实现楼顶与砌体温差的降低,避免温差过大导致结构膨胀与收缩情况的出现。与此同时,还应当根据有关要求与规定,对伸缩缝进行安排设计,进而对因为温度变化导致的墙体变形情况,起到一定缓解作用。第二,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在对水泥进行选择时,除了具备较长凝结时间之外,还应当具备较低水化热程度,在对水泥进行运用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其温度进行降低。开展混凝土搅拌工作的过程中,在夏季的高温天气中,应当选用较低温度的水来进行搅拌。一旦混凝土达到早期强度,应当对其湿度与温度养护条件进行严格控制,使混凝土表面的温度与湿度得到充分保障,最大限度地避免表面裂缝的生成。对外加剂进行掺加时,应当对掺加量进行控制。
2.4对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技术进行控制
在混凝土进行实际施工的过程当中,可以先对混凝土相对较薄地方进行振捣施工,但是由于在进行混凝土分层浇筑施工的过程当中,应该有效控制每一层的厚度,绝大多数情况下,分层浇筑的混凝土厚度不能超过50cm,原因是这个厚度太小,只有这样内部的温度就会非常快散发掉,也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保证每一层的温度都相对均匀。除此以外,在进行分城建筑的过程当中,通常情况下都是从两边部位逐渐到中间部位施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混凝土的密度,从而可以有效的控制混凝土的浇筑工作。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支模的标高、尺寸是否能够有效达到建筑工程施工的要求,同时还需要检查钢筋是否能够符合建筑工程建设的要求,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杂物的清理。此外,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施工的过程当中还需要加强对混凝土浇筑时间以及两次混凝土浇筑时间间隔控制,有效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当中出现施工裂缝的情况。另外,在在混凝土进行浇筑施工的过程当中还需要加强对垂直裂缝的控制,在施工的过程当中我们需要加强对混凝土施工温度、施工质量、混凝土密实性的控制。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建筑业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任何建筑工程中,细微的环节都会关乎整个建筑的安全问题和人们居住的安全问题。然而,建筑结构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我们必须积极采取裂缝处理技术,减少裂缝问题给房屋建筑带来的不利影响,切实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保证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建筑知识.浅谈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修补设计与方法[J].2017(16).
[2]曾晓.浅谈建筑混凝土结构的加固补强施工[J].科技信息,2010(19).
[3]林惠环,杨琳.某建筑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017(21)。
[4]田志翔.建筑结构混凝土控制裂缝技术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4):51~52.
[5]徐大荣.混凝土建筑结构裂缝控制的技术分析[J].中国科技投资,2016(11).
论文作者:沈泉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9
标签:裂缝论文; 混凝土论文; 温度论文; 建筑论文; 墙体论文; 结构论文; 材料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