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腺体外科 广西 玉林 537000)
【摘要】 目的:探究小切口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特点与应用价值,以供参考。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选取于我院治疗的甲状腺瘤患者10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甲状腺瘤患者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50例甲状腺瘤患者实施小切口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将两组甲状腺瘤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满意度进行对比时,观察组患者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小切口治疗甲状腺瘤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以缩短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满意度。
【关键词】 小切口治疗;甲状腺瘤;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3-0092-02
甲状腺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发于女性人群[1]。甲状腺瘤的病程较为缓慢,因此在早期临床上患者无自觉症状或者患者会表现出心慌、消瘦、乏力等,若患者不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则易发展成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临床上,常用手术方式治疗甲状腺瘤,为探究更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因此我院特探究小切口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特点与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从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选取于我院治疗的甲状腺瘤患者10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临床上关于甲状腺瘤的诊断标准,100例甲状腺瘤患者中有单侧甲状腺瘤患者71例,双侧甲状腺瘤患者29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两组。
对照组50例甲状腺瘤患者,最大年龄患者为70岁,最小年龄患者为28岁,平均年龄为(35.25±3.01)岁;男女患者比例为24:26;该组患者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
观察组50例甲状腺瘤患者,最大年龄患者为68岁,最小年龄患者为26岁,平均年龄为(35.21±2.56)岁;男女患者比例为21:29;该组患者采用小切口手术进行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50例甲状腺瘤患者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对患者实施颈丛阻滞麻醉,在患者颈部距胸锁关节处取横切口,借助高频电刀,将颈前筋膜与颈阔肌间隙间的结缔组织分离,使甲状腺叶游离,随后根据患者的肿瘤大小将之切除。
观察组50例甲状腺瘤患者采用小切口手术进行治疗。对患者实施颈丛强化局部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在两锁骨交接处切开小切口,皮下注射肾上腺素与生理盐水,将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依次切开,借助高频电刀,将颈前筋膜与颈阔肌间隙间的结缔组织分离,将切口延伸至甲状腺被膜,使甲状腺暴露,使用7-0线大圆针将甲状腺瘤贯穿并且缝合后将之切除。
1.3 评价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甲状腺瘤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当P<0.05时,则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满意度均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使用t检验进行比较。
2.结果
2.1 两组甲状腺瘤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
由数据可知,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的对比中,观察组甲状腺瘤患者的结果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甲状腺瘤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满意度对比
由数据可知,两组甲状腺瘤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术后发音困难、继发性出血、血肿等。在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满意度的对比中,观察组甲状腺患者的结果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3.讨论
甲状腺瘤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甲状腺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3]。因早期的甲状腺瘤无明显的病症,因此患者不易发现,从而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在临床诊断中,常用超声、核素扫描、X线检查对甲状腺患者进行诊断,甲状腺瘤在病理学上的表现主要有甲状腺滤泡增生、甲状腺组织肿大等[4]。在对患者进行检查时,患者体内的甲状腺瘤通常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表面较为光滑、边界清晰、质地坚实、无压痛感等[5]。临床上一般采用手术切除的方式进行治疗。在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中,往往因手术需要而形成较大的切口,且易出现吞咽不灵或吞咽疼痛等并发症[6]。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小切口切除手术受到广大医学工作者的青睐。手术过程中,切口长度较传统的手术方式有所缩短,满足了患者对美的需求,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小。
在本次研究中,将实施传统手术的对照组甲状腺瘤患者与实施小切口治疗的观察组甲状腺瘤患者进行对比,结果发现,观察组甲状腺瘤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为(3.75±0.98)厘米、术中出血量为(38.71±5.32)毫升、手术时间为(52.12±10.23)分钟、住院时间为(3.69±0.95)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5/50)、手术满意度为92.0%(46/50),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满意度的对比中,观察组患者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可知,用小切口治疗甲状腺瘤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以缩短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何挺佳.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1):121-122.
[2] 朱文胜.改良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18):85-86.
[3] 赵树森.小切口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对比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5):711-713.
[4] 杨晏东.小切口切除术在甲状腺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35):52-53.
[5] 张玲.甲状腺瘤行小切口切除的治疗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7):176,178.
[6] 刘春平,陈荣.小切口甲状腺瘤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J].医学信息,2013,26(4):127.
论文作者:朱智军,朱一宁(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1月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
标签:甲状腺论文; 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切口论文; 并发症论文; 时间论文; 发生率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11月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