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甘肃兰州 730030)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拟行手术患者102例,采用随机字母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情绪状态。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SDS与SA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负性情绪。
【关键词】心理护理;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围术期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4-0251-02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主要采用手术治疗,由于病情重,手术具有一定创伤,且患者对手术效果不具备足够信心,因此,围术期患者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较重[1]。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为身心疾病,不良情绪对疾病进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确保患者围术期情绪状态处于良好阶段,对预后意义重大。目前临床研究中多重视分析患者术后心理状况,对围术期心理护理干预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围术期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102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拟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字母表法分为观察组(51例)与对照组(51例)。观察组男28例,女23例,年龄24~78岁,平均年龄(49.62±5.76)岁。对照组男31例,女20例,年龄26~80岁,平均年龄(50.37±6.15)岁。纳入标准:(1)经检查,符合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诊断标准;(2)具备手术适应症;(3)无文盲,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上;(4)知晓本研究详情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性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2)合并血液系统疾病;(3)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指导患者饮食、用药、康复锻炼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1)术前心理护理:评估患者认知水平、文化程度、心理状态、心理承受能力、家庭状况等一般信息,与患者加强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向患者讲解手术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并介绍该项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可安排手术成功患者与拟行手术患者同住一个病房,安排患者家属及亲朋探视;(2)术后心理护理:待患者麻醉清醒后,立即给予床旁心理安慰,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病情,每次30min左右,每天指导1次;鼓励患者看书、读报;采用非批判态度引导患者表达自身想法,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将患者陈述内容整理后反馈给患者,提出指导、建议,讲解疾病恢复效果,每周进行1次;同时,可邀请术后恢复良好患者交流成功经验;为患者播放舒缓音乐,并指导其跟随音乐进行锻炼,如进行腹式呼吸、全身肌肉绷紧-放松练习,每次持续30min左右,每天进行2次;指导患者静坐放松法,患者闭目静坐,双手自然放于膝上,保持呼吸均匀与平缓,而后缓慢睁眼,重复3~5次;(3)家庭社会支持: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鼓励其关心患者,多与患者交流,并指导家属掌握正确陪护方法。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心理状态,其中抑郁情绪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2]评定,共20个条目,按照4级评分,SDS评分>53分表示存在抑郁情绪,分值越高,抑郁情绪越严重。焦虑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3]评定:共20个条目,按照4级评分,SAS>50分表示存在焦虑情绪,分值越高,焦虑情绪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研究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x-±s)描述,t行组间比较检验,当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SDS与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DS与SA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负性情绪比较(x-±s,分)
3.讨论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围术期心理、生理应激反应强烈,易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负性情绪。相关研究表明[4],手术创伤所致的术后疼痛可刺激体内分泌大量皮质醇、儿茶酚胺等应激激素,可抑制机体免疫过度,增强炎症反应,从而对机体造成不良反应。心理护理通过对患者情绪进行控制,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手术疼痛所致的病理、生理改变,促进内环境稳定。认知行为理论认为[5],认知评价可引起人情绪变化,不合理的认知可导致患者情绪不良,适应行为变差。因此,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纠正患者错误认知,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研究已证实[6],焦虑、抑郁、恐惧、不安等情绪可影响患者睡眠质量,降低食欲与机体免疫力,增加术后疼痛等不适症状,对术后康复产生不良影响。周中新研究指出,通过健康教育等心理干预,可纠正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知,调节情绪,改善治疗依从行为,对术后康复就有良性影响。本次研究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围术期采用心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SAS及SAS平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低。提示,围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可减轻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探究其原因在于,术前充分评估患者情绪状态,依据患者个性特点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向患者讲解手术相关知识,允许家属亲朋探视,安排安排手术成功患者同住,可纠正患者对手术效果的认知,增强治疗信心,缓解紧张、恐惧情绪,促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接受手术。术后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并将其陈述进行反馈,有利于提高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知,激发其控制情绪,改变生活行为方式的主动性。音乐放松疗法有利于缓解患者压力,家庭社会支持可增强患者治疗信心。
综上所述,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围术期使用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负性情绪,增强治疗信心,促进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谢贵华,滕娟.风湿性心脏病三瓣膜同期置换患者的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04):324-325.
[2]周中新,王国祥,姜波,等.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4,21(06):766-769.
[3]尹雪花.心理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3):154-154.
[4]顾建瑶,吴震群,潘丹丹,等.心理护理对风湿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7,44(2):342-344.
[5]闫燕.基于5E理念的综合康复护理在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12):1355-1359.
[6]郑萍萍.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围生期的护理[J].现代实用医学,2014,26(8):1047-1049.
论文作者:张菁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8
标签:患者论文; 瓣膜论文; 心理论文; 心脏论文; 术后论文; 手术论文; 情绪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