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中心血站 362000
【摘 要】目的:评价分析血小板保存专用塑料血袋的储存性能;方法:选取2015年3月,33例单采血小板样本,对照组采用了美国Trima set型血小板保存血袋,观察组则采用了国产血小板保存专用塑料血袋;将两组血袋同时储存于恒温振荡保存箱,分别于0h后、3h后、5h后、7d后,对血小板样本进行测定和血液分析,包括血小板的形态结构、功能、细菌污染程度等,并记录相关数据;结果:分析对比两组样本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检测、血小板聚集活性测定、血小板pH值测定、生化指标检测、血气分析测定、血小板凋亡检测、血小板活性检测、血小板HSR检测、血小板形态观察以及无菌实验等各项指标差异性较小(P>0.05),不具可比性;结论:国产血小板保存专用塑料血袋的储存性能较好,能够有效的满足临床需求,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血小板保存专用塑料血袋;储存性能
血小板在临床医学的应用上,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血小板的储存较为困难,本文对比分析了美国Trima set型血小板保存血袋与国产血小板保存专用塑料血袋的储存性能,现将详情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33例单采血小板样本,对照组采用了美国Trima set型血小板保存血袋,观察组则采用了国产血小板保存专用塑料血袋;分别保存了33例单采血小板样本,所有单采血小板样本的采血途径、采血设备等均无差异,单一样本量为2ml;
1.2方法
将33例单采血小板样本全部评分为2份,并分别保存于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保存血袋中,并将两组血袋同时储存于恒温振荡保存箱,分别于0h后、3h后、5h后、7d后,对血小板样本进行测定和血液分析,包括血小板的形态结构、功能、细菌污染程度等,并记录相关数据。
1.3评价指标
分析对比两组样本测定的结果,包括: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检测、血小板聚集活性测定、血小板pH值测定、生化指标检测、血气分析测定、血小板凋亡检测、血小板活性检测、血小板HSR检测、血小板形态观察以及无菌实验等。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8.0软件,将文中的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用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以t检验计量资料;以x2检验计数资料;显著性差异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两组样本的血小板计数与血小板平均体积都相对稳定,血小板聚集活性、pH值、血小板HSR、血小板膜CD62P均随时间延长而呈下降趋势,活化细胞比例增高;生化指标、磷脂酰丝氨酸(PS)则随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凋亡细胞比例增高。
血气分析测定中:PO2呈上升趋势,PCO2呈下降趋势;
血小板形态观察:5d后,两组样本血小板均有伪足生成,7d后,出现轻微脱颗粒,
无菌实验:5d后,两组样本中,普通细菌和真菌的培养均无生长,标本呈阴性。
两组样本的各项指标差异性较小(P>0.05),不具可比性;
3.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在临床上血小板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对于创伤性大出血、颅脑损伤、恶性肿瘤、血液病及感染性休克等,血小板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目前对于血小板的保存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限制了临床医学上对血小板的应用。只有进一步加强对血小板的保存措施,才能降低血小板的报废率,进而提高其经济效益,并有效的应用于临床医学中。
血小板的保存的措施多以血小板保存血袋为主,除了血小板保存环境的温度之外,对于血小板的保存,血袋的材质与透气性同样具有关键性的作用。目前,在临床上最常采用的血小板保存袋为——美国Trima set型血小板保存血袋,该保存袋由简单的PVC发展为CPP压膜(聚橼酸增塑PVC),能够有效的将血小板的保存时间延长至7d。而我国的血小板保存技术虽然起步较晚,普通的保存血袋保存时间仅为24h。但是,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产血小板保存专用塑料血袋也能够有效的满足临床需求,延长血小板的保存时间。
本研究对美国Trima set型血小板保存血袋与国产血小板保存专用塑料血袋的储存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内容包括: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检测、血小板聚集活性测定、血小板pH值测定、生化指标检测、血气分析测定、血小板凋亡检测、血小板活性检测、血小板HSR检测、血小板形态观察以及无菌实验等。结果显示,5d后,两组样本血小板均有伪足生成,普通细菌和真菌的培养均无生长,标本呈阴性;7d后,出现轻微脱颗粒。两种采用不同保存血袋的血小板样本测定的结果差异性较小。
综上所述,国产血小板保存专用塑料血袋与美国Trima set型血小板保存血袋的储存性能相似,都能将血小板的保存时间延长至7d,能够有效的满足临床需求,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捷熙,周倩,刘敏霞,王艳,柴丽娜,卓海龙,易晓阳,周建伟,王建卫,韩颖.血小板保存专用塑料血袋的储存性能评价[J].军事医学,2015,03:206-210.
[2]孟忠华.回眸《血液储存要求》的研制[J].中国输血杂志,2013,12:1278-1280.
[3]丁月平,于黎华,汤文隽.冰冻血小板复融出现絮状物的原因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01:54-55.
论文作者:黄婉真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3
标签:血小板论文; 样本论文; 两组论文; 塑料论文; 美国论文; 活性论文; 性能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