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同年级大学生认知规律出发改进学风建设论文_鲁冠

从不同年级大学生认知规律出发改进学风建设论文_鲁冠

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重庆 400715

摘 要:学风建设不是一件简单归咎于严抓课堂纪律就能解决的事情,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人才成长与学术发展规律出发,发掘改进学风建设的内在动因。针对大学生自身认知、专业认知及对校园文化认知在不同年级间的发展变化规律,本文将以大学四个年级为发展线索,从专业兴趣、学习态度、教师教学、校园文化四个方面,探讨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规律性,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不同年级 大学生 专业认知 自身认知 校园文化 学风建设

学风是一个学校在特定的环境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传统和风格,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是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学风建设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基础建设,渗透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过程之中,其实质是教育和引导学生端正学习目的和动机,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优良学风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但是,近年来,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多元化,学生就业市场化等复杂背景下,在校大学生中上课迟到、旷课、抄袭、考试作弊、课堂纪律松散、沉溺于电脑游戏、平时不努力考前突击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严重破坏了教书育人的学术风气。结合多年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历,笔者对所在学校若干学生进行了问卷、访谈与调查,从中分析了各年级之间学风状况发展变化的规律,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对改进高校学风建设,有效进行教学管理体制的深入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高校不良学风状况的主要表现

1.专业兴趣与学风状况。学生对所学专业是否感兴趣是能否形成优良学风的最直接因素。如果学生对所学专业没有兴趣就不可能有好的学风,前一阶段没有打好基础,对后一阶段的学习就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现在有更多的学生能基本找到自己感觉较好的专业,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学生被调剂到不满意的专业。由于信息、人脉、思想认知等因素的不对称,很多学生在选择高考填报志愿时,是通过亲戚、朋友、老师的介绍和对专业简介、就业率的了解所形成的对专业零星的认识,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职业规划,由此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在高年级阶段才了解所学专业并对专业产生兴趣,为良好的学风建设埋下了极大的隐患。某高校一项关于大一学生的调查显示,有47%的学生现在所读的专业不是他们最想读的专业,有65%的学生对自己所读专业知之甚少,甚至有超过一半的学生从未考虑过毕业就业问题。

此外,学校未下大力气整合资源引导低年级学生对专业产生兴趣,一些学生工作者把精力主要放在了学校纪律、基础素质和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上,虽然在入学初有一些专业介绍及新老生交流会,但是没有形成一个连续的继续加强专业印象的机制,加上大一学习基本上是公共课程,失去了专业认知教育的最佳时机。由于延续了高中良好的学习风气,大一学生学习热情高,学习风气好,但专业学习目的往往了解比较浅薄。

2.学习态度与学风状况。经历过前两年大学生活的体验,大三、大四学生开始融入学校,变成学校里的主流队伍,他们心智上开始变得成熟,开始关心身边的时事政治,规划未来的人生蓝图,关注专业的就业动向。但在这个阶段,全力以赴去学习的学生人数会随年级升高呈现递减趋势。调查发现,班风很好的年级大一最高,大二较低,大四最低。大学里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以及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与高中阶段一门心思读书考大学的环境产生巨大的反差,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逐步明白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学习课本知识,还必须学习更多的课外知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他们开始接触专业实习,从中也让他们形成一个错误的意识,认为课本知识赶不上现场实践有用,专业课程的学习在将来工作岗位上现用现学更管用,心思开始慢慢地从学校转向社会。

高年级学生普遍比较关注专业课程的学习,以便为以后的就业做好准备,但这也容易让学生只注重专业课程的学习而对其他基础课和公选课的学习开始放松,如年级越高,迟到现象越严重,旷课参加学术、就业宣讲活动,沉溺于电脑游戏、或者从事营销、经商等兼职活动的情况也越普遍。

3.教师教学与学风状况。学风状况的内因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高校学风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只重视学风学术,而忽视了教风和教学水平对学风建设的示范性作用,没有把抓学风建设同抓教风教学水平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很多逃课、缺课或抄袭作业的现象反而推至是学生工作者平时对学生教管不严,学生素质差。如果课程安排不科学,或者教师在教学方面投入精力不够,讲课内容陈旧,讲课水平低,照本宣科,或者因为考试内容只是照搬课本,这样将会让学生认为上课没什么收获和价值,从源头上对学风状况带来不利影响。

二、对大一、大二年级以提高学习兴趣为主

学习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事情,它牵涉到学生的性格、知识背景、家庭背景等多种复杂的因素。由于大一、大二正处在性格品质、专业兴趣爱好的形成时期,因而能够通过引导来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入大学之后,学校如何对各专业的情况进行一个全面、系统的讲解就显得至关重要,并且这个过程不仅要在大一阶段大力宣传,更要贯穿于进行专业课程学习的高年级学生。对专业课程讲解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灵活的,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讲座、发放宣传材料、校园网上介绍、老生经验交流会、教师课堂上提纲挈领地对专业方向的介绍等,用客观的分析和现实例子让学生相信他们所学专业是有用的。

三、对大三、大四年级以端正学习态度为主

对大三年级的教学环节,严格学习纪律,加强对学生学习的督导,重视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引导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有针对性地把握好管理力度,对优良学风的形成能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通过实行导师制、设立教学信息员、开展学习方法与心理咨询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的教学资源、熟悉专业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掌握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与策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强化主体责任,改进教学模式是加强学风建设重要手段

在维护正常校园秩序的同时,有必要改变以往那种不分年级、不分类别,一把抓、一刀切、一文否定的教学管理模式,更新教育理念,完善领导主体责任制,加强部门联动效率,建立健全教育宣传,制度建设、不端行为查处等完整的工作体系。高校应从育人本职出发,改变过去片面强调教师的教学科研成就,让一些大学中专业能力强,研究水平高、富有经验的教授和学者承担大学生的基础课程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是改进学风建设的重要支撑

学风建设是属于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校园文化对学风状况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是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能够从思想情绪上感染学生,形成一种无形的控制力,从道义、舆论上制约个体的行为自觉,促使学生向上。这种积极的校园文化一旦形成,又会给师生的思想倾向、政治立场、道德品质以及生活方式有力的影响,并通过高年级学生把这种影响传递扩散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形成良好的辐射示范效应,营造出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和求真务实的学术氛围。

参考文献

[1]刘杰 庞岚 《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及其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启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6月第4卷第3期。

[2]《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教技,[2011]1号。

[3]龚义荣 《新形势下高校学风建设的探析与创新》[J].前沿探索,2007年2月,第1期

论文作者:鲁冠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4月总第2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1

标签:;  ;  ;  ;  ;  ;  ;  ;  

从不同年级大学生认知规律出发改进学风建设论文_鲁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