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后浇带技术是一种在近些年来刚刚得到广泛应用的施工技术,建筑施工方引进这种技术的目的,在于对施工裂缝的预防和维护。后浇带技术的实施目标,便是为了避免钢筋混凝土因热胀冷缩产生了过大应力差而导致建筑结构出现裂缝。而后浇带技术,便是在构件预留部分填充混凝土,使结构于整体上成为一个完全体,从而提高建筑的质量与稳定性。基于此,本文就从建筑工程中后浇带的关键施工技术展开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
1、后浇带施工技术概述
后浇带技术广泛运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中,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结构内部与外界有很大差异时,建筑结构就会发成裂缝,不均匀的沉降也会导致这一现象。结构发生裂缝就代表着结构的稳定性,强度都会受到影响,给人们埋下很大的安全隐患,这时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在建筑工程中应用后浇带施工,在建筑工程施工要求和结构设计的约束下,在底板、横梁和墙体等位置预留施工缝,基于构建物自然膨胀或者收缩的理论,一段时间后用混凝土材料将预留的施工缝进行填充,提高建筑工程结构的整体性。后浇带施工技术的特点可以分为三点:①能有效的避免建筑工程中结构发生裂缝这一现象,同时减少模板的使用度。②与传统的施工技术相比,运用后浇带施工技术进行施工的结构强度要提高很多。③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的建筑材料并不是特定的,可根据工程不同,和工程的需要对其进行调节,它具有广泛应用性。
2、建筑工程中后浇带的主要功能
2.1解决沉降差
高层建筑和裙房的结构及基础设计成整体,但在施工时用后浇带把两部分暂时断开,待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已完成大部分沉降量(50%以上)以后再浇灌连接部分的混凝土,将高低层连成整体 设计时基础应考虑两个阶段不同的受力状态,分别进行强度校核。连成整体后的计算应当考虑后期沉降差引起的附加内力。这种做法要求地基土较好,同时还可以采取以下调整措施:
2.1.1调压力差。主楼荷载大,采用桩基承载.整体基础降低土压力,并加大埋深,减少附加压力;低层部分采用较浅的十字交叉梁基础,增加土压力,使高低层沉降接近。
2.1.2调时间差。先施工主楼,待其基本建成,沉降基本稳定,再施工裙房,或主楼裙房均同时施工待主楼封顶后沉降稳定再封闭后浇带,使后期沉降基本相近。
2.1.3调标高差。经沉降计算,把主楼标高定得稍高,裙房标高定得稍低,预留两者沉降差,使最后两者实际标高相一致。
2.2减小温度收缩影响
新浇混凝土在硬结过程中会收缩,已建成的结构受热要会膨胀,受冷则收缩。混凝土硬结收缩的大部分将在施工后的1-2个月完成,而温度变化对结构的作用则是经常的。当其变形受到约束时,在结构内部就产生温度应力,严重时就会在构件中出现裂缝。留出后浇带后,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可以自由收缩,从而大大减少了收缩应力 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可以大部分用来抵抗温度应力,提高结构抵抗温度变化的能力。
3、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3.1时间选择
通常情况下混凝土构建的收缩在两个月之内会完毕。而对于高层建筑和裙楼的结构和基础而言,则要等沉降完成之后开始浇筑后浇带。裙楼和高层建筑的主体部分一般是同时施工的,但是裙楼的施工量小而主题高层建筑的施工量大,在裙楼完成后,主楼的施工尚未完成,实际上裙楼的荷载产生的沉降在前,主楼的沉降在后,且主楼荷载造成的沉降多于裙楼的荷载,因此必须等主楼完全沉降完方可进行后浇带砼的施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不同的施工季节、施工材料,一些需要延后浇筑时间的工程则要在设计图纸上体现出来。
3.2材料选择
后浇带浇筑前要将裂缝全面清理,排除积水,保持后浇带两边的构件表面湿润24小时以上。选择的材料必须是无收缩混凝土——膨胀水泥或添加膨胀外加剂的普通水泥配置的混凝土。为了使后浇带的强度高于所连接的构建,施工前必须加入早强减水剂,对混凝土进行认真的配置和振捣。
3.3后浇带前期准备
模板的预设要严格参照施工图纸进行。在混凝土的浇筑之前要预设钢丝网模板,要保证钢丝网模板的钢丝网格均匀统一和钢丝粗细统一。模板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都必须有质量的保证,这是避免裙楼和主楼在连接跨度过大的时候,地下室大梁支撑的荷载过于大二超过钢支撑扣件的承受能力而引起扣件螺栓被破坏。
3.4浇筑混凝土
首先必须按照施工方案严格进行施工。第二、水平后浇带的浇筑要将钢丝网模板的侧压力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垂直后浇带的浇筑则要将混凝土充分振捣,振捣的时候要避免振捣器的振捣动作将钢丝网破坏。第三、注意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以防止混凝土水泥浆流失。
3.5处理垂直施工缝
垂直施工缝的混凝土浇筑后达到初凝时就要用压力水冲洗直至出现骨料,并将钢丝网冲洗干净。为了避免错过冲洗时间,施工图纸要对时间进行预设,必要时要有专人负责检查。
3.6后浇带施工温度选择
后浇带砼要选择适合的浇筑温度,以保证新老砼结合良好。最好的温度是10摄氏度,这符合热力学的收缩和膨胀的最佳结合点。后浇带砼在浇筑完毕后要在两天之后选择适当的时间收关,防止砼出现干裂,最佳的时间是早上或傍晚。
3.7合理设置后浇带的宽度与间距
为了解房屋建筑工程应力问题,后浇带施工技术需要将建筑工程的构件依据各自结构和功能分成不同的模块,但是各个模块之间又必须具有一定联系,不能各自独立,因此,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缝进行设计时,就需对建筑的整体性进行充分的考虑。如建筑的楼层低于22层,那么楼层的楼板与建筑基础必须通过钢筋连接,避免切割和断开处理,这不仅能够确保房屋建筑结构的整体性,还能保障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对于一些施工后浇带跨度较大场合,则应该对受力钢筋进行适当的分割,并且在后期的施工中采用焊接方式进行连接,这样可以很好减少楼板两端的受力载荷,防止建筑结构完全下垂,但要注意进行钢筋分割的后浇带,其跨度必须大于7米。在对后浇带的间距进行设置时,施工人员应该严格依据施工设计图纸进行设置,如果施工图纸中没有标注具体的间距参数,则应该依据建筑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
3.8后浇带的保护
后浇带的施工缝必须避免杂质和水长时间滞留。通常在后浇带缝的两端或两侧采用设置挡水砖或在后浇带内壁上涂抹防水砂浆的措施来完成保护;“后浇带的施工缝处理完毕并清理干净后,在顶部用木模板或铁皮封盖,并用砂浆做出挡水带,四周设临时栏杆围护,以免施工过程中污染钢筋,堆积垃圾。”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混凝土作为一种普遍应用的材料早己不可或缺。但由于混凝土自身有着易受温差、沉降差影响的特点,必须由良好的施工工艺进行技术上的弥补。后浇带技术正是这样一种有效措施,能够为完善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作出巨大的贡献,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正确认识到建筑工程中的裂缝产生、并掌握后浇带施工技术,保证建筑工程的日益完善。
参考文献
[1]苏北荣.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J].江西建材,2016.
[2]温振,孙茂祥.探讨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6.
论文作者:戴恒祥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1
标签:混凝土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主楼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结构论文; 裂缝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