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表格的数据采集器的设计和实现

基于表格的数据采集器的设计和实现

王丽菊[1]2002年在《基于表格的数据采集器的设计和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基于表格的数据采集器是一个办公自动化软件,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为基于表格的信息采集、汇总和管理,提供了一个统一、高效的操作平台。它具有使用方便、应用灵活、表格信息管理功能强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企事业单位的办公自动化工作。 本文介绍了系统的开发背景和实现方案;描述了应用需求、系统设计目标和系统主要模块的功能;详细说明了系统所建立的数据库的设计细节;着重介绍了可直接操纵式界面和网页自动生成的实现技术。此外,本文还描述了界面设计要遵循的一般原则,并结合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对这些原则的运用做了说明。

曹敏[2]2017年在《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大型公共建筑中能耗设备的不断装配,大型公共建筑能耗不断提高,如何有效的开展大型公共建筑内能耗监测,实现能耗数据的高效存储及展示,有效利用获取的能耗监测数据进行进一步挖掘分析,提出有效的节能减排措施,是目前能耗监测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了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设计的背景基础上,根据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开发的特点和软件工程的要求,通过系统的业务需求与相应的硬软件配置需求分析,并以此为基准来确立系统的整体物理框架设计、数据库设计,以及进一步的系统详细设计、代码编写、系统集成测试,完成了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1、针对能耗监测系统实现的研究目的,本文通过数据采集器设计、数据通讯设计与软件系统的业务功能设计叁步研究实现。数据采集器为系统物理核心,围绕数据采集、处理、存储、远传、配置、异常处理的进行了设计实现;数据通讯部分采用TCP/IP通讯方式,以XML为数据流基本格式,完成了数据中心发起的通讯与数据采集器发起的通讯的流程设计;软件系统,研究了系统需求,模块化设计了数据分析展示、建筑及设备管理、系统配置管理、系统监测服务四大主要功能板块。2、其中软件系统部分,基于J2EE平台,采用B/S架构,利用Java实现代码编写,页面实现在WEB浏览器中完成,系统包括数据中心及建筑部分基本情况数据库、分类分项部分的能耗数据库、设计安装部分的数据库、计量表部分的原始数值数据库。数据采集器通过定时轮询与主动定点采集方式,其数据通过认证后,以XML数据流存入到数据中心,能耗监测系统后台代码根据用户任务指令读取相应的数据,依据协议数据解析、数据逻辑处理、数据上传下载、统计分析服务等展示给用户能耗信息。总之,本文开发的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集能耗数据采集、数据通讯传输、数据统计展示及分析于一体。实时收集掌握大型企业或政府机构的第一手用能数据,挖掘节能潜力客户;进而为用户提供节能改造建议,提升企业节能意识,引导企业主动节能,拓展节能服务市场,促进公司节能业务的快速发展。

郭亚[3]2017年在《既有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能效监测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我国每年新建建筑面积逐年增多,伴随产生的建筑能耗也日趋增多,其消耗速度远远大于能源增长速度,建筑能耗已成为我国叁大“耗能用户”之一,因此,开展建筑节能工作刻不容缓。其中,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是我国建筑能耗主要构成部分,也是现阶段建筑节能工作的重点。近年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既有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工作,主要是增强了建筑物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并对采暖系统实行分户热计量改造。但是,并没有对采暖系统能效进行综合考量,从而不能得知其改造后是否节能,保温效果是否得到提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对于改造完成后的既有采暖居住建筑,选取典型建筑在其采暖周内期进行相关采暖数据的监测,通过真实数据来说明改造后的建筑保温效果是否得到提高。因此,本课题立足于实际应用,结合目前采暖系统常用的热计量技术,研究在采暖季对既有采暖居住建筑进行数据监测的可行性方案,并运用网络技术,以ARM处理器为核心的硬件平台为基础,设计了既有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能效监测系统。既有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能效监测系统分为叁层网络结构,分别是现场计量层、数据采集层和信息管理层。本课题的研究设计工作主要集中在现场计量层的设备选型、数据采集层的硬件和软件设计。首先,确定测评内容,确定采集参数及采集周期,确定监测技术路线,根据应用需求分析确定系统功能;接着,完成数据采集器硬件电路设计,主要结合课题需求相应地进行电源电路、RS-485电路、串口电路和GPRS模块的设计;然后,在Linux系统下完成数据采集器软件开发,给出具体流程图及程序代码;最后,根据能效监测系统需求相应地设计了主数据库,通过在实验室环境下搭建能效监测系统平台,完成系统关键功能的测试,并在采暖季进入现场监测,给出了数据分析。本课题主要针对改造完成后的既有采暖居住建筑进行能效监测,通过现场测试实现了既有采暖居住建筑在整个采暖季的可在线监测,可以有效地获取整个采暖季的原始数据,将原始数据通过能效测评计算公式得出能效数据,从而对改造效果进行测评,同时也为后续既有采暖居住建筑门、窗等相关的改造工作提供经验储备。

绳庆朋[4]2014年在《基于Cortex-M3的网络化数据采集器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网络化数据采集器进行了研究,包括数据采集和智能网关两个方面的内容。该网络化数据采集器是基于Cortex-M3内核进行开发的,嵌入了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μC/OSII和图形支持软件μC/GUI,实现了智能网关和便携式数据采集器的融合。当作为智能网关使用时,能够实现Modbus总线协议、CAN总线协议以及以太网协议之间的相互转换,并且能够实现在确定一种输入总线协议的前提下,其他两种总线协议能够同时输出的功能;当作为便携式数据采集器使用时,能够通过红外无线通信实时的采集工业现场数据并将数据保存在存储设备内,实时数据可以通过文本或者曲线显示。该网络化数据采集器实现了同一个工业现场多种现场总线协议共存,通过功能的选择可以方便快捷的在智能网关和便携式数据采集器之间切换。该网络化数据采集器的主要特征是:1.作为智能网关使用,能够将叁种协议相互转换,实现一种输入协议转换为一种输出协议,或者一种输入协议同时转换为两种输出协议,以达到用途广泛的目的;2.作为便携式式数据采集器使用,能够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实时数据的采集通过红外无线通信实现。3.对通信协议的配置,可以直接在设备上直接进行配置,避免了PC机的介入,使得应用更加方便。当网络化数据采集器被用作智能网关时,可以将CAN总线协议、Modbus总线协议以及以太网协议叁种协议相互转换,其实现方法是通过网络化数据采集器的触摸屏选择输入和输出协议,并进行相应协议的配置,进而确定协议的转换方向;当网络化数据采集器被用作数据采集器时,要求实时性较好,能够通过实时曲线或者实时表格将采集的数据显示。数据的处理与存储与制定的协议密切相关,通信方式采用短距离可靠的红外通信,一对一的数据传输保证了数据的实时可靠。根据不同的需求可将网络化数据采集器配置成相应的设备,达到合理、高效的利用。

邓峰[5]2007年在《基于手持技术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HBCIM)的构建及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主要着眼于如何将信息技术更有效地应用于现行化学新课程,尝试构建基于手持技术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同时对该模式与传统化学模式、化学学习、化学表象、化学思维、化学探究能力的关系作相关探索。研究主要采用定性建模的思路,大致分为四部分:(1)选模——首先在对国内外有关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确定建模的教学目的,并选取广州市两所高中(广州市47中与花都区新华中学)实施教学与科学探究辅导工作,以进行相关的案例研究(即预做实验);(2)建模——对教学案例做深层次的分析,结合其特征确定关键词,简要地表述新教学模式(“6S”与“10C”两个子模式)的含义;(3)用模——再次深入高中化学课堂,承担高二年级两个化学选修班(实验条件平行的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教学工作,教学内容为选修模块4中第叁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并根据教学实际对模式进行针对性的检验与修改,其中在实验班、对照班分别以新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施教;(4)评模——结合相应的量表与问卷等研究工具调查师生对新模式的态度,并通过前、后测的方法研究新模式对学生的化学学业成绩、学习兴趣与态度、概念理解、元认知水平及图像技能的影响情况。主要的研究方法有:问卷调查法(开放性问卷与量表相结合)、访谈调查法(半结构性访谈与个别访谈相结合)、观察调查法(参与型观察与非结构型观察法相结合)、口语报告法;相关分析法、因子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等。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1)与国外研究接轨,并弥补有关领域的空缺——手持化教学模式研究是目前国外关于教学模式方面研究的主流,但在具体化学学科的应用并不多;(2)基于理论建构与案例应用两个层面,一定程度上拓展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模式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国内虽不乏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模式、网络化化学教学模式及计算机辅助化学教学模式的研究,而对于将手持技术整合于化学课程(尤其是新课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做科学”的化学教学模式研究非常罕见;(3)首次实现手持技术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国内化学教学绝大多数建立在定性教学的基础上,如教学手段常为定性演示或探究实验等,而相对缺乏以手持技术作为定量教学手段的教学实践;(4)进一步将手持技术作为化学学习的认知工具研究——国内有关研究大多倾向于将手持技术作为探究工具使用于课题探究,而较少探讨手持技术对学生理解化学概念等认知领域的问题;(5)通过定量数据与定性材料综合分析学生与化学教师对手持技术的态度与感受以及手持技术对学生化学学习的帮助——国内非常缺少数据表明师生对手持技术的态度,以及手持技术对学生学习兴趣、化学概念理解与元认知水平等方面的影响;(6)综合运用多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有关量表的编制及其信度与效度的分析,以及一些较高级的统计方法(如因子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的使用。

罗云燕[6]2002年在《水情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本硕士论文针对四川省邛崃市一个灌溉河流的远程测量与控制的实际需求研制一套水情远程监控系统。该系统主要用于实现对河流沿岸各测点处的水位数据采集、闸门状态的远程测量和对各测点处的水闸进行远程控制。该远程监控系统具有实时性好、兼容性好、可扩展性强、测量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以及全中文友好人机界面等优点。 论文首先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本系统的实际特点进行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本系统主要由叁层构成,即由位于现场的数据采集器、监测站和监控中心组成。接着将对这叁个部分以及系统通信网络进行分别介绍。然后讨论了数据采集器监控模块硬件、软件的设计与实现。硬件设计主要介绍了A/D转换、MT8880、串行通信等模块和接口的电路设计,软件设计主要介绍了程序设计中比较关键的标度变换、数字滤波、数字调零和重复输出等数据处理的算法以及利用DTMF信号实现数据采集器和监测站传输数据的通信软件设计。其次论文给出了监测站和监控中心的设计与实现,重点讨论了远程通信设计、数据库开发人机接口设计。远程通信设计主要实现了以FTP和自定义格式的数据包进行数据传输两种方式。由于微机测控系统中存在各类干扰,论文最后分别对数据采集器、监测站和监控中心的干扰问题和采取的一些软件抗干扰措施进行了讨论。

张志龙[7]2008年在《重型商用车机械自动变速传动试验台测控系统研究与开发》文中提出重型商用车机械自动变速(AMT)传动试验台测控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多输入多输出控制系统,在研制重型商用车AMT的过程中,无论是设计方案的选择,硬件的调试,还是软件的调整与完善,都依赖于试验台测控系统。因此,试验台测控系统是重型商用车AMT系统开发的必要工具和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开发出的AMT系统性能优劣与开发的效率。本文在认真分析重型商用车AMT台架试验功能需求和被测对象特性的基础上,确定了试验台测控系统的采集信号及其通信方式。根据试验台测控系统功能、测控对象、信号采集和通信方式,进行了试验台AMT测控系统方案设计。以测控方案为基础,搭建了试验台数据采集与通信控制总体框架,确定了采集被控对象信号的传感器类型,构建起基于CAN通信和串口通信联合的试验台测控通信系统,实现了重型商用车AMT综合性能试验台上各控制器、数据采集器与上位机之间的数据互通与共享。在以数据采集器为核心的试验台测控系统下位机软硬件开发中,提出硬件开发的设计原则和目标,进行了微控制器选型和数据采集器的主要硬件电路及底层程序设计,并对各电路进行了功能测试。测试试验证明,本课题设计开发的数据采集器符合目标功能要求。在此基础上,完成了重型商用车AMT试验台上、下位机测控软件的开发。

朱晓香[8]2014年在《基于LabVIEW的多路并行数据采集器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虚拟仪器技术是未来仪器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它将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了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计算能力,在数据采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论文研究了多通道并行数据采集系统控制软件的设计与实现技术,实现了12通道的4~20mA标准电流信号的并行采集通道的选择、采集数据的预处理、实时显示、数据保存和查询、数据分析功能等。可支持RS-232、USB和LAN叁种数据传输方式。同时,还提供了功能丰富的多功能分析模块,可以直接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稳定性分析、频域分析和曲线拟合,用户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远程查看并控制该多通道并行数据采集系统。本论文以自主研发的多通道并行数据采集设备为硬件平台,重点研究了实现该系统的关键技术,如VI Server、同步技术、底层驱动开发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等。在理论技术和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系统的软件设计模式,设计并实现了系统登录模块、用户管理模块、数据库保存、查询和压缩模块、数据的处理和实时显示模块、多功能分析模块、远程访问模块及报表生成模块。对RS-232、USB和LAN接口通信协议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完成了这叁种通信方式的软件实现。最后对整个数据采集系统进行了单元测试、联机测试等,证明该系统采集的数据可靠,无丢失数据现象,采集速率能够满足要求,并且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功能模块丰富,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

张广金[9]2017年在《一种面向用电设备管理的智能插座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用电设备的种类不断增加,各种新型设备的电子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设备运行的复杂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对设备的用电管理提出了新的需求。插座,作为连接电源与用电设备的主要部件,其在设备用电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目前市场上所销售的大部分智能插座只是满足了人们对于设备远程供电开关控制的需求,而对于设备的用电管理仅仅满足这一需求是远远不够的。针对这种情况,本文综合应用了电能参数采集技术、时间同步技术及无线通信技术,设计了一种面向设备用电管理的智能插座系统,该系统方案实现了用电设备远程供电开关控制的同时,还对设备的用电信息和工作环境信息进行数据的采集与存储,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获取设备的运行监测曲线及能耗统计曲线,为管理人员完成对设备的合理、安全用电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所设计的面向设备用电管理的智能插座系统,首先对系统各组成部分进行详细的功能需求分析,包括对数据来源的智能插座终端需求分析、数据转发部件数据采集器功能需求分析、提供时间同步服务的授时服务器功能需求分析和提供数据存储功能的数据库服务器需求分析。针对各组成部分的功能需求分析,完成对智能插座终端硬件设计、智能插座终端软件设计、数据采集器软件设计及服务器的配置,智能插座终端硬件设计包括对电源转换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时钟模块、继电器控制模块和数据传输模块的设计;对智能插座终端的软件设计包括数据采集功能、时间同步功能、远程指令识别功能及无线通信功能的实现;数据采集器软件设计主要是实现数据采集器数据采集功能及远程控制功能;服务器配置包括NTP授时服务器的配置及数据库表格的定义。最后在实验室环境条件下,完成对智能插座终端运行测试、数据采集器运行测试及系统运行测试,并采用所设计的智能插座对一台主机进行连续七天的监控,获取该主机运行的用电数据及工作环境数据,对所采集的实验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给出设备运行监测曲线及设备能耗统计曲线,为管理人员实现对设备的合理及安全用电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华丹[10]2009年在《蓄电池充放电监测集成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蓄电池作为一种储能设备,具有电压稳定、供电可靠、移动方便等优点。对蓄电池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并定期进行均衡充放电维护是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保证蓄电池正常工作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蓄电池充放电技术是与蓄电池相伴而生的,与蓄电池的发展和应用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设计开发的蓄电池充放电监测集成系统是由蓄电池数据采集器和蓄电池充放电监测系统两大主要组成部分构成,两者配合使用,能连续监测1~4节蓄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电压、电流的变化。数据采集器采用专门用于电池监测的微电子芯片DS2438作为测量芯片,大大简化了测量电路,且便于系统的测量与通讯。监测系统通过RS-232通信,从数据采集器取得蓄电池的电压、电流数据,以曲线、表格形式进行实时显示,按规定条件报警,并且将所有数据保存到Access数据库中,可以进行查询显示和报表打印,还可以将报表输出到Excel表格中以便进一步分析处理。此监测系统可以应用于各电动自行车厂、蓄电池生产厂家对蓄电池的性能试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应用本系统,可以减少蓄电池测试人员的工作量,提高蓄电池测试的效率,并能根据充放电曲线有效地对蓄电池的性能进行分析。本论文工作的突出之处:在系统功能方面,不仅实现了对蓄电池浮充状态的实时在线监测,而且实现了对蓄电池充、放电的动态过程中的性能状态实时在线监测诊断,能方便地进行蓄电池性能分析,极大的提高了对蓄电池监测的准确性、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这一研究设计的成功,对提高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和效率,改善蓄电池维护工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系统界面采用仿真仪器面板方式,所有操作都可通过按钮或菜单方式实现,直观友好,操作简单,极具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基于表格的数据采集器的设计和实现[D]. 王丽菊. 苏州大学. 2002

[2]. 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曹敏. 电子科技大学. 2017

[3]. 既有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能效监测技术研究[D]. 郭亚. 山东建筑大学. 2017

[4]. 基于Cortex-M3的网络化数据采集器的研究与实现[D]. 绳庆朋. 齐鲁工业大学. 2014

[5]. 基于手持技术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HBCIM)的构建及其研究[D]. 邓峰. 华南师范大学. 2007

[6]. 水情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罗云燕. 西南交通大学. 2002

[7]. 重型商用车机械自动变速传动试验台测控系统研究与开发[D]. 张志龙. 重庆大学. 2008

[8]. 基于LabVIEW的多路并行数据采集器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朱晓香.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4

[9]. 一种面向用电设备管理的智能插座系统设计与实现[D]. 张广金. 安徽建筑大学. 2017

[10]. 蓄电池充放电监测集成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华丹. 南京理工大学. 2009

标签:;  ;  ;  ;  ;  ;  ;  ;  ;  ;  

基于表格的数据采集器的设计和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