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小型预制构件施工质量控制要点论文_柴宗儒

公路小型预制构件施工质量控制要点论文_柴宗儒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甘肃顺达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甘肃省 730050

摘要:预制装配式建筑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对预制构件的需求呈爆发性增长态势但随之,构件生产中的质量问题时有发生。针对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生产特点,介绍了构件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关键,并将信息化管理运用于质量控制中,以确保构件成品质量,减少不良品出现频率,实现预制构件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公路预制构件;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引言

我国预制构件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就已生产应用,并且形成了独立的行业,在基础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当时存在一些认识和经验上的不足,故严重影响了预制构件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当前人口红利的消失、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社会资源的大量短缺以及建筑业多年来粗放型的增长模式等,致使建筑业必须进行转型升级。预制混凝土构件因其产品质量高、建设速度快、节约劳力、减少现场湿作业、避免季节性停工等优势,再次受到政府和建筑行业的关注,并在近 2 年得到了快速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为了确保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可持续发展,需加强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提高构件制作的精细度,延长建筑的生命周期。本文主要阐述了预制构件在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关键。

1、施工准备工作

1.1、技术准备

(1)项目部组织相关人员熟悉施工图纸,根据施工现场情况编制施工方案。

(2)施工前对施工管理和操作人员进行全面的技术、安全交底(二级和三级),确保施工中的工程质量及人身安全,

(3)原材料要求及试验准备。

①水泥在运输和储存的过程中应防止受潮,进场的水泥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和审批。②碎石采用坚硬的5~10mm碎石,骨料在生产、采集、运输、储存过程中,严禁混入影响混凝土性能的有害物质。③河砂采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的中粗砂。中砂细度模数为2.3~3.0。④拌和用水为干净水,水中不应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有害杂质等。污水、酸性水不能使用。水源已经过外委检测合格。

2、施工质量控制

2.1、建立构件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

建立构件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以记录构件生产关键信息,追溯、管理构件的生产质量和进度。采取信息化技术的方式进行身份识别标识(包括预埋RFID芯片、二维码、条形码等),记录构件生产流程,如在上海城建物资有限公司的各个生产基地,质检人员和操作人员利用手机 APP 或其他读写设备记录构件在每个工序中的质量检测状态(见图 5),并将数据直接传输至预制构件管理系统,实现预制构件生产管理的数据采集和数据传输,最终形成高品质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及全产业链协作的可追溯性。

2.2、PC构件预制

预制构件的质量保证是保障装配式建筑可靠性的基础。构件预制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实施。如构件预制在组装模板时,底模表面保持高度的平整,确保构件观感效果,不同模板间的螺栓连接要求完备、拧紧,侧模高精度定位,脱模剂涂抹均匀,接缝填塞密实并抹平磨顺,验收合格后进行后续工序,有上道工序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必须解决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预制场要有严格的检验和验收管理办法及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以确保预制质量并对所提供预制构件的生产质量负全责。如在浇筑预制构件时随时观测连接处预埋构件位置变化,及时进行调整,保证构件位置的精准度,避免现场吊装拼接受阻。

2.3、强化板缝施工处理效果

由于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叠合板间存在0.5~1.0cm的拼缝,因此,为避免现浇层浇筑施工的水泥浆从板缝渗漏出去,应在安装定位叠合板后对拼缝进行封堵处理。当叠合板完成定位后,就可在板缝处进行反吊条形模板的操作,即从板的上部向板缝中灌入干硬性灌浆料。此过程,当灌浆料达到目标强度后,就可拆除条形模板,再经板钢筋绑扎与现浇层混凝土现浇来完成处理。值得注意的是,施工处理的后期,应采用抗裂砂浆技术进行板下板缝的处理控制。如此,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叠合板缝的外观与抗裂能力,就将得到有效的保障。

2.4、小型预制构件施工要点

(1)施工时首先将模板清理干净,并采用小喷壶对模板均匀喷涂脱模剂,使脱模剂不聚滴以防污染模板。

(2)入模时,先将模板平铺摆放在振动台上,采用铁锹将混凝土装入定型模板内(尽量避免铁锹碰触损坏模板),混凝土与模板顶面平齐(规范为±5mm偏差)。振动台的平面尺寸为1.5m×1.0m,根据几何尺寸将预制件按照4~6块/次摆放在振动台振捣10~20s。混凝土振捣密实、平整,要求混凝土不再下沉,以表面呈现水泥浆为准。振捣后如发现模板内混凝土不饱满,立即补填混凝土。

(3)对于弧形模板,为保证预制混凝土质量,振捣一次后进行二次填料,采用砂抹子或者电动抹子进行表面处理。

(4)振捣完成后,在预制件转运至预制平台的过程,预制件必须轻拿轻放,以防模板内未初凝的混凝土出现推拥,造成一侧厚一侧薄的情况。在养护平台摆放好后采用塑料布覆盖洒水养护,防止风吹、日晒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现干缩裂缝。

(5)安装并定位预埋件预埋件种类众多,其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种:(1)永久性的结构预埋件;(2)临时性的吊装与堆放预埋件;(3)电器类预埋件;(4)给排水预埋件;(5)煤气类与接地线预埋件。在固定的模具旁板上安装预埋件,可使用吊杆固定,也可在底模上固定,理论上使用该方法能够准确地进行定位,然而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发现旁板极易出现变形问题,从而导致偏差问题的出现,由此工程的质检人员需做好逐一核査工作此外,确保构件安装定位准确,必须做好水平标高、垂直度的控制工作,可在模板底表面刻横纵细凹槽,可将此作为模具检验的重要内容之一。待产品成型后,按照痕印进行弹线,并将该产品引导室内面。

(6)构件运输、堆放管控。构件预制过程中完善构件的编号规则,加强构件管理力度,同时力争开发一套管理软件,对各个构件进行跟踪管理,或者现场管理团队成立专门的构件标识管控部门,对于进场的构件及时按照编号规则进行编号并造册管理,避免运输搬动中发生混乱。现场堆放区域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和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划分,使各构件的堆放区域与相关吊装计划相符合,避免二次搬运。预制构件堆置时,不可与地面直接接触,须置放在木头或软性材料上并注意最佳支点和堆置方式的选择和保护措施的到位,避免由于堆载过大、支点不合理、保护不力使构件损坏。

(7)质检人员应记录每块预制构件的修补情况,并将具体信息填写在修补记录表中,验收合格后质检人员盖上合格章,构件进入堆场待发货。

结束语

小型预制构件施工技术含量不高,采用合格的材料,优质的模具,平整的预制场地,施工过程中在拌合、入模、振捣、养生、脱模、模具保护等环节抓好质量控制,可以真正实现小型预制构件混凝土质量的内实外光。

参考文献:

[1] 辛延锋.小型构件预制施工技术总结[J].公路,2017,62(12):38-42.

[2] 刘光明.小型混凝土预制构件在公路施工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2016(12):29-31.

[3] 雷照.公路小型预制构件的改进及前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11):112-113.

论文作者:柴宗儒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4

标签:;  ;  ;  ;  ;  ;  ;  ;  

公路小型预制构件施工质量控制要点论文_柴宗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