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妇幼保健院 166500
摘要:目的 探讨并分析生殖道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危险因素及相关性。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94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进行人乳头瘤病毒(HPV)衣原体(CT)BV、滴虫等病原体的检测,观察生殖道病原体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相关性。结果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检出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CIN)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明显相关性;衣原体、BV、滴虫感染率较高,与对照组相比亦存在显著差异(P<0.05),衣原体、BV、滴虫感染与CIN、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相关危险性。结论 生殖道不同病原体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存在必然或一定的相关性,要降低宫颈癌的患病风险,必须高度重视生殖道感染。
关键词:生殖道感染;癌前病变;宫颈癌;相关性
宫颈癌发病率居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首位[1]。宫颈癌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但众多研究表明,宫颈癌的发生与病毒、衣原体、细菌等生殖道感染密切相关,尤其是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极为显著的关[2],其次为沙眼衣原体(CT)单纯疱疹病毒II型(HSV-2)细菌性阴道病(EBV)等。为进一步探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CIN)与常见生殖道感染的相关性,我们对294例宫颈癌及CIN患者的生殖道感染情况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 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妇科门诊及宫颈门诊就诊者,经TCT筛查、阴道镜检查、宫颈活组织检查“三阶梯”方法诊断为CIN 及宫颈癌294例,年龄21~55岁,正常对照组336例,所有病例均进行生殖道高危型HPV、衣原体、BV、滴虫检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取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CT、HSV-2和BV检测,取样前要求无性生活,并且阴道在72h内避免冲洗或局部用药。
1.2.1高危型HPV-DNA 检测 由美国Digene公司提供的试剂盒,采用杂交捕获二代试验(HC-II),应用特制宫颈塑料毛刷伸入颈管内,旋转数圈刷取宫颈管及宫颈外口的脱落细胞,将毛刷洗入盛有专用保存液的小瓶中送检。
1.2.2 衣原体 应用深圳匹基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试剂盒。采集方法:无菌棉签伸入宫颈管内约1~2cm,旋转数周后停置10s,置标本管中送检。
1.2.3 BV 应用浙江东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唾液酶测定试剂盒$窥阴器窥开阴道,用无菌棉签收集阴道分泌物,置标本管中送检。
1.2.4 滴虫 取样方法同 BV,分泌物取出后应及时送检,并注意保暖,应用悬滴法检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CIN、宫颈癌与正常人群HPV、CT、BV、滴虫感染情况对比见表1。HPV在CIN及宫颈癌组患者的感染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HPV在CIN1组
感染率为39.3%,CIN2组为63.6%,CIN3 组为96.8%,宫颈癌组为 97.8%,感染率与病变级别明显相关,随着病变级别的增高,HPV感染率也明显增高;CT、BV、滴虫等生殖道病原体感染在CIN、宫颈癌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感染率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3 讨论
生殖道感染具有患病率高,无症状比例高,不就诊比例高和得不到合理治疗高的特点[2]。近年来,随着 HPV检测水平的不断提高,高危型HPV感染与CIN、宫颈癌的密切相关性的证据越来越充分。而在性活跃的成人中,HPV感染的发生率高达60%~80%[3],但多数能被机体免疫力所清除,大约5%~10%成高危持续感染状态,高危型 HPV持续感染是癌变发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4]。
CIN 及宫颈癌与 HPV感染关系密切,但与其他生殖道病原体感染的相关报道极少。CT 感染作为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近年来感染率呈不断上升趋势。本组研究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病变组CT 感染率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提示宫颈癌、癌前病变的发生与 CT感染有明显相关性。Friedek[5]等研究认为,CIN合并HPV 感染中,CT感染率明显升高。这也和我们的检测结果相一致。由此认为,普查宫颈癌高危因素 HPV 的同时,应同时给予CT感染的检测,并建议将 CT 作为CIN 和宫颈癌的高危因素。Golijow[7]等也研究认为,HPV及CT都与 CIN 发病有关。其作用机制考虑,CT 感染后会吸附于生殖道黏膜,造成生殖道黏膜上皮细胞损伤及炎性反应,降低局部免疫力,同时,其代谢产物使局部环境 PH值升高,利于其他病原体吸附和侵入,降低了宫颈及阴道免疫屏障,诱发细胞突变,利于 HPV感染,从而引发 CIN及宫颈癌。
细菌性阴道病(BV)与HPV 感染及CIN 有相同的流行病学特征。BV 的厌氧菌代谢可产生胺及有致癌作用的亚硝酸胺。BV患者阴道分泌物中存在高浓度的 C 和A2,后者可增加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易感性,这些在宫颈上皮细胞转变方面都起到一定的作用。
滴虫性阴道炎常与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并存。本组研究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各级别 CIN 滴虫的感染率均明显升高,提示滴虫性阴道炎与宫颈病变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我国上海及江西对此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后明确提出,阴道滴虫是引起宫颈癌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在全国第三届妇科学术会议上专家们也提出,防治滴虫病对我国农村预防宫颈癌有现实意义。CIN合并滴虫阴道炎者,其转化为宫颈癌的机会会大大增加。
生殖道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症状大多不明显,极易被忽视而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诊治。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生殖道感染新发病例数高达3亿,虽然生殖道感染诱发宫颈癌的确切机制尚不明确,但已有大量证据显示二者有必然联系,本研究结果也再次证明了这一点。因此,要降低宫颈癌的患病风险,必须高度重视生殖道感染
参考文献:
[1]吕红,陈洪光 7 RF5 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0,5:48-50.
[2]梁文红.人类乳头状病毒(HPV)与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00-301.
[3]陈玲,赵银玲,耿晓星.HPV感染种系型别与宫颈癌变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1,16:874-877.
[4]龙香娥,费红军.病原微生物感染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1,51:115-116.
[5]阮建波,康东平,吴秋良.宫颈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以及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检测[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5:93-94.
论文作者:乔艳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17
标签:宫颈癌论文; 相关性论文; 生殖道论文; 滴虫论文; 宫颈论文; 感染率论文; 衣原体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