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音乐课堂合唱“六要素”,开创学校美育教学新局面论文_谢平

培养音乐课堂合唱“六要素”,开创学校美育教学新局面论文_谢平

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城福利路第三小学 73006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把加强美育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合唱是声乐的一种表现形式,合唱最重要的是声音的表现能力,选择科学的发声方法必须先有先进的合唱声音观念,确立和谐的合唱美学品格。它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性格情操的熏陶、形象思维的丰富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一种互相配合、互相协作的集体艺术,也是反映一个学校、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国民教育水平的重要方面,更能体现出一代少年儿童的素质和精神面貌。要拥有良好的发声,应从“姿势、口型、发声、咬字、气息、节奏”六个要素进行训练。

一、正确的姿势是基础

正确的唱歌姿势,不仅是歌唱者良好的心态的表现,而且还关系到气息的运用、共鸣的调节以及歌唱的效果。站着唱歌时身体要挺拔,不驼背,不含胸,双手自然地下垂;头眼平视,颈部放松,下巴自然下垂而微向后收,切不可向前突出;脸部肌肉放松,表情自然大方,切忌皱眉、噘嘴、歪头等。坐着唱歌时要坐正(注意不要坐满整个凳面,约坐三分之一的面积),腰部稍挺,感觉下背拉直伸长,从头、颈、背到腰,头部要保持正直,脖子不要伸长或歪斜。双脚不要交叉,双手自然地放在腿上。

二、正确的口型是关键

正确的口型是发声训练的关键。 歌唱时应打开以下三个部位:1.上、下腭同时打开,上腭向上抬起。2.口腔后部吼咙打开,像“打哈欠”一样。3.口腔的外部口型应以“竖开口”为好。针对这些,我启发学生用“咬苹果”来体会上腭抬起时的开口状,用“打哈欠”来体会提起软腭、打开喉咙的感觉,并持之以恒地进行练习。我在进行每一次训练之前的一分钟左右总是让学生做“竖开口”的练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要求学生双手摸着耳朵边上的下腭骨,再进行“竖开口”的练习,体会“竖开口”时的凹凸现象;或者让学生拉住下巴,一下一下地往下拉,体会“竖开口”时软腭放松的感觉,形成一种正确的口型。

三、发声练习是基本功

1.发子音(辅音、声母)在嘴,发母音(元音、韵母)在喉,保持内口音打开。横音竖咬,竖音前咬。旋律上行,声音有加强的趋势;旋律下行,声音有减弱的趋势。通过唱较高音阶挂住高位置,下行音保持高位置不变。比如唱5、4、3、2、1从5起声挂住高位置,下行时保持位置不变,发最后一个音也要保持在原来的发音位置。这样可以保证音色的稳定,高音不变。

2.“嘴巴长在胸口上”,就是喉咙放松,充分利用气息,在发音时融入胸腔共鸣,感觉声音似乎是从胸口发出的。学会张开嘴巴唱歌,上下齿松开,有下巴松松的“掉下来的感觉”,舌尖松松地抵下牙。发闭口音前先打开内口(后槽牙)再发音,能有效防止声音位置偏低。唱高音的时候也不要在喉咙处使劲(容易造成挤、卡),而要重点运用气息、共鸣,通过吹出声音的感觉增加假声。发ma音时要打开鼻腔,使声音更加通透。发a音,位置在喉;唱u音,位置在嘴。到D以上音时,a要唱a0,可以放松喉头,防止破音。

四、正确的咬字、吐字是表达作品思想内容的手段之一

咬字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嘴上,尽量用后槽牙咬字。要咬在气息上(在气息流中咬字),使声音有气息裹带,有芯、圆润、厚实、有弹性。熟练的咬字、吐字技巧,不仅是为了把字音准确清晰地传达给听众,更重要的是通过正确的咬字、吐字与歌唱发声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字正腔圆”与“字正腔纯”的目的。训练时,要求学生在理解咬字和吐字的基础上,口形的张合应该与字的声母、韵母的发音部位紧密结合。如韵母在演唱时延长,一定要保持口形不变,否则会唱不清。通过字、情、调的和谐运用,使学生对歌曲有自发的抒缓、开阔、优美、遐想、自豪之情。

五、正确的气息是根本

歌唱气息是否正确或运用得当,将直接影响歌唱时的音准和音色。气量与音量成正比,乐句过长时,用循环呼吸,轮流换气。嘴张开时,上下要更开阔些,不能偏,特别是后槽牙要张开,歌唱时喉咙尽量别用力。唱高时想低音,唱低音想高音,防止高音偏高、发炸,低音走低或变虚。唱高音要下降喉头,防止声带受到挤压,发紧或卡住。合唱要求直声,就是不要颤音、滑音、波音,更不能打晃,以利于声音融合、统一、谐振。唱歌不要局部用力,要调动全身的力量,重点在于用气。

六、音准、节奏训练必不可少

合唱是集体性的声音艺术,统一的节奏、准确的音高是唱好合唱的基础。训练时,我首先要求学生唱准上下行的自然音阶,其次进行听辨和模唱练习,先听辨单音,然后到和声音程,最后到听辨和模唱简单的旋律。这样由听到唱,从简到繁,培养了学生的调式调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两声部合唱的训练,让学生在和声效果中得到音准概念,从而掌握音准。我还经常自编一些比较简单的两声部练习曲,以此来帮助学生揭开合唱的神秘面纱;要求学生演唱时做到能监听另一声部的音高及和声效果,通过训练使学生的音准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赵飒爽 《论音乐教育中审美情感教育的必要性》.《艺术百家》,2008年第1期。

[2]汤苏英 《论音乐审美教育的特性》.《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论文作者:谢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4月第27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8

标签:;  ;  ;  ;  ;  ;  ;  ;  

培养音乐课堂合唱“六要素”,开创学校美育教学新局面论文_谢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