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二局东北分公司 110112
摘要:清水混凝土作为混凝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必须要积极引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不断地完善和创新相关规章制度,才能够从根本上保障清水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和安全,进一步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有助于我国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关键词:房建工程;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
引言
在建筑行业内部,发展与竞争并存,为了提升企业的发展管理水平,需要采用更加先进的建筑施工工艺,优化施工效果,提升施工管理工作水准。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必将为施工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生机。管理人员在制定工作计划时,需要根据现场的工作环境,施工基础确立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路径。
1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国内现状
我国的清水混凝土技术发展伊始主要应用于墙面、桥梁、市政工程建筑中,之后还发展到玻璃幕墙等装饰材料上,这也是一项极大的突破,但总体的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还处于相对较低的程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内清水混凝土技术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随着低碳生活、绿色环保观念逐渐的深入人心,观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面也越来越广。从总体上看,我国在清水混凝土的基础使用技术已经基本成熟,但是在一些更高的技术层面还处于摸索阶段,因此高层次的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具有极大的发展意义,尤其是对于我国现阶段的建筑行业而言。
2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
2.1清水混凝土原材料和配比
作为混凝土的一种,清水混凝土的原材料也主要包括水泥、骨料和掺合料组成,只不过清水混凝土对这些原料的相关参数有着更高的要求。在水泥方面,清水混凝土对水泥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泥的含碱度要比较低,而强度富余系数则要求比较高,水泥的强度至少要控制在42.5R。在骨料选择方面,一是粗骨料的选择,要从强度、颜色、杂质含量、含泥量等方面进行控制,强度要高,颜色要一致、含泥量要低;二是细骨料的粗砂细度模数要在2.3之上,并且要保持颜色一致,含泥量要在3%左右。在掺合料选择方面,要对掺合料的比例进行控制,其中胶结料的比例要小于25%,矿粉的直径要控制在0.1mm到0.2mm之间。
在对混凝土的成分进行判定时,需要根据混凝土的材料强度以及颜色配比做出判定。强度高,颜色细密均匀的材料才能保证清水混凝土的使用效果。在对混凝土进行配置过程中,需要了解混凝土的强度系数,按照配置比例设置混凝土的配置方式。配置时,需要注意将碎石骨料中的杂质进行筛除,将矿物研磨以后进行使用。在混凝土中添加煤粉、煤灰等物质时,需要注意对矿粉密度的控制,检测平均粒径,建立使用指标。
2.2模板工程施工工艺
清水混凝土的模板工程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清水混凝土的质量和美观,因此必须要做好模板的设计、安装和拆卸工作。首先,在模板设计方面,一是模板基础设计,这主要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部分进行设计,例如在墙体模板设计中,主要是应用整体式全钢模板作为整体墙面模板设计的基础,然后在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二是阴角节点设计,一般情况下是采用角膜勾栓的方式固定大模板的阴角节点,这种模式下的阴角更加的牢固、规则。其次,在模板的安装过程中,为了确保安装的效果,要先进行测量放线,对主体结构各方面的数据进行明确,检查钢筋是否扎紧、水电管线是否已经按照规定埋好,然后在开展模板灌注施工。安装的程序根据各个部分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例如在柱的模板安装过程中,分别是在模板的上、中、下部分各建设一个钢管,这样才能够将模板结合为一个整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竖向结构和倾斜构件浇筑技术
浇筑技术应用分为竖向结构和倾斜结构两种。在竖向结构的浇筑过程中,浇筑人员必须进行合理的组织,采取分层处理的浇筑方法,一组接着一组的循环进行浇筑。除此之外,浇筑的的物件必须进行压实处理。在倾斜构件的浇筑中,应用的是混凝土的下料技术和振捣技术,可以采取不同的角度进行浇筑和下料,同时在最后也必须进行实际的数据勘察,以防止建筑物件出现偏差。
2.4梁板结构浇筑技术
梁板结构的浇筑总体上可以分为两部分:上层和下层。在振捣工具的选择上一般以插入式振动器为主,可以根据建筑材料间隙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力度,以免发生过度振荡或遗漏振荡的情况。在浇筑部位预先留有建筑物件或伸出墙面时,要合理把握下料的力度,在振捣过程中保持力度均匀,以防止预留建筑物件的位置发生偏移。另外,在浇筑过程完成之后,需要检查整个浇筑的勘测数据是否符合要求,以保证浇筑技术的质量。其中梁板结构浇筑技术在应用中有一些注意事项,比如梁板浇筑振捣时,应该辅以人工振捣,以防止机器振捣过度导致浇筑梁板结构分崩离析的现象发生。清水混凝土的梁板结构浇筑完成后必须进行保湿处理,一般采取薄膜等不容易浸透水分的材料进行覆盖,并检查覆盖的严密性。
2.5清水混凝土的浇筑及振捣
清水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包括摊平、捣实和抹面修整等工序。浇筑工作的完成好坏,对于清水混凝土的密实性与耐久性、结构的整体性以及构件的外观质量有决定性的影响,是清水混凝土工程施工中保证其质里的关键性工作。浇筑时如果倾落的自由高度超过2m,会发生混凝土离析,从而导致清水混凝土表面发生分层、色泽不均匀的现象。因此,当自由下落高度较大时,应使用溜槽或串筒。当混凝土厚度较大,振捣机械的性能达不到影响深度,或者混凝土厚度不是很大,但是配筋密实影响振捣时,如果不进行分层浇筑,就不能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
采用分层浇筑工艺时,如果浇筑顺序选择不当,会导致底层混凝土初凝时上层混凝土还没浇筑完毕。此时如果又没有按照施工缝的措施进行处理,清水混凝土表面将会有明显的分层痕迹,影响外观质量。对于大面积清水混凝土板,浇筑方向应从远至近,依次后退,采取“一个坡度、薄层浇筑、循序渐进、一次到位”的原则。保证在第-层混凝土凝固之前第二层混凝土必须浇筑。严格控制每次下料的高度和厚度,保证分层厚度不大于30cm,相邻两层浇筑时间间隔应不超过2时。其余结构构件的浇筑顺序,可参考有关施工规范。
3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的修复与养护
3.1瑕疵修复
浇筑后的清水混凝土表面会出现瑕疵,为了保证修复效果和修复完整性,就需要建立合理的混凝土修复执行准则,改变修复后的瑕疵判定方式。保证修复色泽和清水饰面的判定标准,尽量保证混凝土工程的修复完整度。在修护混凝土瑕疵部位时,需要保证修部位和施工部位浑然一体。
3.2混凝土的养护
建立合适养护方式,完成对房建工程中混凝土的养护操作,结合养护环境对养护方式作出分析和判定。建立恰当的养护方式,采用定期修复或是不定期洒水的方式保证混凝土的使用质量。可以使用塑料薄膜和隔燃草席完成对材料养护,建立合适的养护周期,采用涂刷养护剂的方式完成对房建工程混凝土部位的养护工。在养护保护过程中,需要避免施工作业中出现的操作冗余以及施工污染现象。
结束语
由于我国的清水混凝土的应用起步较晚,所以我国目前对清水混凝土的基本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从材料的微观作用机理的角度对清水混凝土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更是少。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借助于实验室的设备、仪器,较之于工程实际条件,更易于从理论上分析清水混凝土的微观作用机理,从而对清水混凝土表观缺陷的形成、防治、修补和清水混凝土长期使用维护等方面作出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项文彦.房屋建筑清水混凝土质量监督管理[J].住宅产业.2017(05)
[2]杨腾宇.清水混凝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四川水泥.2018(02)
[3]张宇捷.浅谈土建施工中的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J].门窗.2017(02)
论文作者:王晨武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2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5
标签:混凝土论文; 模板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结构论文; 骨料论文; 技术论文; 方式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2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