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菽教授对中国心理科学发展战略的贡献(一)_心理学论文

潘菽教授对中国心理科学发展战略的贡献(一)_心理学论文

潘菽教授对中国心理科学发展战略的贡献〔1〕,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发展战略论文,教授论文,贡献论文,心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心理科学发展战略的研究(战略学),不同于现有的《心理学史》或《心理学原理》的研究,它的层次更高,范围更广:它以心理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为纵座标;以心理学的中外比较与交流为横座标,高瞻远瞩地对心理学事业的发展,从路线、方针、基本理论问题和重大实践问题进行宏观的思考与探索,并作出战略决策与长远规划。潘菽教授作为新中国心理学界的领导人(前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心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为当代中国心理学的繁荣昌盛,制定了一整套发展战略方针。

一、提出了一条正确的总路线——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

早在1939年,潘菽教授就发表《学术中国化问题刍议》一文〔2〕,文中真知灼见,至今光照后人。

1.为什么要中国化。

第一,因为要使学术容易了解;

第二,因为要使学术不变成超然的东西;

第三,因为要使学术适合于中国的需要;

第四,因为要使学术成为中国整个文化的有机部分。

第五,因为要使中国的学术成为世界学术的积极的一部分。

2.怎样叫做中国化。

“所谓学术中国化的意义就是要把一切学术加以吸收,加以消化,加以提炼,加以改进,以帮助解决新中国的建设中所有的种种问题,而同时也就使这种学术构成了新中国所将有的最进步、最高水平的生活和文化的有机部分,而成为中国自己的。因为如此,也必将对于世界学术开始有宝贵的贡献,而同样是属于世界的了。”〔3〕

3.如何中国化。

①透彻的吸收;

②注重实际问题;

③推进理论的研究;

④勿以立异为高,(意指评价中西学术之优劣应公正、“实事求是”——马注)

潘菽教授在文中指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办法是走不通的;同时批判“全盘西化论”,“乃是奖励食而不化和盲目的模仿的。”他还强调:“学术不但有地方色彩,并且有时代色彩”,“我们需要新学术以建设新中国,而同时也需要替新中国建立新学术。”事隔四十个春秋,到1979年,他又阐明:“为了为新时期的总路线服务,我们必须努力使心理学本身实现现代化”。“我们在心理学上要赶超国际前沿水平,也就是要努力发展我国的心理学,争取作出许多第一流的科研成果,培养出第一流的科研人才,达到相当于世界心理学发展最前沿的地位并有所领先,但并不是抄袭任何国家的,而是具有我国的特色并富有创造性的。”〔4〕“心理学的全部领域中, 不同部分的战略重要意义是不同的。……例如,理论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知觉心理学、思维心理学以及生理心理学等,是心理学中战略意义较大的几个主要部分。”由上可见,潘菽教授把心理学中国化和心理学现代化从战略高度结合起来思考,反对“固步自封”。

1983年1月10 日潘菽教授在《文汇报》发表题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重要论文,提出:“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是“一种具有社会主义特色,贯彻辩证唯物观点,吸收了古今中外心理学一切积极成果,运用了先进技术手段,适应我国四个现代化的要求,并具有我国自己的理论体系的心理学。”这一段精辟的论述,融“本土化”、“国际化”与“现代化”于一炉,为新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制定了一条正确的总路线。

正是:“英雄所见略同”,在八十年代,台湾和香港心理学界著名人士,也在提倡心理学“中国化”。1982年,台湾杨国枢教授发表了《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层次与方向》重要论文。1985年,台湾黄光国教授在《四十年来台湾心理学的发展》这篇总结性论文中指出,在这些年中,台湾心理学做得最多的研究是所谓“移植式”的研究。他写道:“这类研究的主要旨趣在于探讨西方心理学中的问题,在本土社会中验证西方心理学的理论。采行这种研究路线的人大多熟黯西方心理学的理论和文献,他们从当代西方心理学的理论中导衍出问题,翻译或运用西方心理学者发展出来的研究工具,从事研究工作。他们虽然以台湾地区的中国人作为研究对象,在解释研究结果的时候,却很少考虑本地特有的社会文化、或历史因素,充分显现出‘学术移植’的性格。”〔5 〕1990年,台湾大学心理学系成立“本土心理学研究室”。1987年,香港大学心理学系杨中芳教授在《试谈大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发展方向》一文中,郑重地告诫大陆同行:“我们看到西方国家近年来的研究方向及重点是与他们的文化背景及价值观有渊源。我们如果太过依赖他们研究的成果及理论,将会令我们取得‘隔靴搔痒,徒劳无功’的结果。台湾过去几十年借赖西方国家学校所训练出来的学者,其研究也大多还停留在原地打转,不能有更高层次的突破,这个后果很可以作为大陆发展社会心理学的借鉴。看来,大陆社会心理学如果想能在自己的国家发挥其重大的作用,它必须尝试摔掉‘月亮是外国的圆’的包袱,脚踏实地,大胆地,突破过去传统学习方法所带给我们的枷锁,从基部开始建立属于我们自己的社会心理学。”〔6〕

1989年,高尚仁教授在香港大学邀请大陆、台湾和香港心理学家举办了一次本土化研讨会,并在会后出版了三卷本的《中国人·中国心》(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91年)。在中国社会心理学发展史上,这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自此之后,大陆、台湾和香港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

二、以两大范畴为基石建立心理学的科学体系。

早在六十年代,潘菽教授就明确“意向和认识(即行和知)的相互关系问题。所得结论是:意向是在认知指引之下的意向,认识是在意向主导之下的认识。这也就是说,意向和认识的矛盾统一中,意向是主要的方面。”

1986年5月潘菽教授已年近九旬,犹奋力笔耕, 发表重要论文《略论心理学的科学体系》〔7〕。他写道:“我国从古代一直到现代, 几乎所有的思想家讲到人的整个心理的时候都把它分成两个方面,即知和行两个方面。……人的心理活动的作用可以区分为两大类型:一大类型是起认识世界作用的类型,即人的认识心理活动;另一大类型则是起改造世界作用的类型,即人的意向心理活动。人改造世界要凭行动,而行动则是意向活动(包括意志、意图、计谋等等)的客观表现。”他指出:“二分法(知,意)和三分法的差别在于前者把后者的情归属于意”。

潘菽教授认为:“100多年来心理学上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也是和心理学的体系问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有关系的。”而以两大范畴的基石建立心理学的科学体系,能够克服西方近百年来的“意识心理学”,“无意识心理学”,“行为心理学”,“人本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等“瞎子摸象”片面性。100多年来, 西方心理学有许多巨大成就,特别是应用心理发展迅猛,但在深层理论方面存在病灶。

三、指出了三种严重疾病须防治。

1980年,潘菽教授发表《近代心理学剖视》〔8〕一文。 他首先肯定:’近代心理学也包含有多多少少有价值的以至十分光辉的科学成果,并且也具有一定的辩证成份,因而也仍然是一门科学,只是科学性有所不足,理论性显得不强就是了。”西方近代心理学主要理论缺憾如下:

(一)意识模糊。“……像行为论者那样把意识完全抛弃在心理学的墙外,那肯定是很错误的。”

(二)人兽不分。“以意识为唯一对象的意识心理学和以行为为唯一对象的行为心理学虽然好象针锋相对,但在人兽不分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

(三)心生混淆。“不少行为心理学者公开宣扬心理学不过是高级的生理学。”

以上三种缺陷,虽然集中反映在行为主义者身上,但在部分实验心理学家中,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他们强调人的心理的自然性一面,而忽视人的心理的社会文化性一面。当代认知心理学家中也有人忽视人类和计算机之间本质区别的倾向。潘菽教授敲响警钟,是有预见性的。

四、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的四条基本途径。

“全盘西化”此路不通,那么出路何在呢?1982年,潘菽教授发表了《加紧改造心理学,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服务》〔9〕一文,提出了著名“四途径”说。 他写道:“至于心理学的这种大规模的深刻改造如何着手的问题,可以考虑到有四个主要的途径:

一是要不断地学习并牢牢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用以作为心理学工作的思想指导。这可以不用多说了。

二是要坚决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使一切心理学工作都最密切地结合着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而为之有效地服务。……

三是要积极地通过批判分析,学习吸收国外心理学的一切有价值的对上面所说三个水平的工作(指基本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马注)能有所帮助的东西。我们必须贯彻‘洋为中用’的原则……

四是……必须好好挖掘我国古代心理学思想这个宝藏。……但这宝藏也夹杂一些泥沙杂质以及不少不科学的成份,需要加以批判分析,鉴别拣选以达到‘古为今用’。”

1983年2月,潘菽、 高觉敷主编的《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研究》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潘菽教授在本书“序言”中重申:“要发展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科学心理学,要走我国自己的道路,要有我国自己的特色,就必须通过四个主要的途径。……””

以上四个主要途径构成巨型系统工程,相互促进,以保证实现中国心理科学的“本土化”、“国际化”与“现代化”。

五、关于心理学的前途与发展趋势的预测

如前所述,心理学发展战略的研究,不仅要深入剖析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还要科学地预测心理学的未来,高瞻远瞩地推进心理学事业。潘菽教授也是中国“心理学未来学”奠基人。

早在1956年,中国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召集了许多科学家制订了1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心理学,作为许多基础科学的一种,也制订了12年的发展规划。潘菽教授领导了这项工作,按照这个,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应在以下几个主要的方面来推动:a.心理的发生和发展的研究;b.基本心理过程的研究;c.个性心理的研究;d.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心理学史的研究;e.专业心理学的研究。所谓专业心理学包括教育心理学、劳动心理学、医学心理学、文艺心理学、体育心理学等。〔10〕

1982年,潘菽教授在纪念中国心理学会成立六十周年之际,又发表了《中国心理学六十年的回顾与展望》〔11〕一文,他强调:“展望未来的近期研究工作,发展心理、教育心理仍然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基本理论、心理过程、生理心理和个性心理等基础研究必须大大加强。社会心理学(包括法制心理学)的研究必须积极开展起来。与此同时,医学心理与工业心理等应用心理学的研究也需予以更加蓬勃开展。……从长远看,目前薄弱的领域如思维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文艺心理学等也必须都得到可观的发展。……未来一代的心理学者,必将是基础训练扎实、专业知识丰富、掌握新技术,具有正确的理论观点以及强烈事业心的专门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要能符合我国心理学积极的发展和国家的急切需要。”

1982年,在《一门研究人类自己的重要科学——心理学》一文中,潘菽教授豪情满怀地写道:“有人预言,21世纪一门带头科学将是心理学,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本文作者之一(潘菽)在20年代就曾提出过这类看法,认为在物理科学和生物科学之后,应该是心理科学发展的时期。近些年来更加坚信,这种设想是会得到实践证实的,虽然在时间上不能说得怎么准。”〔12〕

1979年,中国心理学会新成立了一个“心理学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潘菽教授亲自兼任该会理事长,从某种意义上该会实际上也是“心理学发展战略研究所”。1985年,马文驹在《心理学探新》1985 年第2期上发表《开展心理科学的战略学研究》一文。阐明“潘菽教授的《心理学简札》,是他半个多世纪从事心理学理论工作的结晶,其中不少战略观点发人深省”,例如:

(一)心理学和它的分支思维心理学前程远大;

(二)心理学必须来一场根本改革(近代心理学有“意识模糊”,“人兽不分”和“心生混淆”三种严重病症。必须使心理学从这三种严重病症中完全解救出来。);

(三)用矛盾观、实践观探索心理发展的动力;

(四)既坚持身心一元论又保持心理学独立。

七十年代以来,我国心理学无论在学习西方上、在学科性质上,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原则,较健康地向前发展,这与潘老在主持中国心理学会和心理研究所期间,把积极引进与独立思考统一起来,结合国情加以实践检验,如此领导有方是分不开的。

注释:

〔1〕1997年系潘菽教授诞辰100周年,谨以此文表达华人心理学家的敬意。第二届国际华人心理学家学术研讨会,1997(香港)。

〔2〕《潘菽心理学文选》,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3〕同上书,第44页。

〔4〕同上书,第192—193页。

〔5〕《中国论坛》1985年二十一卷一期。

〔6〕《社会学研究》1987年第4期。

〔7〕原载《中国社会科学》1986年第4期。收入《潘菽心理学文选》第569—580页。

〔8〕原载《百科知识》1980年第2期,收入《潘菽心理学文选》,第231—241页。

〔9〕原载《心理科学通讯》,1983年第2期,收入《潘菽心理学文选》第417—424页。

〔10〕参见《中国心理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向》,原载《心理学报》1958年第1期,收入《潘菽心理学文选》第129—139页。

〔11〕原载《心理学报》1982年第2期, 收入《潘菽心理学文选》第365—384页。

〔12〕本文与李令节合作。原载《教育科学研究》1985年第1 期(创刊号》,收入《潘菽心理学文选》第388—404页。

标签:;  ;  ;  ;  

潘菽教授对中国心理科学发展战略的贡献(一)_心理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