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参与国家绿色指数评价
于 莎1,贠 涛1,朱晓暄1,李珊珊1,赵新力1,2
(1.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北京 100045;2.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北京 100107)
摘要: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中提到中国愿同国际合作伙伴共建“一带一路”绿色之路。本文选择了碳排放和农业两个方面对“一带一路”参与国家绿色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同时,通过比较2000年至2015年 “一带一路”参与国家与世界平均水平之间各项指标的差距,分析预测“一带一路”参与国绿色发展道路发展趋势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绿色之路;碳排放指数;化肥指数;“一带一路”参与国家
2013年的秋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倡议,2017年5月,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表示,要践行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强生态环保合作,建设生态文明。2018年适逢“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随着诸多重点项目在各个参与国家的推进,“一带一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大愿景”正逐步开花结果。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3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中提到,“一带一路”除了要建设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外,中国还愿同国际合作伙伴共建“一带一路”绿色之路。“一带一路”绿色之路的提出对沿线参与国有着深远的影响,目前已有的125个“一带一路”参与国大多正处于经济转型期或属于新兴的经济体,排放、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而日益严峻的环境生态问题也制约了社会生产发展和进步,形成恶性循环。除此之外,另有部分不发达国家亟待发展。绿色发展的提出正是人类对自身活动和未来发展的反思和总结,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变革和创新[1]。本研究选择单位GDP碳排放量和化肥消费量两个指标,评价“一带一路”参与国绿色之路的发展水平。
其中:{Δx(i),Δy(i),Δθ(i)}来自里程计的观测值,{Ωx(i),Ωy(i),Ωθ(i)}是传感器噪声。
通过表5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出分析,对各因素进行计算得出的K、k和R值进行分析。再依据图表中R值的大小,对各因素进行主次排序,并随之与通过数据做出与因素相关的极差柱形图,如图4所示。
1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域
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地区)总数为125,分别是亚洲45国、欧洲25国、非洲36国、美洲14国、大洋洲5国[6]。
1.2 研究方法
基于“一带一路”绿色之路的内涵,吸纳现有的关于绿色指标评价体系的精华,并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选择单位GDP碳排放量(kg/单位GDP)和化肥消费量(kg/ha)2个指标,数据由世界银行可持续发展报告(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7]整理。
首先抓好水的管理,春季必须做好果园积水排放,做到雨过园干。夏秋季节天气比较干旱,注意蓄水,满足果树对水分的需求。其次是肥的管理,梢前梢后一道肥,即春梢、夏梢、秋梢三次出梢前后,必须施一道肥,以复合肥为主,根据树体大小、地势高低酌情施肥,每株果树施肥量掌握在半斤左右。
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水泥的制造,包括消耗固、液、气燃料以及燃气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数据来源于美国田纳西州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二氧化碳信息分析中心,以年度为周期。
(3)忠诚顾客。作为庐山民宿主要消费者的80及90后人群,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一代,追求新奇,敢于体验不同样的事物,他们认同社群文化和粉丝经济并且很容易被召集起来,庐山民宿的发展离不开这些消费人群。经营者在对外销售的同时,可以利用“粉丝经济”,通过互联网社区与这些年轻消费者保持沟通与交流,并且从中了解他们的需求,对民宿进行相应的改造和完善,从而创造出一批忠诚顾客,使他们保持一定的再住率,成为相对稳定的客源市场。忠诚顾客对于消费市场的扩展也有很大帮助,利用老顾客的口碑宣传,带来新的住客,再将新住客发展成又一批的忠诚顾客,形成客源市场的可持续良性扩张。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快速发展的时代,极速发展势必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中国的碳排放指数水平始终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在经历了2000—2005年的平台期后,中国的碳排放指数已持续走高,逐渐缩小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截至2014年,中国与世界单位GDP碳排放指数的均值差距已从2000年的34.8%减小到14.4%。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中国已经为节能减排做出了表率和贡献。应继续加强“一带一路”建设的生态保护工作,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一带一路”建设当中。由于尚有多个国家的碳排放指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应加大力度挖掘这些国家的节能减排潜力,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投资,进一步推动沿线国家绿色生态建设的脚步。目前世界各国均已认识到碳排放造成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先后将节能减排提上了日程。随着“一带一路”参与国家体量不断增加,处于各个发展阶段的国家都会加入其中,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合作互利的作用,有助于优化和提速各参与国的发展。
1.2.1 碳排放指数
根据“一带一路”参与国家碳排放指数排名情况,“一带一路”参与国家中,阿塞拜疆、匈牙利、立陶宛、马其顿、尼日利亚、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和苏里南在15年间碳排放指数排名均有大幅提高(大于30名)。相反,文莱、伊拉克、马尔代夫、莫桑比克、阿曼、塞内加尔和多哥国家排名大幅下降(大于30名)。布隆达、乌干达、苏丹、赞比亚、卢旺达、马达加斯加等国排名基本保持前10,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爱沙尼亚、南非、哈萨克斯坦等国排名基本处于100名开外。2015年数据显示,在120个数据充分可用的“一带一路”参与国家中,有64个国家的单位GDP碳排放指数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这其中,排名前5的国家分别是卢旺达、布隆迪、缅甸、斯里兰卡和乌干达,分别较世界平均水平高8.5%、8.0%、7.1%、7.1%和6.9%。与2013年度单位GDP碳排放量指数相比,蒙古、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和中国分别提高了35.4%、8.4%、6.4%、6.2%和4.9%,而世界平均值仅提高0.2%。碳排放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本次碳排放指数排名较前的布隆达、乌干达、苏丹、赞比亚、卢旺达、马达加斯加等国由于工业欠发达,所以碳排放量很低,而多数发展中“一带一路”参与国正在进行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碳排放量相对较高。
在进行生产、运输、使用及回收等操作时,都会产生温室气体。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低碳生活”正在悄然兴起,节水、节电、节油、节气的低碳生活方式渐渐普及。
肥料主要用于农业生产上的增产、抗逆。过量施肥和不科学施肥导致土壤污染问题严重,当化肥施用量超过了作物生长的需要,就会成为资源环境的负担。2015年,中国成为全球化肥用量最高的国家,同年,国家农业农村部打响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任务,即实现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畜禽粪便、秸秆、地膜基本资源化利用。目标提出后,经过不断的努力探索,2016年农用化肥用量首次实现负增长,提前3年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为农业绿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积累了宝贵经验。
自2000年以来,“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平均化肥指数始终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世界平均化肥指数呈不断提高的状态,与“一带一路”参与国平均水平差异由2000年的21.8%缩小到18.3%。由于个别国家化肥消费量较为极端,如新加坡,导致各个国家之间化肥指数差异不明显。截至2015年,中国化肥指数较2000年提高约9.4%,提高幅度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约6.5%)。
2 碳排放指数
2.1 “一带一路”参与国家碳排放指数
自2000年以来,“一带一路”各参与国家的单位GDP碳排放指数和沿线国家平均值均呈升高趋势,且沿线国家平均值逐步缩小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截至2015年,“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单位GDP碳排放指数较2000年提高约9.4%,提高幅度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约6.5%),中国的碳排放指数提高达25.5%,说明以中国为首的“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在减排方面有出色的表现,坚决秉持了绿色发展理念。
1.2.2 化肥指数
2.3 2组随访复发率比较 中年治疗组随访复发率为 38.70%(12/31),对照组为 61.29%(19/31);老年治疗组随访复发率为10.34%(3/29),对照组为51.72%(15/29)。中老年治疗组复发率比较,=3.938,P=0.04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近年来,由二氧化碳排放造成的气候变暖已成为全球性的焦点话题,也成为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需要共同面对的难题,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威胁。而针对这一现象,联合国先后出台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各国也都出台了相关的节能减排计划。2014年,中国政府实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承诺“到2020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表1 “一带一路”部分参与国家碳排放指数排名和分区
续表
续表
2.2 “一带一路”参与国家碳排放指数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较
“一带一路”早期参与国(统计截止到2018年8月31日,共71个国家)碳排放指数平均值始终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参与国家增加到125国后,“一带一路”当前参与国家碳排放水平逐渐缩小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见图1),2015年,“一带一路”当前参与国平均碳排放指数仅较世界平均水平低0.3%。不同地区的碳排放量受到能源结构、能源强度和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可知,新增国家包括了卢旺达、布隆迪、乌干达、赞比亚、埃塞俄比亚等,有17个新增国家的可再生能源指数都处于排名中的第一方阵,这些国家由于工业欠发达,碳排放量水平较低。碳排放已是当前全球性热点话题,也是世界难题,有研究表明,“一带一路”部分参与国处于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随着人均GDP增长而增长的阶段[3],也就是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随着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不断增多,处于各个发展阶段的国家将互助互利,一道谋划节能减排计划,不断助力世界绿色发展。
图1 “一带一路”参与国家碳排放指数平均值与世界平均值的比较
3 化肥指数
3.1 “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化肥指数
化肥消费量用于衡量每单位耕地使用的植物养分数量,肥料产品包括氮、钾肥和磷肥(包括碎石磷酸盐),耕地包括被粮农组织定义为临时作物土地的土地(双季耕地计算1次)、割草或牧场的临时草地、市场或菜园下的土地,以及暂时休耕的土地,因转移种植而被遗弃的土地被排除在外。本文数据来源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以年度为周期。
根据“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化肥指数排名情况,“一带一路”参与国家中,利比亚、文莱、奥地利等6个国家在15年间化肥指数均有大幅提高(大于25名),其中利比亚排名前进超过40名,文莱和奥地利排名前进超过30名。马尔代夫、塞舌尔、白俄罗斯等5个国家排名大幅下降(大于25名),其中马尔代夫和塞舌尔排名下降超过60名。乌干达、萨尼亚、哈萨克斯坦、几内亚、马达加斯加、刚果等国排名基本保持前10,巴林、新西兰、新加坡、马来西亚、阿联酋、约旦等国排名基本处于100名开外。2015年数据显示,在113个数据充分可用的“一带一路”参与国家中,有106个国家的化肥指数高于世界平均水平,60个国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超过20%,与2013年度化肥指数相比,阿曼、巴林和阿联酋分别提高了3.8%、1.9%和1.2%,而世界平均值降低了0.2%
以往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学习效果的检查时,只是单单的给学生布置一些习题,让学生独立地完成,但是这种方式同样会引起学生的厌烦心理,久而久之造成学生数学成绩的下降。当前已经研发出了很多科技产品,如各种学习机或者是平板电脑、手机等等,教师可以尝试利用这些高科技产物为学生准备一个简短的小游戏,在学生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表现出来的各种情形直观地得到学生学习情况的真实反馈。
表2 “一带一路”部分参与国家化肥指数排名和分区
续表
现阶段,大量“一带一路”参与国家依然以农业为主,乌干达、萨尼亚、哈萨克斯坦、几内亚、马达加斯加、刚果等国由于农业水平过低,化肥、农药尚不普及,仍处在“靠天吃饭”的阶段,故而化肥指数较高。另外的多数“一带一路”参与国由于理念老旧、技术落后、发展需要等原因,化肥滥用现象比比皆是,自然环境不断被破坏。随着部分国家科技快速发展,各种绿色农作措施先后登上舞台,各个国家也都积累了一定的绿色农业发展经验,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层出不穷,“一带一路”作为良好的纽带方便参与国之间的交流互助,为科学施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续表
3.2 “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化肥指数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较
“一带一路”早期参与国(71个国家)化肥指数平均值低于“一带一路”当前参与国家水平,但始终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见图2)。2015年,“一带一路”当前参与国家化肥指数仅较世界平均水平高18.3%。分析可知,新增国家包括了冈比亚、萨摩亚、乌干达、几内亚、多哥等,有21个新增国家的化肥指数都处于排名中的第一方阵,这些国家由于发展较为落后,农产活动始终处于“听天命”的状态,极少使用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手段,故而有着较高的化肥指数。现有的“一带一路”参与国家中,大多数国家的农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国家也越来越重视绿色农业和可持续发展,诸如测土配方施肥等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法不断得到开发和普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一带一路”参与国大部分为农业大国,这对维护“一带一路”区域乃至世界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应积极创新农业合作模式,如自由贸易区、农业高技术园区、高技术绿色农农业园区、政府-协会-企业三位一体的农业合作平台、跨境农业合作项目综合服务体系等[4],推动“一带一路”参与国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随着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不断增多,处于各个发展阶段的国家会互助互利,将“一带一路”作用发挥到最大,切实促进生态、绿色农业发展。
图2 “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化肥指数平均值与世界平均值的比较
4 小结
建设绿色之路是建设清洁美丽世界的基础和保障,正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所说,我们必须践行绿色发展新理念,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认为,“一带一路”只有走绿色发展之路,才能够行稳致远。本文以“一带一路”当前参与国家为研究对象,选择单位GDP碳排放量(kg/单位GDP)和肥料消费量(kg/ha)2个指标,对世界绿色发展情况进行初步分析。
结果显示,“一带一路”当前参与国家的肥料指数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碳排放指数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此外,“一带一路”当前参与国家的2个指标均高于“一带一路”早期参与国家,新鲜血液的注入将为“一带一路”健康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
本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方法尚存在诸多不足,将在后期将不断深入和优化。
参考文献:
[1] 张宏莉. 绿色发展综合述评[J]. 法制与社会,2018(36):121-122.
[2] 许勤华. 中国国际能源合作战略重点之——能源技术、能源网络共享与绿色发展[J]. 石油科技论坛,2018,37(4):8-12.
[3] 邬娜,傅泽强,王艳华,等.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碳排放EKC检验及脱钩关系分析[J].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8,8(6):671-678.
[4] 李富佳,董锁成,原琳娜,等. “一带一路”农业战略格局及对策[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1(6):678-688.
[5] 王建事.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发展水平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28(4):23-26.
[6] 中国一带一路网. 国际合作——各国概况[EB/OL].[2018-12-01]. https://www.yidaiyilu.gov.cn/info/iList.jsp?cat_id=10037
[7] 世界银行.世界银行开放数据库[EB/OL]. [2018-12-03].https://data.worldbank.org/.
Study on the Evaluation of Green Index of in the Belt and Road Participating Countries
YU Sha1, YUN Tao1, ZHU Xiao-xuan1, LI Shan-shan1, Zhao Xin-li1,2
(1.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xchange Center, Beijing 100045;2. China Science Center of the International Eura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7)
Abstract: Xi Jinping stated in the keynote speech at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Beijing Summit of the Forum on China-Africa Cooperation that China is willing to work with international partners to build a green road of the Belt and Road in 2018. The green development level of in the Belt and Road participating countries is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d from the aspects of carbon emission and agriculture. At the same time, by comparing the gaps between the indicators of in the Belt and Road participating countries and the world average from 2000 to 2015,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predict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in the Belt and Road participating countries' green roads and makes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 the green road; emissions index; fertilizers index; i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participanting countries
中图分类号: G323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772/j.issn.1009-8623.2019.01.011
第一作者简介: 于莎(1990—),女,助理研究员,农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创新管理,国际科技创新合作。
通讯作者简介: 赵新力(1961—),男,工学博士,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发展战略、科技创新、管理科学与工程。电子邮箱:zhaoxl@cstec.org.cn
收稿日期: 2018-12-10
标签:绿色之路论文; 碳排放指数论文; 化肥指数论文; "论文; 一带一路"论文; 参与国家论文; 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论文; 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