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表象的背后——大西北发展政策问题调查(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策论文,大西北论文,表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央要赶紧给西北具体优惠政策”,“西北要用‘软件’的不足来弥补‘硬件’的不足”,这是记者最近在西北五省区两个多月的采访过程中,听到的频率最高的话。理由是,当年沿海开放,国家和地方都制订了许多优惠政策,现在中央提出要缩小东西部差距,西北的开放开发理所当然地也要有相应的具体政策。
记者在采访中明显感到西北各地在渴望发展、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一股热潮正在兴起,那就是:竞相出台自己制定的种种政策,争先恐后地以相当优惠的条件吸引外资和内资,以致于一些相对闭塞的县城也开始在各种媒体上大做“政策广告”。在这种“政策过热”现象的背后,有两个问题值得一提:第一是东西部的差距和“战略西移”的决策使西北一些干部在认识上得出这样片面的结论:形成东西部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倾斜于东部的结果,因而只要将政策落到实处,东西部差距就会缩小,西部就会迅速发展。第二是西北五省区在要求中央“将口号落到实处”的同时,“创造性”地变通中央政策的意识也在逐渐增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一位领导对记者表示,一向是“不跑不闹,不给不要”的大西北一定要在本世纪内搭上政策的“末班车”。西北经济部门的一些干部和负责人在与记者交谈时,不止一次地提出,如果中央在近期出台“西移”的具体政策有难度,能不能由西北自己搞一些“地方政策”。实际上,这种以竞相政策上的优惠吸引“西移”和外资的现象,在西北一些地方已出现了一些苗头。有的同志认为,此举可以有效地刺激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有的同志则担心,盲目地打“政策牌”会导致经济发展的盲目性。
记者了解到的实际情况表明,这些同志的忧虑并非没有道理,在西北一些地方制定的地方政策和实际操作方面已经出现了这样一些倾向:
——强调本地利益。西北诸省区皆为资源省区,重工业比例大,加工工业薄弱,许多上游产品从价值指标上难以与最终产品相匹敌,仅每年从新疆调出的石油、棉花一项,转移价值就高达一二百亿元左右。“原字号”产品被东部加工增值后又返回西北(西北的日用消费品80%以上来自内地),使西北“两头出血”,蒙受双重的利润流失。对此,西北的很多同志认为,西北的资源支持了东部的繁荣,自己却始终是“大资源、小市场”,无疑“吃了大亏”。他们说,今后,无论考虑什么问题,我们都要多为本地利益着想。宁夏计委一位负责人最近表示:今年在区内重点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同等条件下将优先使用本地企业的产品和劳务。然而,这种认识给东西部之间的经济合作乃至西北五省区自身的区域协作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陕西省一位部门负责人很婉转地告诉记者,在一些具体的协作项目上,有的地方由于“算盘”打得太精,吓跑或气跑了一些来自东部地区的项目。
——规划有待于完善。目前西北五省区都已出台了各自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规划和2000年远景目标纲要》,从《纲要》上看,西北各地围绕资源开发搞加工项目的积极性很高。有同志提醒道,西北不能片面地脱离市场强调资源优势,搞经济上的“强行起飞”,不要忘记过去西北许多有资源优势的项目刚刚建起来,市场就趋饱合的教训。西北某地前几年耗资数亿元,用八年时间建成的一个矿井,刚投产就因没有市场和运力紧张而陷入停产,现在仅每年的维护费就得1200万元。然而,据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此类资源型建设项目在西北仍有升温的趋势。
——“大干快上”与“保护地方经济”的意识重新抬头。在西北一些地方,一些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加工企业屡禁不止。小纺织、小高耗能、小造纸、小水泥、小煤窑、小炼油厂等一批所谓就地取材,“发挥地方资源优势”的小加工业,尽管往往是“飞起来一大片,垮下来一大批”,造成资源和资金的巨大浪费,但有的地方对此仍乐而不倦。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怕被别人抢了饭碗”、“要保护本地资源和经济”、“肥水要流入自己的田里”。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现在西北一些干部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也发生了一些偏差,认为要“创造性地运用中央政策”、“打擦边球”,搞一些使自己发展快一些的举措。他们似乎都有自己的理由,这便是:一、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新旧体制因素的并存必然带来一些“混乱”,中央在政策和调控方面也必然存在着一些顾及不到的“盲区”。过去,东部一些省市从中沾了不少类似“钻空子”的光,今天我们再也不能失去这样的“机遇”了。二、按照国家政策做好规定动作不算是出色,出色的应该是善于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搞一些“自选的高难动作”。再说,中央的决策和经验也是从基层和实践中来的,我们在微观方面进行些探索有什么不可以?三、机遇不会特别照顾贫穷的大西北,西北的各类矿蕴藏量与开采量均居全国前列,长期以来却是走着多年一贯制地廉价出卖原材料的老路,在这种“富资源、穷财政”的情况下,地方上不搞点自己的特殊政策怎么去寻求发展呢?
对这些提法,有些同志不以为有什么不对,认为“只要把经济搞上去就行”。他们表示,各地重视政策这张“牌”,表明西北把“西移”和中央提倡的东西合作看成是一次大的发展机遇,这反映了各地渴求发展的强烈愿望。而有的同志深表忧虑的则是“这样会不会走入政策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