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选修课和高考目标看高中选修课的有机整合与高考复习_高考论文

选修课程为依托,高考目标为落点——高中选修课程与高考复习的有机融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程论文,落点论文,高考复习论文,目标论文,高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笔者是江西省南康中学的语文教师。在我省,我们是第一批实践新课程的教师。眼看快上高三直面高考了,尽管我校教师积极探索,博采众长,但语文教学仍处于一个矛盾点上。按照传统的思路,每年的六月份应逐步进入高考复习的教学了,但是,实施新课程的学校显然此时还在进行选修课程(人教版、苏教版、鲁教版各自都有十多册选修教材)的教学,似乎尚难及时开展高考复习。

在此矛盾点上,有两种情况令人担忧。一是有的学校讲授完必修内容后直奔高考考点复习,弃选修课程于不顾;二是大部分学校在省市制定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指导下只选取了部分选修教材作为必学内容。我们江西省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人教版选修教材以其科学的体例,在知识性和人文性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拓展。在选修课程五个系列相对应的15册教材中,《江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也只划定了选修I中五册教材:IA三册,即《先秦诸子选读》《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言文字应用》,为必选;IB两册,即《文章写作与修改》《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为任选。第一种情况放弃了大量的教学资源,急功近利的做法固然不可取,而第二种情况也饱受诟病。典型的批判是,大多数省市“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指定的选修中必学内容是按照与高考的远近关系来取舍的,这是违背新课程语文教学精神的。看来矛盾的结点在于有几个问题需要廓清,即高考目标与新课程目标是对立的吗?十多册选修教材的教学与高考复习是“两张皮”吗?选修课程的教学必然抢夺高考复习的时间吗?

一、需廓清的几个认识

首先的问题是,高考与新课程是天生的对立关系吗?现在许多人写文章的立论前提为高考与新课程理念是矛盾的,这种认识很值得商榷。语文高考的具体设置也许并不完美,但高考与新课程素质教育并无本质冲突,高考正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反映,它考查的是学生语文素养结构的一个完整体系。选修课程是必修课程的自然延伸和提高,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都体现了高中语文课程的基础性目标价值,都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探究能力和审美能力,实质上这也是新高考目标的体现。应该说,选修课程为实现新课程和高考目标提供了更广阔的施展空间。

现在关键的问题是,难道我们的时间只允许选取其中的几个模块教材来学习吗?有没有可能把实施选修课程与高考复习有机地融合起来,构建一个时间更节省、效率更高的高考语文复习的科学操作体系呢?根据我校的初步探索,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据我的了解,大多数的学校只是把选修教材当作必修教材来学,学完后再按老一套从头到尾进行高考考点复习,视选修课程与高考考点为“两张皮”,等到学完选修课程,自然就感到时间紧了。其实,细究选修课程的五个系列及其相配套的各个版本的教材,可以发现它与考纲的考点有对应的关系,也就是说,我们完全能够做到以选修课程为依托,高考目标为落点,实现高中选修课程与高考复习的有机融合,即按照高考考点的复习规律来安排选修课程的内容和时间。

二、矛盾的解决——高中选修课程与高考复习的有机融合

我们以前习惯的做法是到了高三才全面复习高考考点。由于高三时间紧迫,语文科庞杂的学习任务就成了“鸡肋”,弃之可惜,学之划不来,高三语文复习成了低效的典型。如果从高二选修课程开始实施考点有序地“定点清除”,高三就能从容许多。更何况,绝大多数的知识点与能力点必须经较长时间消化才能过关,并不能只指望高三的一两个星期就能解决问题,而选修课程无疑提供了这样一个理想平台。不管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也不论如何定位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都不能否认“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这一论断,选修课文当然也可以凸现其“例子”的功能。

那么,如何按照高考考点的复习规律来合理安排选修课程的内容和时间呢?以人教版课标选修教材为例,我省划定了五册教材:即《先秦诸子选读》《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言文字应用》《文章写作与修改》《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我校并没有放弃另外十册教材,而是据此把选修课程分成两大部分来实施。对于未划定的十册教材,学校注重学生个性选择和发展,一方面采取教师开课,学生自由选课的“走班制”的形式组织教学,另一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综合实践课”课题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

已划定的五册教材依据以下原则安排。一是按照由知识到能力、能力层级由低到高的认知顺序做出安排,如语法知识、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都必须尽早掌握,它们是语文的基础。尤其是语法和修辞,不尽快掌握,后面的辨识病句、诗词鉴赏、散文作品鉴赏怎么进行?因此,《语言文字运用》就要尽早学习。二是交叉安排,相互促进。这样安排一方面可避免长时间学一门功课带来的审美疲劳甚至枯燥,更重要的是课程之间可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如《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有六个单元,《语言文字运用》有六课。欣赏一个单元中国古代诗歌或散文,接下来就学习一课《语言文字运用》。

《语言文字运用》的主要内容是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其中语法知识、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正是鉴赏诗歌、散文所必需的,而且这些知识和技能也只有在长期的阅读鉴赏实践中才能得到切实掌握。依照以上原则,划定的选修课程与高考复习的有机融合可做如下安排:《语言文字运用》融入字音、字形、字义、语法、修辞等知识考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先秦诸子选读》结合古诗文的知识和能力考点进行赏析;《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正是提高文学类文本赏析能力的极好载体;学习《文章写作与修改》,毫无疑问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极大地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五本选修教材正好覆盖并深化了新课程考纲的所有考点。

下面以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诗歌之部”为例,具体说明选修课程与高考考点的有机融合。“诗歌之部”是按不同的鉴赏角度、鉴赏方法设置单元的,这不正是高考所要求的吗?不融入考点不就是成了只背诵了几篇作品吗?两者对应的关系如下表:

把教材当例子,以单元目标为切入口,以高考对古诗词赏析所要求掌握的知识、技能为落点,这部分教材显然就用活了。

标签:;  ;  ;  

从选修课和高考目标看高中选修课的有机整合与高考复习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