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重要思想论文,建设社会主义论文,政治文明论文,代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胡锦涛总书记7月1日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明确指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党的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确定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如何认识建设社会 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性,如何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在新的历史时 期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和重大任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同样需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发展着的马 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指导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新的实践。
一、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丰富和 发展
马克思在1844年11月所写的《关于现代国家的著作的计划草稿》中就提出了“政治文 明”的概念。(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238页。)马克思在《政治经济 学批判》的序言中又明确把整个社会生活划分为“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 生活”三大领域。(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2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 版。)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社会形态是一个有机整体,由生产力、生产关系和
上层建筑三个部分构成。社会形态的进步和更替,取决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进步和实 践形式的发展,并形成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这样三个基本领域。社会的政治文 明是在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随着人类整体的社会实践发展变动的过程中形成和不断发展 的。
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中相对于政治蒙昧、政治落后甚至政治反动而表现出的 一种政治的发展、变化和进步状态,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集中体现与重要标志。政治 文明反映了特定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律化的水平。政治文 明包括政治意识形态、政治法律制度和政治实践行为三个主要部分。
政治意识形态,是系统地、自觉地、直接地反映社会政治现象的思想体系,是政治文 明的观念形态。政治意识形态有着鲜明的阶级性。一定社会中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 级的政治思想体系,则必然是这个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政治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态属于 上层建筑,它根源于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又反过来为维护这一经济基础服务。统治者 也力图通过本阶级的政治意识形态,去支配人们的认识和规范人们的价值取向,从实践 上规范人们的政治行为。
政治法律制度,是政治统治、政治运作和社会管理的法律化和制度化,是阶级社会中 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国体、政体,即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管理方式和运作机制,从而 确定了社会各个阶级、阶层和人们以及其他各种社会主体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它是政 治文明的制度形态。政治法律制度以统治阶级为主导来确立,并在本质上为该阶级的根 本利益服务。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法律制度的实质,是实现特定形式的阶级统治和专 政。一个近现代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通常是由这个国家的法律尤其是宪法来确认和规 定的,并受国家强制力的保护。这种政治法律制度往往体现为一定的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是国家机器和政党政治运转的载体,通常具体表现为一定的政治体制,内容涉及政党 制度、领导制度、选举制度、权力运行制度、中央与地方权限划分制度、法律体系和立 法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司法审判制度、权力监督制度、人事制度等。政治法律制度是 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的核心。
政治实践行为是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的直接基础,又是在政治意识形态支配 和政治法律制度规范下的具体政治实施过程和表现形式,是政治文明的实践方式。政治 实践行为,既是一定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能动反映和具体 体现,又是一定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所赖以产生和发展的源泉。仅讲政治意识 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不讲政治实践行为的政治文明,是静态的政治文明,是不完全的 政治文明,也就无法解释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的不断变革和进步。只有把动态 的政治实践行为列入政治文明范畴,政治文明才是历史与现实、现象与具体、静态与动 态、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相统一的人类文明的成果与结晶。
当然,我们所说的政治和政治文明,都是具体的、历史的、阶级的。在迄今为止的人 类阶级社会的历史上,先后出现过奴隶制政治文明、封建制政治文明、资本主义政治文 明。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实现了人类政治文明中从少数人的民主到多数 人的民主的历史性飞跃,她必将创造出人类历史上最先进、最辉煌的政治文明形态。
我们党历来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我们党在全国代表大会上第一次明确地提 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任务,并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相并列,一道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是我们党对自己一贯 坚持和实行的发展人民民主的方针的新总结、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具有重大而又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 践意义。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重要目标
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必然 要求。社会主义现代文明是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构成的统一整体,它们彼 此紧密联系而又有各自的发展规律,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相辅相成。我们应充分认识 政治文明建设的历史地位和巨大作用,政治文明的发展既会受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 展水平的制约和影响,又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会影 响乃至决定它们发展的方向及进程。我们党所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相统一的目 标。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而且还包括政治文 明建设,三者有机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全过程之中,缺一不可。只有全 面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谋求三者的协调发展,我们才能使经济 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 加殷实,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其次,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迫切要求 。环顾当今世界,国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在国内,随着改革开放 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 式日益多样化;加入世贸组织(WTO),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深刻影响;党的建设也面临 着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因此,我们只有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通过政治法 律制度的规范,政治意识形态的引导,政治实践行为的实施,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 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这样才能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 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提供制度和法律保障,从而保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 建设的顺利进行,保证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才能真正实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再次,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 主义,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我们党的 三代领导集体都精辟而又深刻地论述过民主对于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马克思和恩格斯 认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注:《马 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93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在新中国建立之初, 毛泽东就把“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同时确定为我国宪法的两个基本原则。邓 小平特别强调:“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注:《邓 小平文选》,第2卷,第168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江泽民同志也多次强调,建 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善的法制,是我们的根本目的和根本任务之一,也是人民群 众的共同愿望。我们党历来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建设社 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其根本目的就 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以切实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各种民主权利,使 人民群众更好地当家作主。从本质上说,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社会,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也有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 展。只有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才能实现社会 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进而进一步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体现和发挥社会主 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 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在进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我 们的党和国家积累了丰富的政治文明建设的经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取得了坚实 而有效的成果。回顾过去,我们需要总结和巩固已经取得的政治文明成果;展望未来, 更为关键、更加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领域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为 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更好的政治思想、政治制度和政治实践条件。 时代在呼唤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新发展。十六大报告把政治文明建设凸现出来,并 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相并列,正是为了顺应这种社会需要。
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要建设的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 义性质决定的。牢牢把握这一点极为重要。”我们要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论述, 坚定不移地推动政治文明建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坚持政治文明建设的正确方向, 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这是我国社会 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首 要内容和突出特色。坚持党的领导,就是郑重申明:中国在民主政治实践中决不搞西方 的多党制。在中国,如果放弃共产党的领导,不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就必然是人民政权 垮台、社会全面倒退;就必然是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这是每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每 一个正直的中国人决不愿意看到的,也是决不能允许的。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十 三年,是中国人民在我们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带领下,艰苦奋斗、走向胜利和辉煌的十 三年。这与那些离开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党和国家所走过的十三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坚持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历史的结论。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 ,搞好党的建设,才能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并能以党内民主推进人民民主。因此,我 们也必须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 。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民主的发展与 党的领导、依法治国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体现政治文明的发展。民主是一 个历史的范畴。由于社会制度、历史文化传统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当今世界各国的民 主,在性质、内容、范围和程度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差别。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首先 意味着保障和实现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民主权利。对于敌视和破坏社会主 义制度的国内外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进行坚决斗争,这也是人民民主的另一个方面的重 要体现。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完善党的领导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 基本途径。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设和实施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的根本内容。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无论党的领导还是人民 当家作主,都必须在法制的范围内实行,都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任何组织和任何个人都 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 道路,要坚持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 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们集 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和优势。我们要站在战略的高度,进一步坚持和 完善这些政治制度。
四、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全面扎实地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系统工 程
政治文明建设涉及政治思想、政治制度、行政管理、法律建设等方面,是一项内容广 泛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有领导、有组织、有步骤地加以推进。
我们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 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政治思想,用科学社会主义政治思想武装党员、 教育人民,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和思想保证。要大力加强政 治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各项具体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 序的政治参与。要坚持依法治国,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 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进行的。对人类政治文明的一切 有益成果,我们一定要从中国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和借鉴,决不能固步自封、保守僵化 。但这决不意味着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多次明确表示,决不 搞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立”。对于这一点,我们决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和动摇。那种认为 只有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才叫改革,否则就不是改革的看法,是对我国政治体制改 革的曲解和误导。主张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本质在于削弱并最终否定中国共产党的 领导、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并坚决予以抵制。
面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经济、社会领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 深刻变化。政治文明综合体现了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制度成果。包括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全体人民普遍享有平等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等 ,都属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容。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社会主义政治文 明具有保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协调与规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 社会功能。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是要使我们的政治体制适应经 济、社会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提出的新要求;同时又要通过制度建设与创新,使我们党 和政府能够更好地应对新问题,驾驭新形势,进而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维护国 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因此,推进政治体制改 革需要认真贯彻既要积极、又要稳妥的方针。
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政治的基本理论没有过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 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指明了正确方向。我们应清醒看到 ,飞速变化发展的国际国内新形势,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的新进步,波澜壮阔的人民群 众的新实践,都在呼唤和催生理论的发展和创新。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我们必须 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民主政治理论。思想理 论界应以科学求实的态度、严谨负责的作风和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为我国政治文明建 设做出新的贡献。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的实 践,我们就一定能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标签:政治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论文;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论文; 政治文明论文; 人民民主论文; 社会主义制度论文; 民主制度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国家社会主义论文; 政治意识论文; 时政论文; 精神文明论文; 物质文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