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中心医院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目的]:观察神经源性膀胱病人排尿功能的异常情况,探讨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30例神经源性膀胱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常规给予间歇性清洁导尿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膀胱训练等相应护理干预措施,30天后观察两组病人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30天后膀胱容量大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病人尿路感染及肾积水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神经源性膀胱病人实施膀胱功能训练等护理干预能有效增加膀胱容量、减少残余尿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功能异常;护理干预
神经源性膀胱是由于控制膀胱排尿功能的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发生病变,而引起的膀胱储尿功能和排尿功能障碍,不及时治疗易引发尿路感染、膀胱结石、肾积水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病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有关实践证明,对病人实施间歇性清洁导尿及护理干预,可减少膀胱残余尿量,促进膀胱储尿和排尿功能恢复。护理干预可以帮助病人掌握和配合治疗的过程及技巧,以便病人出院后能自行导尿,促进康复。通过早期科学的膀胱功能训练,可防止膀胱挛缩,帮助病人建立个性化的反射性膀胱功能,强化膀胱功能的意识,从而进行自主排尿;通过间歇性清洁导尿,及时排空膀胱,减少了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不同的手法按摩给予机体适当刺激,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我科对神经源性膀胱病人采用护理干预,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 一般资料: 2016 年1月—2016年12月30例神经源性膀胱病人为对照组,男15例,女15 例;年龄24岁—75岁;病程19天—6个月。选取2017 年1月—2017年1月30例神经源性膀胱病人为观察组,男16 例,女14 例;年龄25岁—76岁;病程1个月—6个月。两组病人中患者病变为颈髓损伤,胸髓损伤,腰髓损伤,膀胱容量>350 mL,且残余尿量>100 mL;均符合关于神经源性膀胱的相关诊断标准;均排除尿道畸形、尿道狭窄、前列腺增生、严重的尿道炎或膀胱炎、尿道周围脓肿者及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者。两组病人年龄、病情、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2.护理方法: 两组病人均给予间歇性清洁导尿,具体方法如下:间歇性导尿前先测量并记录最大排尿量及残余尿量。再用清洁导尿管润滑后插入尿道,男性插入尿道20 cm—22 cm,女性插入尿道4 cm—6 cm,将尿液引入接尿器进行导尿。每次导尿量要小于350 mL。导尿的次数根据残余尿量来确定,导尿时间宜在起床前、餐前、睡前。若病人残余尿量>200 mL,间歇导尿每天4 —6 次,残余尿量150 mL—200 mL,间歇导尿每天3 次;残余尿量100 mL—150 mL,间歇导尿每天2 次;残余尿量80 mL—100 mL,间歇导尿每天1 次;残余尿量在80 mL 以下即可停止导尿。观察组病人在此基础上还给膀胱训练等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2.1膀胱功能训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刺激敏感点排尿训练:通过叩击小腹周围某一点、反复挤压阴茎、龟头或牵拉阴毛、叩打骶尾部、刺激肛门等敏感位置,增强逼尿肌对牵拉反射的反应,诱导病人进行反射性排尿;手压法排尿训练:此法适用于逼尿肌反射低下的病人,先用指尖深部按摩膀胱,然后将双手重叠于膀胱上,于脐部3 cm 处用力向骶尾部加压,改变加压方向,直到尿流停止。
2.2心理护理。人体脊髓损伤造成的排尿功能障碍是一个长期的病变过程,有的病人终生需要进行间歇性排尿。病人往往感到羞愧而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及时与病人沟通,向病人讲解间歇性清洁导
尿的必要性和进行膀胱功能训练的重要性,讲述以往治疗成功病例,给予病人鼓励,帮助其树立治疗的自信心,积极地配合治疗。
2.3控制补水量。要求每日的入水量在1 500 mL—2 000mL,3 餐均匀摄入,每餐各400 mL,有静脉输液时酌情减少间隔4 h—6 h导尿1次,使每次导尿量控制在400 mL—500mL,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饮水。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给予会阴部护理每天1 次或2 次。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病人间歇性导尿30天后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膀胱容量测定采用简易膀胱容量法测定。残余量测定方法:病人尽量排尽尿液后插入导尿管引流出的尿量即为残余尿量。
3.1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2 结果
两组病人30 d 后膀胱容量、残余量比较(x ±s ) mL组别例数膀胱容量残余尿量观察组和对照组P <0.05 <0.05, 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组别例数尿路感染膀胱结石肾积水观察组和对照组P <0.05 >0.05 <0.05
4讨论
神经源性膀胱所导致的排尿功能障碍是脊髓损伤治疗中的棘手问题,一方面排尿功能障碍易引起尿路感染、膀胱结石、肾积水等并发症;另一方面病人往往由于感到羞愧而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传统治疗多给予药物和手术治疗,但疗效欠佳,目前常用的主要有间歇清洁导尿方法,无菌间歇导尿必须在医院内实施,这对于长期或终生进行间歇导尿的病人带来不便。间歇性清洁导尿相比于无菌导尿具有简便、易行、经济等优点,既解决了病人在医院外进行间歇导尿的难题,同时也减少了导尿的费用,也是目前公认的科学尿路管理方法,
它不仅能使病人摆脱留置导尿管,还能使膀胱周期性地扩张与排空,使膀胱维持近似正常扩张与空虚的生理状态,并促使其功能恢复。为保证神经源性膀胱病人达到满意疗效,实施间歇性清洁导尿辅以护理干预措施极为重要。观察组病人30d后膀胱容量大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病人尿路感染及肾积水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说明对病人实施护理干预后明显扩大了膀胱容量,减少了残余尿量,改善了膀胱功能;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间歇性清洁导尿辅以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神经源性膀胱病人排尿功能障碍的临床症状,增加膀胱容量,减少残余尿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间歇清洁导尿可以使患者的膀胱周期性扩张与排空,维持近生理状态以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解决患者的尿潴留、失禁和不能排空等问题,减少泌尿系感染的机会和留置尿管的不便,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回归家庭,回归工作岗位,提高了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张付秀,刘美容,李丹,宋涛.间歇清洁导尿护理技术对神经源性膀胱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8(11):296 297.
[2] 葛贝贝.间歇性导尿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康复护理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2,34(7):194 195.
[3] 孙海英,朱德利.综合康复护理对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重建的临床价值[J].护理研究,2013,27 (1B):109 110.
论文作者:许晨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30
标签:膀胱论文; 病人论文; 残余论文; 间歇性论文; 神经论文; 功能论文; 清洁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