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道德与法治课的理论特殊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性与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在对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提倡道德与法治课的创新教育。
关键词: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 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7-199-02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谁拥有创新型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在全面推进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就必须把创新教育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道德与法治课上的创新教育应该具有的基本内容
道德与法治课的创新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于权威,不依循于常规,而是以自己的知识为基础,结合当前的实践,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别出心裁,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设计、新思路、新意图、新途径、新方法等的教育活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知识和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的前提下塑造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任,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已日益突出,培养具有坚定政治立场,高尚道德情操的创新人才是国家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现创新的方法
(一)教师应不断更新观念,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今天,在科技和生产飞速发展、经济高速发达的社会环境中,教师不仅仅是人类知识文化和思想的传播者,更重要的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这就要求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把学生看成知识的“容器”的观念,努力吸取现代先进的教育理论,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素质,树立创新意识和创造思想,大胆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教育还要求思想政治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懂得自然科学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不断调整知识结构,能进行学科渗透和学科相融,具备科学的教育教学思想。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并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使教学工作能符合并遵循学生心理特点,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综合素质的教育者。
(二)打破传统思维定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但是,一提到创新,好多学生都认为,那是一种与自己没有缘分的特殊存在,望而生畏,认为会创新的人都是与众不同的超人,就会想到袁隆平、牛顿、达尔文、比尔?盖茨这样的天才人物。事实并不是如此,很多事例都说明了人人都是创造之人,人人都有创造力,只是创造力程度的高低不同而已,普通人与天才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鸿沟,人人都可以成为天才。所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创新的思想观念。因为创新精神是指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愿望和态度。它决定人们愿不愿创新,敢不敢创新的欲望与倾向性,是创新品质的基础和动力。那么,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1、营造一个民主、宽松有利于创新和想象的课堂气氛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是完全平等的,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而是与学生站在同一平台上互动探究,适时加以启发和点拨。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灌输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驰骋想象,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善于质疑。为此,教师要在相信学生具有创造潜力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想象,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尤其当学生对教师和书本的观点有异议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当众表扬,激励全体学生敢于独立思考,然后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互相切磋,共同探讨,求得正确的结论。
2、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畅所欲言
创新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没有疑问就没有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人的想象、直觉、灵感等创新思维的动作。学生问题的提出,开始往往是肤浅的,甚至幼稚可笑,这说明他们的思维还处于低级状态,需要加以引导。在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解答问题。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问题,留出课堂“空白”,让学生去质疑、解惑。例如:我在上七年级教材“努力塑造良好性格”这一节课的内容时,课前我先根据课时的总体内容设计几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①根据自己的实际,分析自己性格上有哪些优点和弱点?②这些优点和弱点对你自己的成长有什么影响?③对自己的性格你准备怎么塑造?上课时我先让学生畅所欲言,并提出需要老师释疑的问题。然后,我根据学生的发言及所提问题进行分析、归纳、解答,整理出本课的中心内容:人的性格具有两面性,每个人既有性格上的优点,又有性格上的弱点,我们要掌握塑造良好性格的主要方法和途径,注既是激励学生学习兴趣的出发点,也是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灵魂;同时又是提高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效果,培养意克服自己的不良性格,努力培养良好的性格。这样做不仅对学生理解教材开拓了思路,而且为学生明天走向社会,研究新情况,发现、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所谓发散思维就是针对问题,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多种思想和多种方案。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成分,是人的创造力的主要源泉。没有思维的发散,就谈不上思维的集中、求异和独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应着重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思考和寻找答案,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独特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是道德与法治教育基本理论的要求,也是社会、学生实际的需要;既是教师施教的根本指导方针,也是学生学好道德与法治课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我的做法是:
1、通过多种方式研讨社会热点问题
辩论就是针对教材中一些容易产生不同意见的内容或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把学生分成持不同意见的双方进行辩论,在辩论中明白道理、增长知识。例如:我针对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网络交往持不同态度,举行小型辩论会进行研讨。网络交往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一方面,网络为我们了解时事、学习知识、与人沟通、休闲娱乐等提供了便捷的条件;另一方面,上网容易受网上游戏和其他不良东西的影响,而沉迷网络会荒废学业,以及影响良好性格的形成。课前我把学生分成两组,以“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为题,让他们分别收集有关的材料,然后利用两节课的时间让他们进行辩论。在辩论中,同学们都能畅所欲言,说出上网的益处和坏处。学生的辩论过程就是一个提高的过程,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的新思维被激活,创造智能也得到培养。
2、创设活动情景进行表演式教学
表演式教学就是把教学内容改编成独幕剧、小品、相声等,让学生担任角色、进行表演,使学生在担任角色和观看表演的过程中领悟教材内容。新的教材设置很多主题探究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教材提供的情景,适当的让学生进行表演,再现活动情景。七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善用法律保护自己”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表演。例如:①独自在家,正逢强盗入室偷盗时你该怎么办?②放学路上,发现有人正在跟踪你时,(或有人向你兜售黄色光盘时)你该怎么办?③学校附近发现有人正在抢劫低年级的同学时,你该怎么办?通过表演学生学会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学会怎样与不法行为作斗争。所以说,学生的表演过程就是一个学习过程,一个创造过程,一个提高过程。这种表演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训练学生的创造智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引导学生研究时事新闻,关注社会热点与焦点问题
道德与法治课的特点就是紧跟时代,突出社会热点与焦点。政治教师应根据本学科课程的内容与特点,引导学生去关注现实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热点。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从报纸、电视、广播等多种途径获取有效信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聚焦重要时政,综合分析实际。还可以把一些重要的新闻调查、焦点访谈等节目内容录下来放给学生观看,把党和国家一些重要的决定、报告摘印给学生。在此基础上,不定期组织学生对一些社会热点与焦点问题进行评议,比如“神七”的成功发射,“十八”大的重大决策,抗震救灾精神等进行评议,所有这些做法有利于帮助学生多渠道获取有效信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和分析社会,提高创造性思考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创新教育
总之,创造力是人人都有的,只有将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宝贵资源积极开发出来,才能培养真正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和对祖国未来的期盼,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新的教学形式,还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使之滋长创造欲望、启迪创造思维、磨砺创造意志。同时,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注意加强学科内外知识的联系,加强道德与法治课与生活、社会、科学的联系,引导学生关心人生、关心社会、关心生存环境、关心科技发展与进步,鼓励学生手脑并用,标新立异,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论文作者:马忠梅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7月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3
标签:学生论文; 法治论文; 道德论文; 自己的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社会论文; 思维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7月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