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的改革与深化,当前市政工程已经成为了全面面向市场,经受市场竞争考验的项目,要确保市政工程建设质量和最低成本的双重保证,就必须将经济效益作为成本控制的主要因素,强化工程的成本控制。但纵观当前市政工程的成本控制现状仍然不容乐观,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探讨市政工程成本控制的现状及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工程;成本控制现状;有效措施
在整体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成本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效率、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有直接的关联。如今,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建筑业蓬勃生机,市政工程也越来越多,由于工程难度与性质都各不相同,很多市政工程出现了管理不善的情况,突出表现在对成本的无效控制上,这给市政工程的经济效益带来极大的损失。
1 当前市政工程成本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市政工程的生产要素与市场需求不符
当前的市政工程从设计规划、施工到竣工的整个过程中出现了人为行为不规范的情况,比如有的施工人员不根据设计图纸和流程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任意变更修改,这些不但会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成本和工期,还会给市政工程质量造成影响。在实际的建筑法条例中,尽管针对资金存在的问题已经有了非常明确的规定,但在现实施工中还是有很多情况下资金无法到位,或是在投标阶段就出现腐败的情况,直接增加成本,这也表现出市政工程生产要素与市场需求不符的问题[1]。
1.2施工过程没有依据科学合理顺序进行
有的施工企业为了获取中标后市政工程的最大经济效益,在具体的施工环节进行多次的分包,或是偷工减料,这就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成本控制工作。再加上很多地方施工人手紧缺,一些施工单位不得不聘请当地农民工加入施工团队,导致团队中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施工的质量难以形成保障。这就是施工单位没有依据科学合理的施工流程进行,整个施工的组成与进展过于草率,顺序依据不合理的表现。
1.3工程的质量得不到保障,监管执行力不够
就当前的施工现状来看,由于我国与建筑施工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导致具体的市政工程施工项目中缺乏很强的执行力度,也没有权威有效的部门对工程施工的情况和质量进行监督与判定。还有就是对应的质量检查水平较低,一些质检人员对于市政工程的检查松懈,没有达到质量要求,在自身的权利与责任方面不能明确分清,也就使得质量监督功能无法发挥,使得市政工程质量存在巨大的隐患。另外,施工设备的管理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旦施工设备没有得到很好的管理,那么就会导致施工的进度跟不上计划,目前的市政工程施工团队经常发生设备维护步骤而延误工期的问题。
2 市政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工作特点
首先是需要协调的关系复杂,因为市政工程涉及了很多专业技术与很多部门组织,内容包括道路交通建筑、排水供水、供电照明等,还有很多不同的部门都参与其中,因此必须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尤其是针对可能产生多出成本的环节进行更专业的研究与协作。其次是施工难度非常大,很多市政工程都涉及到城市中的繁华地段,土地的使用时间非常有限,这就增加了施工难度,因此必须管理好这个阶段的成本。再者是市政工程施工与城市居民生活的关系,在施工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顺序进行安排,除了避免施工资源的浪费外,还要注意尽可能不影响市民的正常生活,其中就包含了施工工期很有可能因为扰民的问题而延长的情况[2]。
3 市政工程成本控制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3.1经济性原则
在市政工程的管理工作中,尤其是进入施工环节后,很多施工人员没有成本控制意识,而管理人员则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并没有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积极打造精品施工,于是很多可以有效降低成本的环节被忽略。市政工程的成本控制工作最重要的就是经济性原则,贯穿整个工程的设计、施工环节,做到精打细算,在保障工程质量效果和预期工期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资金的投入,获得更多的产出,才能确保施工企业得到更多的经济效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合理性原则
市政工程的建筑项目进入到建设阶段,管理人员就要为后续施工的每一个环节做好预算工作,一方面从合理性的施工原则以及工程的预定工期进行控制,另一方面要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另外,还要充分利用现场已被列入预算的各种资源,确保资源的合理使用,并通过挖掘施工人员新工艺的潜力实现资源的节约和时间的减少。
3.3标准化原则
标准化原则也是市政工程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之一,在具体的施工现场,为了有效保障施工活动的开展,管理人员对于现场的施工操作要保障全面的绝对客观性,依照流程合理调节进度,只能通过提高施工效率的方式缩短施工进度,其他的偷工减料方法绝不能应用,要确保施工现场秩序管理的科学合理性与标准化。
4 市政工程成本控制的措施分析
4.1施工企业强化团队内部的成本控制理念
在市政工程投标过程中,施工企业就要结合市场需求让企业内部人员都能关注到成本控制的工作,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面临严峻的挑战,要中标成功,保障市政工程施工质量,还要做好成本控制工作,才能提高企业中标的经济效益,并由此提升企业形象。企业内部的培训以及企业文化培养中都应灌输给员工成本控制理念,不断加强各个环节中参与人员的节约意识,深入基层内部,实现成本控制理念全体化,才能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3]。
4.2施工前的成本控制策略
采用静态专业分析的手段确定成本控制的标准,并引导成本控制行为的产生。比如采用静态分析法对工程的分项统计、数量等进行定额的计算,从宏观的角度分析整个工程对资源消耗的情况,计算出最终的管理费用,并分析成本控制的可行性。当中需要考虑的细节与因素是施工队伍的整体水平和能力,确定实际消耗与定额消耗之间的关系;审查施工方案,从提高效率的角度调节方案细节,确定定额消耗节约量;调查模拟所使用材料的市场价格,静态确定项目成本标准。
4.3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策略
首先要做好动态的调整工作,比如遇到原材料价格上涨等问题,要提前做好货比三家的方案,列入备案。如果原材料价格下降,那么施工队伍成本的空间也会因此扩大,要针对劳动力的变化做出动态化调整,以此来发挥队伍的施工潜力。其次是增加一定风险的投入,由于很多施工环节都隐藏风险,这些风险会增加较多的成本,比如自然灾害、原材料供应紧张等等,一旦没有及时调节的应变能力,必然无法控制成本。那么就要从消除风险着手,要加大管理投入,克服风险以及费用适度投入,调整成本控制标准。最后要结合动静态方法与风险防范的方法,确定成本控制标准,加强考核管理,掌握成本控制工作的主动权,消除各种消极因素,以获取最好的成本控制结果。
4.4事后控制策略
工作人员要积极采用管理评审、积累经验等方式,结合各项市政工程中标活动进行对照比较,并由此总结自身施工团队接入工程项目后的盈亏结果,真实反映自己团队的成本控制水平,并积极从中找出原因,为今后的工程成本控制打下基础。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市政工程有其复杂性与特殊性,具体到成本控制的工作上还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和困难。因此,工作人员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成本控制的认识,积极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在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及工期完成目标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成本的浪费,最终确保施工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重目标的实现,逐渐提升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墨英.市政工程成本控制现状和措施分析[J].门窗,2012,12(12): 243-244.
[2]蒋蓉.市政工程成本控制现状和措施分析[J].山西建筑,2015,41(6): 223- 224.
[3]崔永歧.市政道路工程成本控制研究[J].江西建材,2014,11(5):248-249.
论文作者:林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6
标签:市政工程论文; 成本控制论文; 工程论文; 成本论文; 工期论文; 工作论文; 环节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