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联合咪唑斯汀缓释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3月~2017年7月收治的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60例。对照组采取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进行治疗,实验组采取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联合咪唑斯汀缓释片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治疗1个月后的症状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治疗1个月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联合咪唑斯汀缓释片在治疗慢性荨麻疹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因此值得推广。
【关键词】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咪唑斯汀缓释片;慢性荨麻疹;治疗效果
慢性荨麻疹是指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皮肤、黏膜以及血管发生暂时性的炎性充血与组织水肿的一种过敏性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头痛、发热等等。在临床治疗当中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1]。因此,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20例荨麻疹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并对其中的60例患者采取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联合咪唑斯汀缓释片进行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资料选取自2016年3月~2017年7月在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实验组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龄在15-65岁之间,平均(40±3.7)岁,病程在1.5个月至2年,平均(1.2±0.5)年;对照组60例,男30例,女30例,年龄在16-66岁之间,平均(41±3.8)岁,病程在2个月至2.5年,平均(1.4±0.7)年。以上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情况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可以进行研究比对。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的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进行治疗。每隔一天注射一次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国药准字号:S20020019,由湖南斯奇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本注射液规格为1ml:6支/盒),采取肌肉注射的方式,一次剂量为1ml,连续治疗1个月。
1.2.2实验组
实验组患者采取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联合咪唑斯汀缓释片进行治疗。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再进行咪唑斯汀缓释片的治疗。每天服用一次咪唑斯汀缓释片(国药准字号:H20061294,由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本药品规格为10mg*7片),一次10mg,连续配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1个月[2]。
1.3观察指标
①记录好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本次治疗有效率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为(显效+有效)/例数×100%;②记录好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之后的症状改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数据资料均以SPSS 20.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 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此次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情况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参见表1。
表1患者治疗有效率(n/%)
3讨论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比较顽固的皮肤疾病,对于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来说有很大的困扰。在以往的治疗当中通常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进行治疗,本文主要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联合咪唑斯汀缓释片进行治疗。
经过上述的统计学研究表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1个月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①卡介菌多糖核酸可以有效的抑制免疫球蛋白,从而可以不断的刺激网状的皮质系统,继而达到减少组胺、嗜酸性细胞趋化因子等活性介质释放量的目的,不断调节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②咪唑斯汀缓释片具有抵抗过敏的功效,可以抑制组胺的释放;③两种药物联合起来使用安全性较高,总体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单纯只使用一种药物治疗的效果,可以有效的改善荨麻疹症状[3]。
综合以上原因的分析,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联合咪唑斯汀缓释片在慢性荨麻疹的治疗当中效果较好,患者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8.4%,在治疗1个月之后的瘙痒程度、风团大小以及风团数目等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因此,值得在今后的慢性荨麻疹治疗中进行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孙利炎. 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6,15(03):166-168.
[2]龚宇,彭斌,李坚. 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联合咪唑斯汀缓释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评价[J]. 现代医药卫生,2016,32(11):1624-1625+1628.
[3]杨池梅,杨榕青,李永双,等. 卡介菌多糖核酸、咪唑斯汀联合治疗荨麻疹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中国医学工程,2015,23(09):40-41.
论文作者:王勇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2月上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4
标签:多糖论文; 核酸论文; 咪唑论文; 注射液论文; 荨麻疹论文; 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12月上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