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与防范:中国共产党执政考验的视角_历史政治论文

风险与防范:中国共产党执政考验的视角_历史政治论文

风险与防范:中国共产党执政考验透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共产党论文,透视论文,风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92(2012)03-0057-07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大会讲话中,反复强调我们党要经受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在这里,执政考验为“四个考验”之首,是一项综合性的考验,也是最为根本的考验。众所周知,上个世纪90年代,曾出现一些执政多年的大党和老党相继丧失政权的情景,而近段时间,中东、北非一些国家在经历多年集权的统治后在“颜色革命”中又纷纷垮台。这不能不使我们执政的党再一次警醒,不能不使我们认真思索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执政考验的深刻蕴含,以及执政党怎样才能经受考验,为人民掌好权、执好政的问题。

一、执政意味着风险和考验

政党是一个政治组织,是以夺取政权或影响政权为目的而组建的。因此,执政无疑是一个政党的极大成功。但执政,尤其是长期执政,也使其面临风险和经受考验。对于这一点毛泽东同志很早就认识到了。早在1944年,毛泽东向全党推荐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其内容主要是总结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失败的深刻教训。文章讲述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曾轰轰烈烈,很快攻入北京,取得成功。但进京后,由于一些首领因为胜利而骄傲起来,生活腐化堕落,精神萎靡不振,作风骄横霸道,搞宗派斗争,结果政权只存在了42天。毛泽东把《甲申三百年祭》推荐给全党,作为延安整风文件。其用意是要把它作为防止腐败的一面镜子,引以为戒。告诫我们,如果共产党执了政,不能学李自成。①毛泽东已经预见到党执政后会带来新的问题和新的考验,这可以说是未雨绸缪。1945年7月,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和黄炎培谈历史周期率,对执政的思考更进了一步。当时民主人士黄炎培访问延安,在延安窑洞里和毛泽东有一段对话,也就是著名的“窑洞对”。黄炎培到延安亲眼目睹了革命根据地风清气正,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与国民党统治区的乌烟瘴气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很兴奋,他从中国共产党身上看到了中国的希望。当毛泽东询问黄炎培对延安政权有何感想时,黄炎培就向毛泽东坦诚进言,提出了著名的历史周期率问题。他说,大凡一个朝代打天下时兢兢业业、励精图治、奋发努力,很珍惜政权得来之不易。但一旦得了天下,就忘乎所以,开始骄横起来、懈怠起来、腐败起来,结果政权得而复失。历代封建王朝都不能逃脱这个人亡政息的历史周期率。他希望中国共产党能够找到一条新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回答说,我们共产党人能跳出历史周期率,这就是靠民主监督。②1949年3月,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就执政可能带来的问题,向全党敲响警钟。毛泽东指出,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下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他强调,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艰巨。他谆谆告诫全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结束后不久,党中央从西柏坡搬到北京,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到城市。在进驻北京城的路上,毛泽东向随行的同志说,我们是进京考试的,希望能考试合格,不要退回来,退回来就是我们的失败。这里毛泽东用进京赶考作比喻,很形象。进京赶考,就是要接受执政的考验,向全国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就是要为人民掌好权、执好政。

对于执政考验问题,我们党的其他领导人也认识到了。1951年4月,刘少奇在党的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作了《为更高的共产党员的条件而斗争》的报告。他认为,过去当党员是要杀头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敌人在帮助我们“管理”党员。但革命胜利后情况就不同了,由于党的地位、任务和所处的环境都发生了变化,当党员不但不要冒风险,还会享受执政党的好处。这样出于不同动机的各种人都会到党内来。为了防止落后分子、投机分子、甚至坏分子混进党里来,为了使广大党员能够经得住胜利的考验,特别是为了担负起新的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更加需要严格党员的标准,提高党员的条件。为此,他强调要为更高的共产党员条件而奋斗。1956年,邓小平在八大《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指出,执政是共产党人面临的一个考验。“执政党的地位,很容易使我们的同志沾染上官僚主义的习气。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危险,对于党的组织和党员个人来说,不是比过去减少而是比过去增加了。”③1962年邓小平又再次指出,“我们党成为执政党,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是,执政党也不是很容易当的。”“所以,我们每天每时都要注意执政党的特点。”④

执政考验之所以是重大考验,是因为对党来说,执政的变化是巨大的、根本的变化,执政的难度也是超乎想象的。在历史上就有过“打天下难,还是坐天下难”的争论。记得1948年12月刘少奇对马列学院第二班学员讲话时就说:“创业难呢,还是守成难呢?历史上从来就有这个问题。得了天下,要能守得住,不容易。很多人担心我们未得天下时艰苦奋斗,得天下后可能同国民党一样腐化。”⑤在刘少奇看来,打天下不易,坐天下更难。这和毛泽东说的革命胜利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艰巨”是一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是前后相继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也谈不上以后的建设和发展。但革命和建设是具有不同性质的,面临的任务、所处的环境、肩负的使命都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可以用革命的手段来摧毁一个旧世界,但我们不能同样用革命的手段来建设一个新世界。建设的任务是全新的任务,往往比革命的任务更为艰巨、更为复杂。所以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得了天下,如何领导国家、管理国家,担负起建设的任务并不容易。执政考验首先是对我们领导水平和能力的考验。然而执政考验还不仅限于此。我们知道,执政党是领导的党、执掌权力的党。手中有权力了,无疑有了施展自己政治抱负的极好条件,可以更好为人民服务,造福于人民。但权力从来是一把双刃剑。权力在给党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会带来危害。这就是权力天然具有腐蚀作用。不受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毋庸置疑,我们拥有的权力,本质上是一种公共权力,但公共权力在使用时倘若不受约束,就会产生异化,公共权力就会演变为少数人谋求私利的工具,就会滋生种种腐败。因此,执政的另一大考验,就是拒腐防变的考验。

执政考验不仅是重大的还是长期的。一方面,从执政的角度来说,长期执政应该意识到有一种潜在的危险,这就是:长期执政容易在党内出现精神懈怠的现象。长期执政,太平日子过久了,精神就会慢慢松懈,各种贪图安逸、不思进取,意志衰退、胸无大志,思想僵化、墨守成规的风气就会抬头,从而使党失去生机和活力;长期执政容易产生官僚主义、脱离群众的倾向。长期执政,我们一些党员和领导干部身居官位,养尊处优,久而久之就会高高在上,做官当老爷,看不起群众,疏远群众,颠倒主仆关系,从而丢掉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使党丧失最大的政治优势;长期执政也容易在党内形成既得利益集团。长期执政,权力高度集中,处于权力部门的人便有更多的机会掌控大量社会资源,这在党内和政府中很容易形成利益链,使利益逐渐向少数人聚集并不断固化,在党内形成既得利益集团,从而使党成为为少数人谋利的工具。另一方面,从执政的资源和合法性来说,也不是亘古不变的。它不是个常量,而是个变量,搞不好会流失。我们党过去是“打天下,坐天下”,执政党的合法性主要来源于“革命的合法性”,而人民群众对“翻身解放,成为新中国的主人”的切身感受和对党的深深拥戴就成了我们党的最大的政治资源。但党执政后,这已成为历史。对于一个执政的党来说,必然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满足人民群众新的利益诉求,才能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的执政资源,使党获得合法性的新依据。比如,对于翻身解放的人民群众来说,如何通过经济建设走上富裕之路,如何通过民主政治建设获得更多的民主、自由和尊严,在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各方面真正成为主人。在这里“革命的合法性”代之以“建设的合法性”、“民主的合法性”。倘若执政党不能认识到这一点,不能很好地解决和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诉求,不能解决好执政以后,不可避免地会滋生的各种消极腐败现象,造成民怨,使党脱离群众,失去民心,等等。这都会使党的执政资源流失,合法性不复存在,从而动摇党的执政根基。所以我们说,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历史上能执好政不等于现在能执好政,现在能执好政不等于未来能执好政。一个党不管资格多老,执政时间多长,都不能保证永远不下台。可见,党的执政资源和合法性是个变量,不会一成不变。而一个党一旦执政资源丧失,执政基础动摇,就会失去存在的合法性。

二、执政考验的几个关联因素

执政意味着风险和考验,那么,给执政带来重大影响的有哪些关联因素呢?这是需要我们作进一步分析的。

1、先进性是党执政的内在依据。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命之所系,力量之所在。党的领导和党的先进性是密切联系的。党的领导是历史选择的结果、人民选择的结果,同时也是由党自身的先进性决定的。党的先进性是党领导的内在依据,也是党能否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的根本条件。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成为整个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领导者和组织者,能够执掌政权和领导国家,其内在根据就在于共产党本身所具有的先进性。正是党自身的先进性使党具有诸多政治优势,使党能够成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成为执政党。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源于党的先进性,那么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对于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就十分重要。如果党不高度重视先进性建设,一旦丧失先进性,就会导致严重后果。在苏联、东欧剧变中,一些大党老党之所以很快丧失执政地位,甚至导致国家解体和分裂,固然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根源,比如经济发展和民主建设方面的问题,历史上形成的一些民族矛盾问题,在剧变中决策失误、因对不当问题,还有外来势力的渗透干预问题,等等。但党自身失去先进性,由阶级的先锋队演变为官僚特权阶层,得不到群众的支持和认同,动摇了党的合法性基础,不能不说是个重要原因。在苏联解体前夕,苏联《西伯利亚报》曾以“苏共代表谁”为题在群众中进行调查,结果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和干部的竟占85%,认为代表劳动群众的只占7%。⑥这说明,苏共高层已经演变成一个特殊的利益集团。可见,先进性是党执政的内在依据,失去先进性党不仅失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而且有丧失政权的危险,要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就要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2、群众基础是党执政的坚实支柱。群众基础是表明一个政党在群众中的支持度、认可度,所具有的崇高威望。对于任何一个执政党来说,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至关重要的,是决定其进退去留的,是决定其生死存亡的。在西方竞争性政党体制中,政党的合法性集中表现为选举的合法性,因此,执政党必须获得多数选民的支持。选举就是一场大考。在社会主义国家,不搞多党制,不存在多党竞争,但群众基础也是党执政的最深厚的基础。因为,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党,它来自人民,根植人民,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是党赖以生存的基础。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不断发展壮大,乃至成为领导有十三多亿人口之众大国的执政党,靠的是人民群众的支持。有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党就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离开了人民群众,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党不但一事无成,而且还会招致灾难。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内形势深刻变化,党的现状不容懈怠。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要强化党的执政意识,要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我们知道,坚持党的领导就是坚持党的领导权。那么,党怎样才有领导权?群众愿意听党的话,自觉自愿跟党走,党就有了领导权;群众不听党的话,不跟党走了,党就丧失了领导权。所以,党的领导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领导权问题实质上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要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就要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进一步夯实党的群众基础。

3、领导能力是党执政的重要条件。对于执政党来说,党的领导是通过执政来体现的。党的领导能力也就是执政能力,是指党治国理政的能力,是党在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领导国家和社会事务中的本领和水平。任何一个党从执政开始,就有一个领导能力的问题,就是善不善于领导,能不能把国家治理好。而且领导能力一直是贯穿在党执政过程始终的。对我们党来说,领导能力极其重要,首先,它关乎执政的目标。如果不注重领导能力建设,党的执政能力低下,就很难实现执政兴国、执政为民的目标。其次,它关乎执政的绩效。党的建设包括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方方面面,最终都要落实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上,提高党的执政本领上。党的执政能力是各个方面建设的归属。而我们衡量一个党的建设绩效,也就是党是否建设好了,归根到底看党的执政能力是不是加强了,党的领导作用是不是充分发挥了。最后它关乎执政地位的巩固。如果领导能力低下,将会严重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到人民的安居乐业;而腐败无能还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但执政党一旦不能有效治国理政,给人民带来福祉,也必然被人民所抛弃,为历史所淘汰。因此,党的领导能力和水平不仅影响到执政绩效、执政目标,最终也影响到自身执政地位的巩固。

4、民主性是党执政的根本保障。民主性就是执政党要重视民主政治建设,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努力构建民主政治体制;执政党要坚持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依靠人民执政,以民主的制度、民主的形式、民主的手段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当今世界,任何一个政党要实现长期执政,都要通过民主的渠道获得社会大多数人的支持和拥护,在现代政党政治的演进过程中,民主和法制已成为政党合法性的政治基础。对于我们党来说,民主性也越来越重要。首先,过去共产党是在民主的召唤下,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并最终取得执政地位的。现在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是共产党执政的本质要求。如果共产党执政不能很好体现民主性,就背离了党的执政本质,不仅不能有效履行党的执政使命,而且还会把自己推到人民群众的对立面,从而动摇党执政的合法性政治基础。其次,我们所处的执政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文明进步的推进,民主越来越成为世界的潮流,不可阻挡。而我国改革开放的开启和市场经济的建立,不仅极大地激发出人们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也极大地激发出人们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党内外要求发扬民主的呼声日益高涨。我们党要适应执政环境变化,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领导人民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必须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我们看到,历史上和现实中,所有真正的民主体制基本上都是比较稳定和强大的,能经得起风浪。而没有民主和缺乏民主体制的国家,相对比较脆弱,经不起风浪。原因就在于执政党体现的民主性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而且,能够以民主的方式激发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的热情,增强人们在政治上的认同感,从而使党获得更广泛的民众支持。民主性是党执政后合法性的重要政治基础。因此,我们要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就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重视和扩大党的民主性。

三、化解执政风险的对策措施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党的先进性、党的群众基础、党的领导能力、党的民主性等是影响党执政的重要关联因素。因此,要有效应对执政考验,化解执政风险,就必须采取切实措施,解决好这些事关执政党成败的重大问题。

1、要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我们党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当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建党已有90余年,党员从最初的50多名发展到8000多万,党员的数量和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我们党又处在全面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新环境中,面临各种新的挑战,管党治党的任务更加艰巨,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问题更加突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更具有现实紧迫性。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就要重视理论武装。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以先进理论武装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我们要着眼于学习型政党的建设,把学习作为保证党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要增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真正把学习当作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要丰富学习内容,善于学习、掌握和运用一切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要扩展学习途径,创新学习方法,完善学习机制,增强学习效果;要学以致用,把学习与努力践行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就要着眼于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阐述共产党的性质时就明确指出,共产党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它是各国工人党中“最先进的和最坚决的部分”,是“始终推进运动前进的部分”。⑦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就要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的思想交锋。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是修错纠错、保持党的肌体健康的重要机制,是党光明磊落、富有生命力的重要体现。现在我们党内有些同志听不得批评,也不愿作认真的自我批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风气淡薄了,这是极其有害的。其结果是党内不讲党性原则,一团和气的庸俗作风滋生,各种关系学盛行。要保持党的肌体的健康,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就要弘扬党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在党内要大力倡导敢于开展批评,诚恳接受批评,作认真的自我批评的风气。要为了人民的利益,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2、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价值取向。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要正确认识我们手中的权力来自于人民,必须服务于人民。就要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不能官贵民贱,看不起群众;就要在感情上贴近群众,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了解群众的辛酸苦辣,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就要在行动上为了群众,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三心二意、半心半意、虚情假意,不坑民、害民、扰民;就要在工作上依靠群众。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要花大力气解决好民生问题,理顺群众的情绪,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目前我国正处在发展的黄金期,矛盾的凸现期。矛盾凸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现实社会中,读书难、就业难、看病难、住房难、养老难,诸如此类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较为普遍,改善民生的努力和群众的期待还有很大的差距。正如有的学者指出,中国现阶段社会问题有很明显的特征,这就是主要的社会问题,大多数集中在与民众日常生活,也就是同民生有直接关系的部位。⑧民生问题直接关系群众利益和福祉,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平和正义。因此,执政党必须高度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房。”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很重要的就是执政党要善于解决好日益突出的利益矛盾。党的各项政策制定应该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执政党要善于协调不同阶层的具体利益,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防止形成既得利益集团。

3、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执政能力建设。早在党即将执政之时,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要熟悉我们原来不熟悉的东西,学习和提高执政本领,把新中国管理好,建设好。毛泽东强调,如果我们不去注意学习这些本领,“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失败。”⑩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针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提出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论断。指出,“不好好研究这个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坚持不了党的领导,提高不了党的威信。”(11)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个科学命题,并且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专门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当前,国际国内环境深刻变化呈现的复杂性和我国全面推进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使命的艰巨性,对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面对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确实还存在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出现本领恐慌的问题。他们面对改革开放繁重任务往往难以胜任,面对错综复杂的矛盾往往无法应对,能力和素质亟待提高。所以,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所作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对执政能力建设的内涵、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都作了阐述,为我们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在认真贯彻中,进一步树立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同时还要善于在实践中学习和历练,来提高能力和水平,增长才干和本领。

4、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我们党非常重视民主政治建设,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并在各项工作中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一定进步。这表现在“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完善,基层民主活力增强”(12)。但是,我国是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历史的国家,专制和集权根深蒂固,民主的传统极其缺乏;而党执政后我们又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许多问题不可能都得到解决。随着形势的发展、尤其是市场经济的发展,民主政治建设的滞后性就更趋突出。因此,对新时期加快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我们要有紧迫感和使命感。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在方向上,要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目标,加快推进政治体制的改革,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治民主制度。在内容上,要着力扩大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要着力推进党内民主,增强党的生机和活力;要着力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权利。在方式上,要坚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推进民主离不开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但推进民主政治又需要一定的示范、积累经验,由点到面,从基层做起比较稳妥、便捷。因此,必须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要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是密切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党的最终目的是要建设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但对于执政党来说,党内民主是主导,具有表率和引领作用,党内民主必须先行,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是一种正确的路径选择。要坚持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民主和法制是分不开的。实践一再证明,扩大人民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关键在于制度和法制建设。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因此,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5、坚定不移反腐败。党风廉政建设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反腐败是我们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我们党是历来重视党风廉政建设的。反腐败斗争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当前腐败仍然处于高发、多发,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反腐败的斗争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邓小平说过,“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说到底,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13)这是非常深刻的。历史经验证明,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对于一个执政的大党和老党来说,主要危险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内部。党风不正、吏治腐败往往是致命的。因此,必须对腐败实行“零”容忍。必须坚定不移反腐败取信于民。要认真总结我们党执政、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反腐倡廉的实践经验,同时也要善于学习借鉴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反腐败方面的做法,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着力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实践证明,要取得反腐倡廉的预期效果,关键是要从源头上反腐败。吏治腐败,首先是“吏”本身的素质,问题出在选人用人上。因此,要加强对干部管理制度的改革,进一步增强选人用人的民主性,提高人民群众的参与度,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确保所用干部的素质。吏治腐败,腐败在官员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滥用权力,把为社会为公众服务的权力变成了谋取私利的工具。因此,我们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重点是如何管住官员手中的权力,对干部手中的权力实施有效的监督。比如,要分解权力,严格划定权力的边界,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由裁量权;要坚持公开透明,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加强监督,使权力的运行始终处在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针对当前腐败现象居高不下的现状,还要加大查处的力度,不论是谁违反了党纪党规都要依法依规处理,决不姑息。始终保持反腐败的高压态势。

①书林:《增强执政意识——重温〈甲申三百年祭〉体会》,《学习时报》,2004年10月18日。

②黄炎培:《延安归来》,载《八十年来》,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年。

③《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4版,第214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4版,第303、304页。

⑤《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13页。

⑥李景田:《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国共产党90年密切党群关系、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经验和启示》,《人民日报》,2011年6月28日。

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685页。

⑧吴忠民:《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共中央党校干部教育学院讲稿选》下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2年版,第8页。

⑨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⑩《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27页。

(11)《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版,第271页。

(1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0、381页。

标签:;  ;  ;  ;  ;  ;  ;  

风险与防范:中国共产党执政考验的视角_历史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