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农民增收的政策与效果评价_农民论文

发达国家农民增收的政策与效果评价_农民论文

发达国家农民增收政策及效果评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达国家论文,农民增收论文,评价论文,效果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发达国家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与措施

(一)实施对农业的收入补贴制度。当前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市场经济国家的农业大都受到了政府的保护,最主要的保护手段之一是各国通过各种形式的收入补贴支持农业生产和增加农民的收入。

1、对农业实施直接补贴。 各国政府在实施直接收入补贴中形式多样,主要采取两种方式进行:第一,实施生产费用补贴。包括对种植业和购置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各种补贴。如欧盟各国对山区粮农实行各种生产费用补贴;日本政府对骨干农户给予补贴,扶持其生产。对生产费用补贴的范围很广,主要是对化肥、种子的补贴,其补贴费用平均占全部费用的50%-70%。第二,信贷补贴。在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的信贷补贴,主要是国家通过银行向农业生产者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以使其得到必要的生产资金。其贷款利率与国内金融市场之间的差额由政府补贴给银行,如日本农民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年均低息贷款获得的补贴额高达15000亿日元; 而美国政府则通过对低收入农户实行低息贷款,仅1992年就有5.6万户农户接受了23亿美元的低息贷款。

2、对农业实施间接补贴。 主要是通过政府规划确定的目标支持价格来鼓励生产,间接保护农民获得较高收入。间接补贴的主要的方式有两种:其一,对农产品的交换过程实行生产者保护性价格补贴。即各国根据不同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供需状况及前几年的价格水平分别规定其保护性价格或目标价格,当市场价格低于该价格时,政府即按保护性价格收购农产品。如日本政府采取高价收购粮食来保护粮农的收入,其价格往往高出国际市场价格的6—8倍;美国2/3左右的农产品享有价格支持;欧盟对农业实行大量价格补贴,其保护价格与市场脱钩,明显高于国际市场,农民无论产多少,都统收统购。其二,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补贴。它是通过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研等方面的补贴来间接地补贴农民。如日本政府对农田基本建设的补贴高达90%以上,其经费来源由中央和地方政府资助,农民只负担5—10%; 欧盟为促进成员国农业现代化,规定凡购置大型农业机械、兴修水利工程等,欧盟提供25%的资金,另外75%由各成员国政府解决。

3、对农业实施限产与休耕补贴。 限产补贴的做法是:凡是与政府签订了生产和销售限额合同的农户均可享受限产补贴。补贴范围和补贴标准根据农作物收成和国内外市场行情不断调整变动。过去只对小麦、玉米、棉花三种农产品实施限产补贴,目前已扩大到20余种,且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休耕补贴的做法是:美、日、欧盟各国家为通过减少土地投入限制某些农产品的总产量,各国政府以相当于土地所含价格的60%左右的高租金,租回严重过剩农产品生产所占用的土地,用于休耕或实施土壤保护措施。而美国则在1996年开始实施了“生产灵活性契约支付计划”,即取消了以前的限产休耕规定。因此,对补贴的数量与农民当前和今后的作物种植品种生产决策给予农民更大的灵活性,使他们能够根据市场安排生产,收入补贴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农民抵御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的能力。

(二)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措施。1、加强农业工程设施建设, 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为解决田纳西流域洪水危害,确立了政府投入建设防洪工程,开发利用当地水力资源目标,40年后大见成效,现已建设成了一个工、农、林全面发展的区域,不仅使田纳西流域从1958—1981年中,小麦产量增加了6.5倍、大豆产量增加了4.9倍、饲用玉米产量增加了近2倍,而且使当地农民的收入也大幅度提高。 日本在战后的农业开发中则始终围绕国家农业与农村工作重心,先后实施了以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为目标,大力开展水改旱、土地平整、修建农村道路、水田排灌化、建设农林基础设施和改善生产环境、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的农业综合开发措施,稳定了国内农业生产和保证农民的收入稳定增长。2、 把发展非农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国际农产品市场贸易的竞争加剧,致使农产品价格不断下降,为扭转农民收入下降的困境,发达国家政府致力于发展非农产业。如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就致力于发展非农产业。一是开展了“一村一品”运动,并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业,增加农村地区就业机会,到目前已扩大到“一县一品”,如闻名全国的酱菜、黄酱特产,创出了北海道的“十胜葡萄酒”、秋田县的“田园火腿”、长野县的“信州黄酱”等农产品品牌。二是发展非农产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业。美国致力于发展畜牧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的60%左右,1994年,美国的牛肉和牛奶产量分别为1120万吨、6968万吨,均占世界首位,其畜牧加工业迅速发展。据统计数据显示,通过大力发展非农产业,1994年日本农户平均收入为909.1万日元,其中农业收入仅占17.5%,非农收入占60.5%,其他占22%,以非农收入为主的“第二兼业农户”达70%。美国到1976年全国非农业人口平均收入为5512美元,农业人口平均收入4518美元,相差不到20%,到1993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24740美元,农民与城市市民差距在进一步缩小。

(三)积极发展与推广农业科学技术。1、建立科研、教育、 推广三结合的科研体制,促进科研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美、日、欧盟发达国家建有国立、公立、私营企业和大学农业科研机构,其投入的农业科研经费占国内农业生产总值的2.2%左右。其研究的科研成果和技术,由遍布州、县的农业技术推广站直接为农场主服务。2、 大力研究和推广优良农产品品种。特别是在乌拉圭回合后,各发达国家为增强其农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先后出台发展农业科技、大力扶持增加农产品产量的新品种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技术开发与应用的政策与措施,目的是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3、 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在美、日、欧盟发达国家中,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先后在农业生产领域全面推行农业机械化,由此各国在农业生产的耕地、播种、防治病虫害、施肥、收获、加工等各个环节,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使农村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从60年代以来,年均递增5%-8%。发达国家农业科技的发展及应用,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农业增产70-80%,尤其是农业生产成本的逐年下降,使农场主的收入保持稳定增长。据美国科学家估计,美国农业增产的81%、劳动生产率提高的71%都归功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四)建立完善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充分保护农民的利益,美、 日、 欧盟发达国家从19世纪中叶就在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流通领域建立了为农民服务的各种形式的合作社和农工商一体化经济组织。目前,各国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类型多样,主要包括农业合作社和农工商综合体。农业合作社主要有:采购合作社、销售与加工合作社、服务性合作社,信贷合作社等。农工商综合体又分为:生产综合体、产前综合体、销售综合体和国际贸易综合体等。随着各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和农、工、商一体化的形成,同以前相比这些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第一,遍布广大地区,包括了绝大多数农户。如在日本,入会农民高达100%; 美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有80%的农户加入合作社;在欧盟的德国、法国,目前参加各种合作社的农户分别占总农户的77%和80%以上。第二,经营服务的范围日益扩大。过去主要是在供销、加工方面实行联合,而目前则发展到农产品收购、加工、生产资料的供应、制造,一直到科研、咨询等提供各种生产服务,有的还涉及到国际贸易范围等。

发达国家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之所以能够得到迅速发展,并在产、供、加、销中发挥积极作用,主要是由于各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措施加以扶持。如给予办社投资津贴、享受优厚的纳税待遇,提供信贷补贴等,致使入社农民降低生产成本,获得其他地方得不到的产品和各种服务,更容易进入市场和扩大销售,而更重要的是它能保护农民的经济利益。

二、发达国家实施保护农民增收措施的效果评价

从以上发达国家在4个方面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可看出, 它对降低农民生产成本,促进经济效率提高,稳定农民收入发展了十分重要作用。但由于各国所采取的政策措施不同,实施的效果也有差异,且在某些方面也存在着缺陷。

(一)实施对农业的补贴制度,优点与弊端同时存在。长期以来,美、日、欧盟发达国家把实施对农业的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作为其保护农业和农民利益的重要手段。诚然,实施对农业的补贴优点突出:第一,可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即通过补贴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农业生产能力。第二,能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对农业的补贴,促进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产品产量增加,农民可获得相应的收入,或者农民在政府实施政策调整给农民带来损失时,同样可获得补享收入。此外,在美国、欧盟农产品过剩的国家,由于政府对农产品出口实施补贴,有力地促进农产品的出口贸易。但也要看到,发达国家的农业补贴制度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一是补贴给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农业补贴作为政府行为,其补贴费用主要由国家和地方政府支付,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美国、日本和欧盟对农业的补贴每年在700 —1000亿美元,如此庞大的金额,几乎相当于发展中国家全部农产品出口的总额。二是对农产品出口的补贴往往造成各国间的贸易摩擦,最突出的例子是欧盟与美国由于对农产品出口实行了高额补贴,在“乌拉圭回合”关于削减农产品出口补贴的谈判上出现争议,特别是在农产品贸易全球化趋势条件下,补贴会常常导致不平等竞争的加剧。

(二)开展农业综合开发是立足长远、解决农民增收的战略措施。实施对农业综合开发的优点,是从长远的目标上根本解决农业资源保护、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生产环境、提高生产质量的根本好转的重大措施。特别是各国政府致力于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等非农产业的发展,无疑是一项减少农村人口与增加农村人口充分就业机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做法,可以大大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还可以减少对政府补贴的依赖,受到各国政府重视和推广。缺点是:各国对农业综合开发投入了数千亿的巨额资金,无疑对财政支出造成了极大的负担,且投资周期长,见效缓慢。

(三)发展农业科学技术是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动力。发达国家关于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并将其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作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可以减轻农民的劳动量,减少农民的数量,达到规模经营,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并获得规模经济效益,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二是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使传统农业向高精化方向发展,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并有效地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农民的收入水平。

(四)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与完善有利于保护农民的利益。农业作为一种弱质产业,它受到自然条件、市场发展的诸多限制。然而发达国家的各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组织,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联结成一个共同的利益团体,既享受到经济合作组织的各种服务,使农民能专心地从事农业生产,还能够得到合作组织的利润返还,受到政府提供税收、咨询、信贷补贴等各种优惠政策的扶持,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农民抵御生产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标签:;  ;  ;  ;  ;  ;  ;  ;  ;  ;  

发达国家农民增收的政策与效果评价_农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