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安徽区域发展需要的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张峥嵘
(合肥学院 经济系,安徽 合肥 230601)
摘 要: 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安徽省经管类应用型人才需求一直保持平稳增长态势,用人单位更关注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心理调节能力。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效果不佳、企业合作机制不完善。建议重构以应用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改进实践教学方式方法,推进产教深度融合,营造校企协同育人环境。
关键词: 区域发展;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等教育要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和层次、类型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1]这一思想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找准定位,走特色发展之路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发展机遇期面临的首要问题。依托地方、强化应用、面向区域社会需要,以服务和贡献求得发展新空间将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改革发展之路。在此背景下,对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机遇与挑战。必须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增强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服务于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在地方技术创新体系中发挥基础和支撑作用。
一、安徽区域经济发展对经管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为了解安徽省企业对经管类应用型人才的具体要求,课题组走访了大量当地企业,并在安徽省人才市场选取40家招聘经管类职位的安徽企业,研究其招聘条件。调查结果如下:
科学有效的宏观调控监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必然要求,调控监管是新旧动能转换的资源、方向上的保障。要加快形成适应新旧动能转换的宏观调控监管体系,把“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地结合起来。政府优化服务,创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信息整合在共享平台,激发市场活力和全社会创造力,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创新监管方式促进市场活力更加规范、更加健康、更可持续,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权筝今天在小花园跟何东分手后就打电话找发小儿丁香。丁香一听出了这么大的事儿,马上请假来见她。丁香是精神病医生,俩人分析结果,何东是恐婚,给他点时间让他不恐。
(一)对经管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趋势
当前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大多步入产业结构转型、核心技术创新以及综合竞争力的提升阶段,对于应用型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安徽省为例,“十二五”期间重点打造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能源、原材料、优质农产品加工、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八大产业,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接近6000美元,财政收入突破4000亿元,新兴工业大省地位基本确立。“十三五”规划将继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质量效益,扩大经济总量。[2]其中,合(肥)芜(湖)蚌(埠)试验区和皖江示范区将是人才需求量最大的区域,在产业分布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人才的要求最为紧缺。经管类人才需求一直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控制措施:①正确选用焊接材料。②按照工艺要求,焊前预热,冬季施工时采取保温措施,必要时进行焊后加热缓冷。③严格控制组对应力,避免强力组对。④避免其他焊接缺陷的产生,如:未焊透、长条状夹渣、咬边等。⑤选择经验丰富、技术高、责任心强的焊工进行根焊作业。根部焊道焊接时,由2名或3名焊工从两侧对称焊接,一旦出现缺陷,不允许进行返修,须切掉重焊。⑥焊接过程中可在上爬坡最容易焊接操作的位置留一段(100~200mm)不焊,便于焊接过程中观察焊道内部的焊缝成形情况,发现有质量问题可及时解决,同时有利于焊道在焊接过程中的应力释放,以减小焊道根部裂纹的产生,待其他地方根焊道全部完成后再把预留处焊完(见图6)。
(二)企业关注的毕业生重要能力
实践教学是高校工程教育的核心内容,它强调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从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简称“双创”)的号召,到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倡导创新文化”,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导向的高校工科实践教学被高度重视起来。
(三)企业关注的毕业生履历条件
除了理论课学习成绩,企业在考察学生履历资料时,最为看重的是学生实践实习成绩,其次是有相关工作实习经验,再就是拥有各种资格证书和专业竞赛获奖证书,有学生干部经历也会优先考虑。这给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培养提出了很现实的要求,学校应通过多种渠道提供与专业相关的各种实践和实习机会,使学生在校期间积累相关职业的工作或实习经验,以便就业具备更强的竞争优势。
图1 企业关注的毕业生重要能力
二、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根据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方针,我校围绕应用能力的培养,构建了能力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改变“知识输入导向”为“知识输出导向”,开展模块化课程改革。首先根据定位的专业岗位群,确定专业能力,再细化成相应的能力要素,重新梳理原来以学科导向建立的课程体系,优化和整合教学内容,制定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不同模块,同时跟踪专业发展,对接地方经济,保持模块和模块内容的开放性和先进性。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调查发现,很多经管类专业在课程内容及结构方面设计不合理。首先,同一专业几门课程在内容上常有相互交叉重复的现象,但由于授课教师不同,造成知识点重复讲解、课时浪费;其次,课程设置缺乏与产业创新所产生的新岗位的联系,尤其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涌现出许多新的行业新的岗位,对人才培养提出新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而现有的专业课程设置未能及时调整,导致很多岗位缺乏对口的人才供应;第三,课程设置缺乏专业特色。很多学校相同专业课程设置基本相同,专业核心课程也未能体现专业特色,造成人才培养雷同,不能很好地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对接。[3]
(二)实践教学效果不佳
从各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可以看到,近年来经管类专业实践课时比重虽有所调整,但还是偏少,实践课程应修学分在总学分的占比一般不超过百分之三十,有的只有百分之十几。而且现有的实践教学内容应用性不强。经管类实践教学目前主要以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模拟软件操作等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为主,停留在认识了解的层面,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不多。企业实训也以参观学习等形式为主,学生缺乏深入业务第一线的机会。[4]
即使是已经开设的实践课,也因为过程缺乏监控、考核不够严格而流于形式。例如实践课所包括的课程实习部分,即室外课,考核方式通常是要求学生上交一篇课程小论文,并没有真正参加课外实践活动。还有期中实习和毕业实习,最后要求学生出具实习单位盖章的实习证明。由于缺乏大量稳定的实习基地,很多学生自由实习,实习地点较为分散,学校没有足够的条件严格进行过程检查,实习效果很难保障,甚至部分学生可以开具假的实习证明,真伪难辨。实践环节的缺失使得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无法落到实处。
1.增加企业集中实习时间
(三)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
第二课堂是提升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渠道之一。我校自2005年将第二课堂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含有第二课堂12至16学分。学生可通过学科竞赛、参加教师科研项目、学术讲座、创新创业训练、创业培训、创业实战等项目获得相应学分。面向全体学生,用小学分撬动大学习量,通过第二课堂的改革,引导学生主动锻炼实践能力。
三、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一)重构以应用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在新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已经开始普遍重视和强化区域服务功能,但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还存在诸多问题,人才培养模式与区域人才需求联系不够紧密,许多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仍沿用传统的、大众型的人才培养思路,缺乏人才培养与区域发展的互动,缺乏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二)改进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
国内餐饮行业的菜品研发基本上依靠相互抄袭和厨师的经验,然而上百万种菜品的做法单单依靠厨师经验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完成的。
2.3.5 饮食行为建议的来源 总体上,建议主要来源于父母(76.1%)、公婆(64.9%)、亲戚/邻居(31.2%)、朋友/同事(21.1%),部分来源于医生/护士(19.0%)、老公(13.7%)、网络(10.9%)、电视书刊杂志(10.8%)、月嫂(6.3%)。年轻女性中来源于朋友/同事(28.0%)、医生/护士(26.4%)、亲戚/邻居(24.9%)、网络(22.1%)、电视书刊杂志(18.5%)、月嫂(10.2%)的占比与婆婆/妈妈中不同,婆婆/妈妈中这几项占比分别为15.9%、13.2%、36.1%、2.4%、4.9%、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可以灵活安排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进程,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入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可以考虑在大二、大三的两个学年中,集中时间上完理论课,每年抽出一至两个月安排学生进行企业实习,由学校和企业双导师指导,这样既可以将理论应用于企业实践,还可以将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带回课堂讨论解决,增进了理论知识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2.课程论文、毕业论文真题真做
室外课程任务可以多设计专门的实践专题,包括企业专题调研、地方经济调查,深入了解安徽各地经济发展现状。在这一过程中既培养锻炼了学生克服困难自己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也让学生充分了解安徽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方向和要求。可以使学生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毕业论文选题要求来源于企业实际问题,学生在实验、实习、社会调查等实践中完成。目前,我校经管类学生毕业论文选题源于企业真实项目“真题真做”率达到50%以上。
根据企业反馈,除了专业知识与能力以外,普遍重视的是以下几种能力,排首位的是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大多经管类岗位都要与顾客或者合作伙伴等打交道,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工作效果,因此很多企业都把这一能力列为招聘人才必备的条件。团队协作能力也是企业比较看重的能力,企业认为很多业务的开展越来越以团队的方式完成,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需要合作才能完成较为复杂的业务。因此,能否融入团体也是对大学生的重要要求。其他重要的能力居前列的依次还有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心理调节能力。随着新生代员工陆续进入工作岗位,企业发现很多新员工抗挫能力较差,容易情绪低落甚至动辄主动辞职,因此心理调节能力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应该提高实践课程比重,我校已将实践课学分提高到至少占总学分百分之三十以上,有的甚至达到百分之四十。另外,实践课的时间安排和方式上也可以更加灵活。
3.将第二课堂纳入培养方案
校企合作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学校里了解用人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方式。很多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与地方企业都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了校外实践基地,但是缺乏长效合作交流机制,仅在每年毕业实习的时候联络。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学校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没有积极主动管理校外实践基地,充分发挥基地的作用;另一方面则是企业也缺乏合作的动力,没有建立利益驱动的共赢模式,合作企业经常把接纳学生实习作为负担,不愿意进一步深入合作,合作的数量和质量都没有稳定保障,产学研联合培养人才的效果不理想。
(三)推进产教深度融合,营造校企协同育人环境
深化产教融合,利用企业资源,是培养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安徽省重点建设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我校有着丰富的校企合作资源,学校利用优势资源,通过产教深度融合,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开展项目驱动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养成学生商业思维、市场思维,提升学生应用能力。
1.拓宽校企合作的范围
部分基层人员在农村土地确权方面没有实际的想法,认为这一举措基本上就是为了解决一些合同书没有确定到户等类似的问题,实际上没有再次进行确权发证的实际需求,这种思想是不正确的。农村土地确权是对土地边界进行全面计算以及划分,很多时候实际测量出现的面积与原本的记录是不符合的,很多基层部门认为工作量大、操作难度大,但是没有什么实际的好处,甚至会激发一些矛盾,所以基层积极性不足[2]。
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校企合作上倾向于与大型知名企业合作,不重视与中小企业的合作。但本地大中型企业数量可能有限,导致可选择的企业较少。可以考虑同本地中小企业合作,中小企业人才相对匮乏,更愿意利用高校资源,校企双方易达成共赢。可以建立涉及多行业类型多样化的校企合作基地,更好地满足学生实践的要求。另外,建立校内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校企合作的资源共享。很多高校实习基地资源仅限于本专业本系实习使用,基地作用没有最大限度发挥出来,造成资源浪费。建议高校内部建立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校企合作信息跨学科共享,借助理工科丰富的横向科研、教研项目的合作资源来拓展经管类专业的校企合作范围。[5]
2.建立企业案例库,开展模拟企业场景的实训
一是案例教学进行改革,可以跟踪地方企业,建立企业案例库,引入企业经营管理者及专业人员对案例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学生在真实企业案例的学习中,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二是开展模拟企业场景的实训。校企导师结合实际,合作开发真实项目,要求学生完成一个真实的企业项目。通过数周甚至数月时间的实训,完整地完成企业一个真实的项目和流程,校企导师联合评定成绩。
3.鼓励教师参与企业项目研究
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参与解决行业企业实际问题的应用性研究项目,同时吸收学生参与研究,既为企业解决问题,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info_list/201407/xxgk_171904.html,2010-7-29.
[2]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EB/OL].安徽省人民政府网站,http://xxgk.ah.gov.cn/UserData/DocHtml/731/2016/5/6/752749414924.html,2016-4-5.
[3]张德化,国海.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区域经济能力提升路径探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5(5):75-79.
[4]黄宽勇.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服务地方经济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百色学院学报,2016(11):131-134.
[5]朱静.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建设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7):196-197.
Abstract: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must reform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l in response to the needs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demand for applied talents in Anhui Province has maintained a steady growth trend.Employers pay more attention to students'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teamwork ability,practical ability,innovation ability and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ability.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training model of applied talents include:unreasonable curriculum,poor practice teaching,and imperfect corporate cooperation mechanism.It is suggested to reconstruct the modular curriculum system with application ability as the core,improve the practice teaching methods,promote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and create a school-enterpris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environment.
Keywords: regional development;applied talents;practice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00X(2019)05-0151-03
*基金项目: 2014年安徽省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面向安徽区域发展需要的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2014ZDJY115);合肥学院2015年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移动互联网+服务业大学生创客实验室”(编号:2015ckjh053)
作者简介: 张峥嵘(1976-),女,汉族,安徽宣城人,管理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公司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