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医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的疗效论文_赵金梅

浅析中医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的疗效论文_赵金梅

五大连池风景区人民医院 1641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94例慢性盆腔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94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7例患者行西医治疗,实验组47例患者行中医辨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74%,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6.60%,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中医辨证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疼痛可提高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辨证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炎疼痛

慢性盆腔疼痛为妇科常见病,发病没有规律,临床上治疗尚没有特效药物。盆腔疼痛分为躯体痛和内脏痛两种[1]。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慢性疼痛,多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患者容易发生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对患者的工作、生活造成严重影响[2]。为了更好的探讨慢性盆腔疼痛的治疗方法,笔者对2013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94例慢性盆腔疼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94例慢性盆腔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94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7例患者,年龄为23-54岁,平均年龄为(38.2±4.8)岁;病程为6个月-12年,平均病程为(5.4±2.2)年。实验组47例患者,年龄为25-51岁,平均年龄为(39.3±5.1)岁;病程为8个月-11年,平均病程为(6.1±2.4)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方面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方法进行治疗:口服替硝唑,每次0.5g,一天2次,口服左氧氟沙星,一次0.2g,一天2次,一个疗程10天,持续3个疗程。

实验组根据患者病程不同采取相应的中医方法进行治疗:

气滞血瘀症:患者表现为一侧疼痛或小腹胀痛,中医方剂构成为:牡丹皮10g、当归10g、乌药10g、香附10g、赤芍10g、桃仁10g、五灵脂10g、延胡索10g、枳壳10g、甘草5g,以水煎服,一天1剂。外治方法:以细辛2g、五灵脂6g、两面针15g、桃仁5g,研细末,再取少量放于患者肚脐的位置,再外贴活血止痛膏。

气滞血瘀证:患者表现为小腹空坠隐痛,且伴有经多质稀色淡,中药方剂构成为:白芍19g、生姜15g、延胡索19g、桂枝10g、蒲黄10g、黄芪15g、大枣15g、饴糖15g、五灵脂10g、炙甘草5g,经水煎服,一天1剂。外治方法:艾炙足三里、双阴交,一日1次,一次30分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湿热瘀结症:患者表现为阴部坠胀、带下增多黄稠,中药方剂构成为:黄连5g、蒲黄10g、黄芩15g、葛根20g、五灵脂10g、炙甘草5g、延胡索10g,经水煎服,一日一剂。外治方法:取泽兰15g、芒硝15g、桃仁10g、大黄粉20g,打碎,以布包裹敷于下腹部,一天1次;取三棱10g、白花蛇舌草30g、蒲公英30g、莪术10g、十大功劳30g、薏苡仁20g、延胡索10g,浓煎100mL,经直肠点滴,一天1次。

中气下陷症:患者表现为精神不振、小腹坠痛,中药方剂构成为:党参15g、菟丝子10g、淫羊藿10g、续断10g、黄芪15g、炙甘草5g、仙茅10g、白术10g、陈皮5g、升麻6g、益母草15g。经水煎服,一日一剂。外治方法:取柴胡15g、升麻15g、黄芪15g、枳壳15g、党参15g,研磨细末,以醋调和,敷于脐窝,再加以覆盖固定,3天换一次;艾炙百会穴,一次30分钟,一日1次。

2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74%,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6.60%,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慢性盆腔疼痛为育龄妇女的常见和多发疾病,会对卵巢、输卵管、子宫腹膜、盆腹腔及周围的结缔组织造成影响。发病原因主要有性传播疾病导致的感染、产后感染、流产及妇科手术后细菌感染。患者在发病时会在一个部位、多个部位出现慢性持续性钝痛,患者容易出现疲劳易困乏、月经加剧、下腹坠胀、隐痛、腰骶部坠胀隐痛。

临床上目前对于该病多采用镇痛药物进行对症止痛结合精神神经药物及心理学治疗等[6]。西医治疗的费用高、损伤大,不利于长期治疗。中医治疗具有疗效稳定、副作用小、费用经济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中医治疗该病时采用辨证治疗方法:阳虚内寒及寒湿凝滞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有小腹冷痛、经少色黯、得热舒减,前者腹痛喜按,治疗时应适宜暖宫温经,后者脉象沉紧、舌苔白腻、腹痛拒按,治疗时应化瘀除湿、温经散寒;气滞血瘀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未小腹胀痛、拒按,多伴有舌紫黯、痛经、胸肋及乳房胀痛,治疗时应以化瘀理气止痛方法治疗;气血虚弱者多伴有子宫内膜异位、盆腔粘连等症状,临床表现有经少色淡、小腹隐痛、舌淡脉弱、神疲乏力等,治疗时应采用益气补血的方法;湿热下注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小腹疼痛,拒按、腰骶部疼痛、舌红、苔黄且腻,应以化瘀止痛、清热除湿的方法进行治疗;肝肾虚损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经少暗淡、腰部酸胀,多伴有苔薄脉弱、耳鸣等,应以益肾养肝的方法进行治疗。

本研究中,采用中医治疗的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采用西医治疗的对照组,表明中医辨证治疗是慢性盆腔疼痛的有效治疗方法。慢性盆腔疼痛的中医病机为肝郁气滞血瘀、正虚邪实,针对患者肝郁气滞血瘀、脾肾亏虚邪实等特点本研究主要通过疏肝解郁、扶正祛邪的方法治疗,再联合情绪及心理治疗,从而起到根治慢性盆腔疼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艳云.中医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2.4(4):91-92

[2]许薇.中医辨证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症78例临床效果观察[J].中医中药.2013.5(15):175-177

论文作者:赵金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5

标签:;  ;  ;  ;  ;  ;  ;  ;  

浅析中医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的疗效论文_赵金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