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核心理论”办好“大金融”--学习邓小平同志的金融思想_金融论文

坚持“核心理论”办好“大金融”--学习邓小平同志的金融思想_金融论文

坚持“核心论”,办好“大金融”——学习邓小平同志的金融思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金融论文,同志论文,核心论文,思想论文,学习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邓小平同志的金融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学习邓小平金融思想,运用邓小平理论指导各项金融工作,加强金融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开创新局面,是当前我国金融工作的重要任务。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1991年2月, 邓小平同志在视察上海听取当时上海市负责同志汇报时,针对浦东新区在开发中实施“金融先行”的做法,明确而又强调地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6页)这一极为精辟的论断,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经济与金融之间的辩证关系,是对我国金融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科学定位。

在现代经济中,金融业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部分之一。金融的信用创造功能直接影响到社会的货币供应量,影响到币值本身的稳定,同时还影响到社会各种有效资源的分布、配置和利用,影响到社会再生产过程,影响到投资、利率、就业、国民总产值、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甚至影响到千千万万老百姓的日常经济生活。经济活动如果离开了金融,就根本无法运转。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确立,金融业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金融市场作为市场经济体系的核心部分,使整个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金融业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各个领域,金融体系是市场经济的动脉,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主要渠道。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整个国民经济才能正常运行。

邓小平的“金融核心”论,是对新时期我国金融实践新鲜经验的科学概括,不仅说明了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核心地位,而且指出了搞好金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事业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在,已形成了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四大行业的“大金融”范畴。坚持“核心论”,办好“大金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金融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任重而道远的奋斗目标。

金融改革的步子要迈大一些

长期以来,我国在旧体制下,除银行外,基本上没有其他金融形式。而银行又仅仅是算账、当会计,只是计划和财政的附属物。要使金融在经济中真正起核心作用,必须从根本上改革旧的金融体制。

针对原有金融体制的弊端,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10月召开的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必须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00页)1986年12月,他在听取几位中央负责同志汇报时再一次强调:“金融改革的步子要迈大一些。要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我们过去的银行是货币发行公司,是金库,不是真正的银行。”(《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93页)

根据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思想,我国金融体制改革首先在两个“真正”上下功夫:一是把中国人民银行办成真正的中央银行;二是把国有专业银行办成真正的国有商业银行。这十多年来,我国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都在朝着“真正银行”的方向迈进,金融业整体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我们建立了中央银行制度,加强和完善了宏观调控机制;分离出政策性金融,推进国有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制;实现了汇率并轨和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金融市场、证券资本市场已进入稳步发展阶段;金融业步入了依法监管的轨道。而且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金融体系逐步摆脱了传统的计划金融制度和运行机制,已向市场化、商业化、法制化和国际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大大提高了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近年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金融事业稳步发展,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治理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要清醒地看到,金融隐患和风险在不断加大,金融领域深层次矛盾有些还没有触及,这已成为当前经济生活中十分突出的问题。问题的成因既有历史的包袱,也有内部管理的毛病,还有体制上的原因。为此,我们要在金融领域来一次根本性的改革。

当前,正是从根本上解决金融领域中的问题的极好时机,需要采取一些“动真格”的措施。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把中国人民银行对证券业和保险业的监督管理,先后划归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保监会实行分业管理。同时,改革人民银行现行的管理体制,有计划、有步骤地撤销中国人民银行省级分行,在全国设置若干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现在这项改革进展顺利。这一改革,有利于增强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权威性,有利于增强中央银行监管的独立性;有利于增强金融监管的统一和效能,在跨省范围内统一调度监管力量,摆脱各方面的干预,严肃查处违规的金融机构和负责人,提高金融监管的效率。这对于深化金融改革,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金融调控监管体系,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次改革标志着中国金融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解决金融隐患这样难度很大很复杂的问题,一点代价不付是不可能的。但只要思路对头,方法得当,工作做得好,大漏子完全可以避免。用忍一时之痛换来长治久安,是非常值得的。中央提出了国有企业改革三年目标,银行改革应稍微走前一点,创造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使金融改革和企业改革相互促进,结伴同行。纵观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我们有许多有利条件。尤其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环境比较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物价平稳,粮食、外汇等储备充足,经济回旋余地比较大。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发生,也促使我们必须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金融乃至国民经济深层次的问题。

积极稳步地推动资本市场发展

坚持“金融核心”论,就必须积极稳步地发展资本市场,适当扩大直接融资。1986年,中国人民银行与美国证券界人士联合举办了一次国际会议,讨论证券市场问题。邓小平同志欣然会见与会人士,并对人民银行关于货币市场、证券市场和金融改革的情况汇报给予肯定。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谈话中,肯定了证券、股票市场的试验。他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同上,第373页)此后, 我国的资本市场特别是作为其核心部分的证券市场有了很大发展,在国民经济中所起的作用日益显著,地位明显提高。

实践证明,我国发展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的作用和潜力是很大的。资本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新兴市场。党的十五大对股份制经济作了深刻、精辟的理论论述,充分肯定了发展资本市场的重大意义,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广大居民收入和储蓄进一步增加,购买有价证券欲望趋强,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资本化趋势,使资本市场发展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国有企业在改革中资本形成方式正在发生着变化,目前虽然间接融资仍是主要来源,但直接融资比例逐渐上升是个必然趋势,这为发展资本市场展示了极为广阔的前景。

资本市场,是指一年以上的中长期资金交易关系的总和。除包含股票市场、中长期债券等市场外,还应包括中长期信贷市场,其中前者属于证券市场体系,后者则属于银行业务。我们既要适当发展股票等证券市场,也应该发展中长期信贷市场,处理好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关系,使其保持适度、均衡发展。要把股票市场融资同国有企业改革结合起来,推动企业资产重组,使一部分业绩优良的优势国有企业上市运作,利用股票、债券融资扩充资本,增强企业发展的财力、实力和后劲。同时,鼓励上市公司联合和兼并前景看好但目前还有困难的企业,帮助国有大中型企业摆脱困境。当前,发展直接融资必须稳步前进,防止起哄刮风。对非法证券发行和交易活动应该坚决制止,建立更加发达的市场交易网络,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的证券监管体系,以满足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需要。

运用金融手段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坚持“金融核心”论,必须充分运用金融手段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

邓小平同志1986年在天津视察时,特别强调:“要研究投资方向问题。”(同上,第165页)投资方向关系到经济结构是否合理, 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高速、持续而又健康地发展。近年来,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生产设备闲置、生产能力过剩、企业效益低下、产品大量积压等问题,经济结构不合理成为经济发展中突出的矛盾。金融业要以国家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和其他经济政策为导向,把握信贷资金投向,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我们要按照邓小平同志的要求:“对贷款要进行指导,指定用途”。“钱贷出去以后要检查,使之用到适当的地方,否则就造成无政府状态。有些东西生产超过市场需要太多,销不出去就有了问题,要指导转产。”(《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149页)当前,尤其要对建设项目进行清理,加快建成投产那些市场前景好、能够产生良好效益的在建项目,压缩和调整发展能力明显超过市场容量的项目,停建没有市场和效益差的项目。金融业要优化贷款结构,优先支持农业、水利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支持国有大中型重点企业的发展,优先支持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金融业与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速度有着密切关系。邓小平同志对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极为重视。1988年以后,他多次谈到:“过去十年的发展速度不算低,如果今后这些年也保持比较好的速度,我们深化改革的风险就小得多了。”“凡是能够积极争取的发展速度还是要积极争取”,“特别要注意经济发展速度滑坡的问题”。(《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68、312、354页)我们在抓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一定要运用好金融这一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调控货币供应的数量、结构和利率,从而调节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结构,力求保持经济适度快速增长的态势。

努力把利用外资工作推向新阶段

利用外资是邓小平金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金融核心”论,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办好国际金融业务,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项重要任务。

邓小平同志在许多场合谈到了利用外资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他说:“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要搞开放,西方国家在资金和技术上就是互相融合、交流的”;“中国取得了国际的特别是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中国对国际的经济也会做出较多的贡献”。(同上,第367、79页)对于社会主义利用外资, 邓小平同志提出:“这是个很大的试验,是书本上没有的。”“有的人认为,多一分外资,就多一分资本主义,‘三资’企业多了,就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就是发展了资本主义。这些人连基本常识都没有。”(同上,第130、373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吸收外资规模不断扩大,不仅弥补了国内建设资金不足,而且推动了进出口,增加了外汇储备,对更新观念、培养人才、扩大就业、增加税收、促进经济改革和经济增长发挥了很大作用。

当前,我们要按照邓小平同志的要求,“充分利用、善于利用外资”。(《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99页)要不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保持利用外资的稳定增长。坚持重投向、重质量、重效益的原则,积极引导外资投向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外商投资项目更多地进入中西部地区,有步骤、有控制地开放金融服务领域。要通过增加外汇存款、放宽外汇存贷比例等措施,提高国有商业银行外汇贷款能力,积极支持进出口企业合理的流动资金需求,进一步优化进出口结构,扩大出口的市场和规模。还要妥善处理好外债、外贸、外汇、外资方面的关系。要在保持外汇储备合理规模的前提下,引导和支持外汇的有效使用。

这次亚洲金融动荡向我们利用外资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要认真吸取东南亚国家金融危机的教训,采取相应措施解决利用外资中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金融业的对外开放要十分慎重地、分步骤地进行。尤其是要加强对外债的统一管理,严禁非法到境外融资和擅自变相举债的做法。我们要坚持和扩大利用外资,坚定不移地用好外资,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标签:;  ;  ;  ;  ;  ;  ;  ;  ;  

坚持“核心理论”办好“大金融”--学习邓小平同志的金融思想_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