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糖尿病足;危险因素;全程护理干预;控制
糖尿病足是由周围神经病变、外周血管疾病共同导致,常可引起足部组织损伤,关节畸形等情况,长期发展可引起神经病变性骨折,甚至需要依靠截肢进行治疗。因此在糖尿病发生过程中,需要尽早采取措施进行干预,一旦发现糖尿病足,要积极进行护理,避免进一步发展[1]。护理工作在治疗阶段意义重大,全程护理干预模式在此方面具有较好效果,对于疾病控制具有积极意义。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危险因素的控制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66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研究,所选案例均以经过临床诊断,确诊为糖尿病,且伴有糖尿病足高危因素,精神状态良好,无其他器官病变,无精神疾病,语言功能正常,能够有效的反馈信息,同意参加本次研究,符合研究标准。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3例。对照组男48例,女35例,年龄在42-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41±6.89)岁。观察组男49例,女34例,年龄在43-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36±6.61)岁。基本信息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包括生活指导,饮食控制,用药指导等内容。
观察组应用全程护理干预,内容如下:
①危险因素分析:由专业医护人员共同进行分析评估,糖尿病足主要危险因素有血管病变、足部畸形、足部原有疾病、糖尿病肾病、病史、吸烟史等,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状态进行评估,评价其可能发生糖尿病足的几率,随后多加关注。
②健康指导:患者具备足够的护理知识对于后续预防控制尤为重要,护理人员需要准确翔实的材料向患者进行讲解,明确护理阶段注意事项,语言应该清晰明了,确认患者能够准确掌握,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同时要鼓励患者之间、护患之间进行沟通讨论,针对一些错误观念予以纠正,患者出院时需要进行考核,确保其准确掌握护理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③康复保健: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进行康复保健工作,并关注足部的基本状态,确保患者具备较高舒适感,鞋、袜、裤子等必须具备较高舒适度,每日清洁足部时需要注意力道,并做好检查工作,若是出现破损,或是溃疡面形成的情况,要及时进行反馈。
④网络跟进:在网络上保持护患之间的联系,患者可以在网络上反馈恢复情况,护理人员每日规定一个时间进行信息回复,同时要定期推送文章,讲解疾病相关护理方案。此外,应该定时到家访问,时间设置为半个月一次。
1.3 分析标准
记录护理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记录足部感染、溃疡、足趾畸形等发生次数,作为护理效果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χ2检验,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根据记录数据显示,对照组83例患者中,出现感染5例,溃疡5例,足趾畸形3例,共计13例,不良情况发生率为15.66%,观察组83例患者中,出现感染2例,溃疡1例,足趾畸形0例,共计3例,不良情况发生率为3.61%,数据差异显著(χ2=6.917,P=0.009),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糖尿病足临床表征较为复杂,早期会出现感觉改变的情况,呈现为肢体远端受累,随后发展到近端,同时会有感觉减弱的情况,无法准确感知温度、疼痛等,足部肌肉会逐渐萎缩,足趾会逐渐转化为爪状。同时,肌肤韧性下降,可能出现皲裂情况,发展到后期则会出现溃疡、感染等症状,甚至引起骨髓炎[2]。因此,在糖尿病治疗时,一定要关注糖尿病足,控制其危险因素,避免进一步发展。
全程护理干预是针对全过程进行护理,初步工作就是评估患者危险因素,基于评价结果拟定护理措施,随后进行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等工作,目的在于使患者准确掌握护理细节,能够自主开展护理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关注,网络跟进的意义在于全面掌握恢复情况,也便于护理人员改进护理方案[3]。该方案更契合疾病控制流程,能够保障患者的有序恢复,降低疾病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
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对危险因素控制效果较好,感染、溃疡、足趾畸形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足护理阶段,应用全程护理干预方案,能够提高护理效果,控制危险因素,降低不良情况发生率,保障患者的有序恢复。
参考文献
[1]黄洁微, 周佩如, 陈伟菊,等. 专科护士开展糖尿病足危险因素筛查与护理指导的效果及意义[J]. 护理学报, 2007, 14(11):31-33.
[2]张瑞红. 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和护理[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 3(48):142-142.
[3]通晴, 任钦, 张艳,等. 全程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危险因素的控制效果[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7, 23(15):1993-1997.
论文作者:阿米娜·麦麦提
论文发表刊物:《护理前沿》2020年1期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