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乃义
巴彦县人民医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1800
【摘 要】目的:通过对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方式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方式的对比,以此来了解在对桡骨骨折的治疗中,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的效果是否显著,最终明确其是否要进行大范围的推广。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桡骨骨折患者80例,应用计算机随机抽取系统,抽取其中的58例患者。并且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采用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桡骨骨折患者,其骨折骨性愈合率及肩关节功能总有效率均显示高于对照组,并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屈曲力损失、伸展力损失、前臂旋前力损失、旋后力损失比率以及手术时间差异上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骨折骨关节功能恢复好、骨折愈合快等优点,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桡骨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2.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5-119-01
桡骨,为前臂双骨之一,分为一体和两端。桡骨骨折在临床较为常见,各个年龄均可发病,以绝境妇女和老年男性、儿童及青年多见。桡骨骨折多发生于远端2~3cm范围内,极为常见,因运动、撞击等容易发生骨折,约占整个前臂骨折的 80% 左右,约占平时骨折的1/10。常伴桡腕关节及下尺桡关节的损坏。包括以下三种类型:伸直型骨折,最常见,多为间接暴力致伤。儿童可为骨骺分离;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轻微外力即可造成骨折且常为粉碎骨折,骨折端因嵌压而短缩;屈曲型骨折,较少见,骨折发生原因与伸直型骨折相反,故又称反柯利氏骨折。跌倒时手背着地,骨折远端向掌侧及尺侧移位;巴尔通骨折,系指桡骨远端关节面纵斜型骨折,伴有腕关节脱位者。而对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关键是良好复位及固定,促进骨折愈合。随着治疗技术的进步,治疗效果有了较大提高,然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仍然是桡骨骨折治疗中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在骨科发展到现阶段中,中医手法复位是最为常见的一项,它指的是一种正骨手法。即上骱手法。指的是使用手法复位和外固定治疗外伤性关节脱位的方法,为中医骨伤科常用外治法。固定是治疗脱位的又一个重要步骤,以防止关节的再脱位。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手段,能够使得桡骨骨折患者的病患情况得到很好的缓解,最终使得骨折部位得以愈合。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这一年半的时间内,来我院骨科进行桡骨骨折治疗的患者数高达80例。为了此次对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进行桡骨骨折的治疗的临床表现,应用计算机随机抽取系统,抽取其中的58例患者。并且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采用中医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其中男性患者为22例,女性患者则为36例。年龄阶段处于18-76岁之间,平均年龄值达:48岁。在我院骨科的就诊时间存在有很大区别,不做考量。为了将此次探究中的显著差异减少到最小,将这58例桡骨骨折患者,平均的分在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为29例,男性11例,女性患者18例。对照组也为29例,男性:11,女性:18.在对这58例桡骨骨折患者进行随机抽取时,要确立一定的选择标准:要求参加探究的桡骨骨折患者是单纯桡骨骨折,无原发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重症肌无力等合并症;肝肾功能正常。排除标准:合并重症肌无力、原发性肢体功能障碍,合并肝肾功能障碍、心肺功能障碍,合并恶性肿瘤,合并先天性免疫缺陷等重症疾病。
1.2方法
在这按照规定标准抽取的58例桡骨骨折患者中,对实验组的桡骨骨折病患采用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的治疗方法。中医手法复位:要求患者坐位或卧位,局部消毒后肌内注射2%利多卡因5ml进行局部麻醉,患者尽量平伸患肢,患肢旋前,由一位助手握住患者肘上,另一助手双手握住患者手部,做相对牵引。纠正短缩重叠移位,骨折部外观畸形消失说明牵引到位后,术者两大拇指及示指按照术前X线片提示拿捏骨折两端,使其逐步对合,并在骨折部位做平模挤压,使骨折部位复位。手法整复后保持尺偏掌屈位或尺偏背伸位行夹板固定,用标准续增包扎法固定。复位满意后,选择合适的小夹板进行固定骨折断端,并且用棉垫包裹伤肢,绷带捆扎小夹板。固定完成后三角巾悬吊患肢前臂于胸前中立位周定完成后即可进行小关节的屈伸运动遵医嘱进行功能锻炼,一般在患肢无痛的情况下另周即可小幅度活动。临近诸关节应早期活动以防止关节僵硬,固定约 8周左右。对照组中,则采取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患者的桡骨骨折。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桡骨骨折的治疗后,要对患者桡骨骨折的诸多病愈指数进行数据的统计,其中包括:桡骨骨折处的疼痛、握力、活动范围、功能等4个方面。并且将两组的桡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效果优良差等级的区别,以此来探究观察组和对照组两项治疗措施的治疗效果。
2.结果
经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共58例患者的治疗,部分的患者都在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治疗,病情得以缓解。其中,观察组中,29例桡骨骨折患者中,共有20例患者在治疗后取得了优质的治疗效果。7例为良,2例为差等。分别比重为:69%,24%,7%。总的优良率高达93%。对照组相对于观察组来说,治疗效果没有这么的好。其中,优为10例,所占比重超过了34%;良为14例,比例为:49%;差为5例,比重不到17%.而观察组和对照组桡骨患者的诸多指数,如尺偏角、掌倾角丢失等,总的来讲,治疗后都显著的小于治疗前。
以下为治疗前后各项指数的具体显示:
3.结论
桡骨远端处于皮质骨与松质骨交界部位,关节面较薄,容易发生骨折。中老年患者居多,多合并骨质疏松,呈粉碎性,有时累及关节面,骨折欠稳定,桡骨短缩是最主要的畸形。桡骨骨折临床治疗分为手法复位和手术切开复位治疗两种主要方法。而在此次的研究中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患者患肢肿胀消失时间和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其中手术切开复位可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患者需要住院治疗,治疗费用也相对较高,手术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较大。为了提高治疗效率笔者对保守治疗方案进行了完善,采用传统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方法,以此来更为有效地治疗桡骨骨折患者。手法复位桡骨远端的主要目的是恢复桡骨原有长度,其关键在于掌倾角和尺偏角的修复。手法复位可通过旋转、牵拉、压迫而纠正短缩、成角移位,使移位骨重新嵌入关节面,恢复桡骨的长度,并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度。小夹板外固定的优势在于其是一种可运动的固定方式,能够有效控制骨折力线对位线使之正确对位,对肌肉的纵向收缩无阻碍,同时骨折端在肌肉的纵向收缩下相互挤压,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夹板外固定可根据患者腕、手肿胀情况调整夹板松紧度,有效避免骨筋膜综合征的产生。因此,对于桡骨骨折患者的治疗上,中医手法复位和小夹板外固定的结合更为有效。
4.探究:
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缩短患者就诊时间,简便易行,牢固可靠,便于关节和四肢充分活动,并且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因此,在此后对桡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时,应加大力度采取这项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尹红兵.改良手法复位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 120 例[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2,20(3):55.
[2]王海洲,陈平,陈海云,等.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配合悬吊牵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J].中医正骨,2012,24(7):58-60.
论文作者:张乃义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6
标签:桡骨论文; 患者论文; 夹板论文; 手法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医论文; 关节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