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背景下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对策论文_赵时进

新时期背景下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对策论文_赵时进

潮州市文化馆 广东 潮州 521000

摘 要:文化权利是民主社会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而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就是实现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然而,新时期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阻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当前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问题;对策

党十七大提出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十八大深化“建设文化强国”思想,十九大明确“坚定文化自信”战略,由此可见文化在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中的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性。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党和政府确定的我国在文化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目标,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因此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新时期党和政府重要探究课题之一。

1.认清形势,找准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文化事业进入新的发展机遇期。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这成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在动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布局,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目标、责任之中。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财政投入不断加大,公共文化设施的面貌有很大改变。许多城市的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设施成为标志性建筑,为群众提供了高质量的文化体验。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通过改革焕发出活力,在拓展服务内容、方式,提高服务水平、质量上取得显著成效。通过日益广泛的国际交流,公共文化机构开阔了眼界,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理念和做法,不断创新,使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管理与服务水平大幅提升。一批公共文化机构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在传播中华文化、树立中国形象方面做出了贡献。

2.以改革破难题,以创新促发展,因地制宜,逐步深化

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进程中,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已经广泛推广的举措既有理论支撑,又有实践基础,许多来自基层的创造。有的做法从地方先行先试到全国推广历时数年。有些举措被写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成为改革重点任务,有的政策文件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有力地推动了任务的落实、政策的实施。

2.1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全面实行免费开放

受传统观念和习惯做法的影响,过去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均有一些服务项目收费,有些服务项目还设置了户籍、年龄等限制,成为许多人望而却步的原因。在博物馆先行取消门票收费的基础上,2011年,国家推出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全面实行免费开放的政策。具体做法是:首先,确定各类型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免费开放的内容。美术馆基本展览实行免费参观,取消门票费;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免费开放,文献借阅、检索、咨询、公益性讲座、展览、培训、辅导、群众性文艺活动等免费,取消办证费、上网费、存包费等。然后,经过实际测算,确定了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免费开放后的运营成本,由政府全额拨付。所需经费,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

免费开放政策使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对进城务工人员、非本地户籍人员敞开了大门,使他们可享受当地的公共文化服务。统计数据显示,实行免费开放后,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接待人次有较大增长。

2.2实施标准化,促进均衡发展

基本服务均等化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明确基本服务的主要项目、内容、数量与质量要求,使均等化可操作、可评估、可考核。

2014年,文化部部署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以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对实施情况进行评估为主要内容,探索实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的模式、路径和方法。

目前,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已制定了地方实施标准。地方标准在国家指导标准的基础上做了扩展、细化、增补、提高,对国家指导标准没有做数量要求的项目提出了量化指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整合资源,建基层综合性文化中心

普遍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必须由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来支撑。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薄弱环节。由于各级财政重点投向本级公共文化机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缺乏经费保障。中央和省级转移支付主要按项目下拨,有关部门分头规划、使用,不能统筹使用,资金使用效益不高,加上地方财力不足,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困难较大。怎样破解难题?

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改革任务。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总结各地的成功经验,明确了完善标准、统筹资源、建设综合性服务平台和服务阵地的工作思路及具体措施。

2.4推行总分馆制,促进区域一体化

公共文化服务不均衡还突出表现在除设施以外的其他资源配置上。公共图书馆的主要服务资源即文献信息资源,在县以上和县以下有巨大差别,因此也形成服务效益的巨大反差。改革开放以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一些地方开始尝试以大、中型图书馆为总馆、基层图书馆为分馆,形成一个体系的服务模式。总馆在文献资源和服务、技术、管理等方面提供支持,读者可通享体系内所有图书馆的服务,通称总分馆制。

2.5场馆为主,网络服务、流动服务为辅,实现服务全覆盖

各级公共文化服务场馆是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通过网络开展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以流动设备开展流动服务是重要补充,三者并举才能建成全覆盖的服务体系。

建设数字化服务网络,包括设施、平台、内容资源等,投资较大且要有持续性,必须全国有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避免重复建设。21世纪初以来,文化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三项重点文化工程,初步建成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主要做法是:

(1)主要依托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的设施与人员,延伸到其他公共服务设施。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建设、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建设合作,在设施、人员上共享,解决了基层设施建设投入与管理人员问题。

(2)制定目标和实施方案,测算经费,建立中央与地方财政共同承担的经费保障机制,中央财政建立专项转移支付,重点对县以下设施设备建设、软件部署、数字资源建设给予支持。

(3)以基层服务为工作重点,采取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广电网、数字电视、手机等多种传输方式和服务终端,向城乡群众提供免费服务,包括电子阅读、看电影、看演出、看展览、听讲座等基本服务。与线下相结合,开展培训、辅导,组织文艺活动等。

(4)制定数字资源建设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逐步将优秀文化艺术作品数字化,用于公益服务和长期保存。制定政策措施,调动公益性文化单位和企业、个人参与数字资源建设的积极性,依法合理解决数字版权问题,不断丰富数字文化资源和服务内容。

2.6加强立法,依法治理

北京、上海、广东、深圳、浙江、江苏、湖北、内蒙古等在整体上或某方面处于领先的地区,除了经济社会高速、均衡发展,创新意识强、思想开放,善于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和经验,采取适合的思路和解决方案,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重视法规建设,依法治理[2]。法律为公共文化建设指引方向、保驾护航。每一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地方法规的制定,都做了大量实地调查、数据搜集与分析、理论研究与论证。每一部法规的出台,都为后面的立法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出台前,据不完全统计,各地先后制定的关于公共文化服务、公共图书馆、促进全民阅读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有十多部。各个地方的立法成果为国家级立法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是我国第一部公共文化领域的法律,它回答了现阶段公共文化服务的重大问题[2],明确了各级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责任和公共文化服务单位的职责、任务[3]。这部法律对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建立全社会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格局,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续、健康发展作了全面的考虑,为进一步制定具体政策、措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体现了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的倾斜政策,关心不同人群的特殊需求,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贯穿了公共文化服务公益性、基本型、均等性、便利性原则。《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实施将有力地推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对我国文化繁荣、人民幸福、国家昌盛产生深远的影响。

3.结语

新时期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实现,可以不断满足群众日与增长的文化精神需求,也为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型公民文化传播打下基础。因此以改革破难题,以创新促发展,因地制宜,逐步深化成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主要战略目标,党和政府要不断加以支持和鼓励,构建完善的法律、政策,为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提供有利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唐亚林, 朱春. 当代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发展之道[J]. 学术界, 2012(5):24-39.

[2]肖希明, 完颜邓邓. 以数字化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实践研究[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6, 1(8):5-10.

[3]肖希明, 完颜邓邓. 以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J]. 图书馆, 2015(11):22-25.

论文作者:赵时进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8/7

标签:;  ;  ;  ;  ;  ;  ;  ;  

新时期背景下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对策论文_赵时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