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经济的特征及其发展方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网络经济论文,方略论文,特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F49 文献标识码 A
当前,世界上诸多经济学家在谈论着数字化经济和网络经济问题,并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探讨着未来的资本——信息。网络经济是借助网络化、数字化技术而开展的一种全新的经济活动,它通过全球互联网络(Internet)加快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极大地降低了经济与社会活动的成本,提高了社会运作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网络经济一经出现,就显现出巨大的生命力,它正风靡全球,迅速地改变着世界经济格局,有力地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网络化的进程。而在此进程中,许多传统领域所涉及的内容、方式和组织机制,都随之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自然资源的重要作用正让位于信息资源,实物资源的重要作用正让位于知识和人才资源。这股浪潮猛烈地冲击着我国企业的经营发展,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次机遇,这就是中国的经济将融入国际经济的网络化、信息化轨道,借此而获得快速发展。因此,探讨网络经济的特征及我国的发展方略,对于我们建立网络时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一、网络经济的特征
知识化是网络经济的首要特征。网络经济中企业所提供的实物及服务产品是知识型产品。知识型产品是指这样的产品:它能对信息进行筛选和编码,以使顾客使用得更加有效。其典型特征是与用户交互、按用户意愿提供服务,并能适应环境变化。由于用户的要求在不断改变,知识型产品和服务的生命周期相对短暂。
经济的规模化是网络经济的又一突出特征。网络经济是信息革命的产物,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时空观念,为产品或服务的共享提供了可能。企业所提供的知识型产品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性,即产品的成本结构相当特殊:初始投资花费的固定成本很高,随着产品产量的增加,追加的变动成本很小。例如,开发一个复杂的软件系统需要巨额成本,而多制作一张存有此系统的光盘所追加的成本却微乎其微。因此,产品的平均成本呈递减之势,而又不存在最低点。其结果很可能是一家企业在本地区、本行业成为唯一的某种产品的供应者。
网络中的知识型产品与网络上的服务产品消耗互不排斥,这是网络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例如,当网络中增加一个新用户的时候,它并不影响原来网络上的用户使用网络,并且网络服务产品提供商的追加成本却几乎为零。这种消费特性使得极少数供应商就能满足市场的全部需求。
外部正效应是网络的另一个特征。这种特征有时也称为边际效应递增。例如,如果网络上只有一个用户,那么这个网络是没有使用价值的,因为他不能与任何一个人沟通。当某个网站多了一位访问者时,这不仅不会影响该网络上的其他访问者,反而提高了网络的使用效能,因为它增加了一个新的沟通对象。显然,对新增加的这位消费者来说,它所得到的效用比在此之前的其他用户更大,从而该网站对新用户更有吸引力。这样,就进一步削弱了本来访问人数就少的网站的竞争力,导致了“强者越强”的马太效应。
可发挥换制成本与锁定效应是网络经济的又一显著特征。网络经济中某一商品或服务的使用者换用替代产品,是要付出代价的。其一是购买、装配新产品的代价,但更多的是知识的学习成本。因此,用户一般是不愿意更换旧产品的。然而,当政府限定使用某种标准产品、或用户使用的不是社会上流行的产品的时候,就不得不将使用的原有产品替换下来。这样,对用户来说就需要付出“换制成本”,而由政府限定使用的产品或社会上已经流行的产品就具备了“锁定用户”的特性。因此,“换制成本”与“锁定用户”特征说明了两个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前者指顾客的付出,后者则指服务商的收益。
因特网正在改变企业的竞争范围,因而使得竞争领域模糊,即有时候用户并不知道究竟在跟谁竞争。这是网络经济的又一特征。例如,微软公司把免费的浏览器IE装入视窗系统,从而使依赖网络浏览的网景公司难以生存。微软公司由于垄断了基本操作平台市场,这就使它在浏览器的竞争中处于绝对优势。
上述特征反映出网络经济中的“赢家通吃”效应,即胜者获取全部,败者一无所有。前两个特征为赢家通吃现象的供给因素,而后两个特征则为赢家通吃现象的需求因素。
网络经济的存在是以网络交易费用的低廉为基础的。正如企业的存在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一样,网络交易比市场交易节约了更多的交易费用。信息资源同物质资源具有“互补效应”:市场主体进入信息网络后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完成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加工和分析工作,因而使两者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信息网络化可以让市场主体及时掌握最新信息,有助于改变依靠经验和预测的事前决策方式,转为依靠学习和适应的即时决策方式,从而产生了“学习效应”。
二、我国网络经济的发展途径
事实表明,认识上的滞后是影响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而认识滞后的根本原因则源于观念落后、反应迟钝。在信息时代,如果我们不能适应高速度、高强度、全方位的市场竞争形势,就有被淘汰的危险。我们认为,应该通过以下途径来发展我国的网络经济。
第一,要通过各种方式大力提高国民素质,转变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非如此,就不可能全面、快速地发展网络经济。历史事实证明,任何一次社会经济的巨大变革,无不依赖于领导者的关键作用。因此,一个有能力、有魄力、无私无畏、勇于创新开拓、敢做敢为的坚强的领导集体便成为成功的首要条件。时代呼唤英雄,而英雄亦可创造一个时代。我们今天需要的不仅是大批的科技人才,而且还需要大批开拓类型的管理者、实干家。
第二,必须顺应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潮流,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在发达国家,互联网上的信息流已经改变了业务流程,而业务流程则改变了原来的组织结构,并从而改变了管理模式,产生了一套全新的制度。我们决不可以固守传统观念和做法。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络诱发了西方大企业的又一轮“组织创新”浪潮。传统的U型结构(直线—职能制)和M型结构(事业部制)虽然仍在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新的趋势是组织扁平化、团队化、团队网络化和虚拟化,还有所谓敏捷制造、动态联盟、企业战略网络、商业生态环境等。这不仅给我们的国有企业技术改造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同时也给其他企业(乃至事业单位、党政部门)实行网络化生产经营提供了十分珍贵的经验。我们当然不能完全照抄别人的组织管理模式,但决不可以借口国情依然故我,更不允许以价格高昂的现代化设备来进行旧有的管理操作。要知道,因特网的高速发展加快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而利用因特网的电子商务的发展,将会给企业和个人带来巨大影响;等待人们的未来将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竞争社会,我们将被投入到名副其实的“高度竞争”潮流,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第三,从国营企业特别是从经济实力雄厚、技术力量强大的大型国有企业着手,组织强大的攻坚力量,拿下实现网络化的制高点。首先建立起以Intranet网络为依托的现代化管理系统和管理制度,并争取在尽可能短的时期里开发出自己的核心功能;其次,在现代化组织管理以及如何创立企业自己的核心功能两个方面要创造成功范例,以带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再次,以只争朝夕的精神迅速发展信息化产业。因为世界网络经济发展的形势和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要求已不允许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缓慢地建立起自己的网络经济体系。
第四,国家、企业都必须制定激励技术创新的政策,建立起国家激励企业、企业激励员工的技术创新激励体制。从不同角度采取一系列强化技术创新的措施。技术创新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观,是发展生产力的动力源泉,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增长点,应把充满活力的技术创新看作是经济繁荣的动力。问题是什么是技术创新,如何才能激励员工不断创新。实践证明,技术创新首先是观念创新。发明不一定是创新,发明者不一定是创新者。只有将发明转化为社会经济活动,并且发挥了显著经济效益,此项发明才能被认定为创新。因此创新的第一要求就是和市场结合,而技术含量的高低则在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市场在不断变化,创新的成果都是暂时的。只有在别人否定你以前自己先否定自己,自己不断地“打倒”自己,才能永远不被别人否定和打倒。
第五,加强资金的科学管理。我们的国家还不富裕,钱一定要花在最需要的地方上。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要严格发放、管理,对科研成果必须要有准确的界定。奖励和惩罚得当才能起到促进作用;反过来说,发了许多奖金却见不到于国于民有何效益,倒是助长了一些不良心理和不良现象的发生。这些东西并非理论问题,而是实践问题。要正视这些和解决这些问题。今天,国家投资的大型项目依然是国营单位,如果没有一套科学的、并且能付诸实践的管理机制,很可能使巨资付之东流,而实现网络化则成为空话。
三、我国发展网络经济的策略
笔者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世界若干著名企业发展网络经济的成功实例,在此基础上,兹根据我国的现状提出若干适于我国发展网络经济的基本策略。
1.基于Intranet的管理信息系统
基于Intranet的管理信息系统,是通过防火墙连入Internet网络,使企业、单位与外部世界完全沟通的一种网络模式。它要求按照现代化管理的需要,重组信息在Intranet网上的流向,并根据信息的流向重构组织结构,从而将管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在这方面,我们可以从发达国家借鉴许多成功的经验。
2.组织结构重构策略
组织管理结构重构是根据信息流程进行改造而形成的,其特点是:组织扁平化,无中间层次。高层领导在互联网时代所实行的是扁平化管理,不通过分层就可以彼此间协调。因此要求每个个体不是在分层结构里协调,而是自己就要有协调的功能。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一个个体就相当于一个全息的子因素,可以和周边元素实现自由组织、自我协调、自我融合。过去没有这种元素,就只靠金字塔似的整个系统进行协调。在工业时代,通常存在制造能力不足的情况,管理问题是管理的核心问题,而领导问题则是管理之外的问题。在互联网时代,领导的成分在管理中膨胀。由于信息可以充分获得,领导可以对市场直接进行反映和决策,并在形式多变的情况下判断方向,操纵企业的生死存亡。现在企业大批量生产的工业特征正在衰退,管理操作相对处于次要位置。领导者要从具体的事务性操作跃升到战略目标的管理,就不能不采取组织结构重构这一策略。
3.先发优势策略
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在网络经济的环境下,不仅需要创新,还需要“抢滩”。赢家通吃现象说明的是一种结果,而我们更为关心的是这种结果是如何形成的。混沌理论认为,敏感依赖于初始条件,一开始小小的领先,可能变成日后大幅度地领先,从而占据优势位置。然而企业竞争的均衡经常是不稳定的。任何时刻都可能有一个微小力量在开始孕育,逐渐发挥其巨大影响。一次均衡被打破,先发优势便明显地表现出来。哈梅尔(Cary Hamel)和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认为,培育产业先发优势是实现产业领先的重要策略之一。
4.培养核心能力策略
鉴于赢家通吃现象的存在,要想在网络经济时代有所作为,就必须选定目标,努力成为自己所在领域中的佼佼者。为达此目的,在发展网络经济的征途上,企业必须选择培养核心能力的策略。而该策略要求企业要追求专而精,根据自己的有利条件找准市场定位,在小范围内选择自己的专攻领域,谋求专业化的发展方式。趋向专业化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取向;同样,在网络经济中,没有专业能力的企业就会无法生存。因此,为了取得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企业常把知识和技术依赖性强的高增值部分掌握在自己手里,而把低增值部门虚拟化。所谓虚拟化是指业务外包,即将价值链上的薄弱环节外包给世界上最好的专业公司去做,而又不会把企业与客户分开。事实表明,最成功的专业公司或企业,都是把主力技能留给自己来做的。在这里,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起着关键作用,在没有认清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之前,从外包中获得利润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一般都是让公司尽可能简化,以全力贯注于强过竞争对手的领域。在企业竞争领域日益模糊的网络经济中,“你无我有”才是真正的竞争优势。
5.标杆管理和大规模定制策略
所谓标杆管理,是指这样一种策略:在同行中选择自己学习的榜样,即树立标杆,以此发现别人的优势,尽可能使自己也获得这样的优势;同时寻找自己企业的劣势,尽可能消除这种劣势,或将其转化为优势。在实施这一策略时,必须注意:由于网络时代的竞争领域已趋于模糊,标杆管理的参照企业选择范围要广泛一些;另一方面,网络经济时代的竞争远远不止于现存企业之间的竞争,应该着眼于来自生产替代产品或提供替代服务的公司的竞争,以及潜在进入者的竞争。因此,企业要有预测能力。只有这样,标杆管理策略的实施方能收到预期效果。
大规模定制策略的选择,乃基于这样的事实:大规模定制可能成为下半个世纪企业的组织原则。如同大批量生产是本世纪企业的发展原则一半,这两种发展原则是水火不容的,后者支配着“一对多”的关系,而前者则要求企业不断与消费者对话;大批量生产成本效益高,而大规模定制却是一种可以减少库存的灵活制造技术。大规模定制相对于大批量生产有两大优势:它满足了顾客的要求,充分利用了新的先进技术。互联网使公司快捷地将在线订货单上的数据传送到工厂车间,加强了制造者与销售者的直接联系。最重要的是,互联网可使公司企业很方便地同每位顾客进行一对一对话,能够确切了解他们的爱好并作出反应。反过来,互联网也常常是顾客了解公司的快捷途径,通过互联网,他们可以尽快地知道哪家公司能提供最令其满意的产品。可以说,这种大规模定制策略是未来企业广泛采用的管理策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