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压设备焊评和焊接、热处理工艺常见问题分析论文_赵明峰

承压设备焊评和焊接、热处理工艺常见问题分析论文_赵明峰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扬州分院 江苏扬州 225002

摘要:由于承压设备涉及范围广,影响因素多,缺乏有效的技术标准,我国压力设备PWHT的实施过程和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引起的质量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设备焊接评定;焊接;热处理工艺;

前 言:由于对产品焊接试件的要求有所放宽,焊接工艺鉴定的作用比以往更加重要。焊工在车间内对标准或实际焊接情况不完全了解,考核范围不大或考核选择不当

1 承压设备焊评和焊接、热处理工艺常见问题

(1)评价方法的局限性。尽管有很多方法可以评估焊接后的热处理结果,但这些方法被用来评估承载设备焊接后的热处理效率,但很难准确评估焊接后的热处理效果。评估设备在压力下焊接后的热处理效率的最直接方法是样品焊接。焊接样品来自于与载体相同的材料,同样的焊接技术,通过同样的热处理过程,通过尸检,证实了焊接的质量。因为载重设备在焊接后进行热处理,不同的部分有不同的热处理时间,而焊接样品只能通过热处理过程,不能代表整个承载压力的设备。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焊接过程中的剩余电压是评估焊接后热处理后果的直接方法。然而,在载体中很难有效执行。一方面,尽管焊接中残留电压的测量方法多种多样,但对受控环境的要求更高,作为工业产品的压力设备难以提供良好的检测条件,这降低了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另一方面,焊接结构中的剩余电压分布和变化定律难以掌握,特别是在确定剩余电压向厚度方向的分布和极端位置时,载体设备中残留电压的检测只能用来检测表面剩余电压的方法,不能保证在焊接后产生严重限制的热处理后残留电压的总体状态。此外,由于影响力热处理焊接和复杂模式之后,仍然焊后热处理是相当实用的制造方法,许多关键技术参数仍依赖经验定义并不存在科学合理的方法,如厚度加热后局部焊接,有害的温度梯度、组织的对接多元化成为品种的压力。焊接后开发、验证和验证的热处理技术,在大多数情况下,在开始之前无法得到准确的评价,必须通过具体的应用来验证;焊接后的热处理过程仍处于感应阶段,等待着智能阶段的转变。

(2)影响接头硬度。金属材料焊接显示,焊接时热量输入越高,焊接时间越长。焊缝中的硬化组织含量越低。因此,节点的最大硬度将减少。通常,焊接时剩余电压越大,焊接接合强度越高。焊接完成后,热处理减少焊接电压,热处理温度越高,保暖时间越长,焊接电压越低,焊接强度越低。因此,焊接试验研究的影响现在已经足够成熟,可以通过采用设备焊接技术来评估硬度测试的要求。整板成形及先拼板后成形的钢制半球形、椭圆形、碟形封头以及平底形封头,应于冷成形后进行热处理。为了确保焊接接合的最大硬度,焊接技术的评估应记录焊接线的最低能量和最低温度,并对焊接强度和热影响区域进行测试。如有必要,应添加热处理试验性板,并确定其硬度。如果硬度值是允许的,那么根据这个估计,应该建立一个最小的能量。

(3)焊后热处理前技术准备。焊接后钢和焊接材料的可熔性主要意味着第二次骨折和第二次热脆弱性。必须充分掌握焊接金属二级热裂纹的敏感性,包括基本材料和焊接材料以及避免焊缝的方法。检查假假的实际温度、电极机械性能试验中的热处理条件、特别是使用的实际温度、焊接后的热处理标准、焊接后的热处理标准,包括电极、电线和在产品质量证书中列出的电极的潜在电弧特性以及焊接部件的热处理标准,介绍项目文件、服务条件和施工流程,并仔细处理项目文件或引用的热处理环境;了解焊接后的热处理环境,确定焊接后热处理的热源参数,安装和加热方案;根据焊接后的热处理特性和单位的实际情况,根据焊接后的技术安全标准、建立热处理质量保证系统、确定焊接后热处理的范围、顺序和内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指定负责焊接后热处理的工程师,以及负责控制温度、测量温度和隔热的人员,以执行相应的功能。热处理炉焊接后,加热器、恒温器、温度计(包括热电偶、补偿线等)。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准备好焊接后的热处理规则或规定,以便在焊接后管理和管理热处理。

2 对策

(1)焊接工艺基础。焊接技术,首先评估应编制焊接技术,绘制了焊接技术,有一定的经验和实践经验,基于现有的焊接特性的材料,生产技术要求设计与制造商金属材料焊接,编制技术评估框架和技术评估焊接承重。没有充分开发焊接特性,就很难制定全面的焊接规则来评估。焊接金属性能的试验主要解决了焊接材料如何焊接的问题,但无法回答在特定技术条件下是否满足焊接性能的实际问题。这只是焊接技术的评估。焊接性能试验不会取代焊接技术的评估。同样,焊接技术的评估不会取代焊接性能的试验。焊接技术评估和钢材焊接性能试验是两个相互关联和不同的概念不能互换。

(2)焊接标准对母材及焊材规定。对金属材料压力设备,已被列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国内外在金属分类报告显示,制造商已经掌握了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和金属材料的焊接性能,相当于金属材料中列出的新标准,该材料在机组焊接工艺评定文件中可分为材料的类别和组。焊接工艺评定的各项金属材料规范应使用。冶炼方法、热处理状态、产品形式、技术要求及试验材料的产品合格证。相当于中国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焊接材料和未列入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焊接材料。当使用新标准列出的焊接材料时,当填充物金属分类报告显示制造商已经掌握了化学成分、机械性能和焊接性能时,可以根据新标准的分类依据进行分类。填充金属的基本内容分类报告。气焊、气体保护焊和等离子弧焊用焊丝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

(3)焊接接头抗拉强度合格指标的确定。焊接接头抗拉强度合格指标是新焊接工艺评定标准中母材抗拉强度的最小值,而不是旧标准中母材抗拉强度的下限。贱金属不仅指钢,还指铝、铜等。焊接前和焊接后,熔化区、热影响区和零件的结构、组成和性能与原始状态相比发生了变化。对于无相变的固态纯金属和单相固态熔体合金(如锌黄铜、镍铜、超低碳铬镍奥氏体不锈钢、超低碳高铬纯铁素体不锈钢),其热效应分为过热区和再结晶区;多相合金的焊接热效应分为过热区、再结晶区(正火区)、不完全再结晶区和再结晶区。另外,也有可能会出现基体金属的微观结构没有差异的脆性区域,但塑性和韧性明显低于基体金属,即蓝色的脆性区域。因此,焊接热影响区材料不是预焊材料。拉伸强度合格指标不能用材料标准规定值的下限值来衡量,只能用新标准规定的母材抗拉强度的最小值来衡量。为了简化,抗拉强度的最小值的贱金属钢铁等于规定的下限值标准的钢材,而抗拉强度的最小值的铜、镍等有色金属中指定退火条件下的新标准。

结束语

设备的具有整体性、一次性、终止性的特点,是制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最薄弱的环节。目前,我们对焊后处理的概念认识不深,单位和个人缺乏相关资质,设备存在较大隐患,亟待规范,进而推动国内装备制造业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

参考文献:

[1]尹晶,张亦良. 关于硫化氢应力腐蚀失效准则的最新国际标准对比综述[C]/ /第六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压力容器先进技术精选集,2018:752.

[2]董丽君,张志坚. 对焊接接头热影响区维氏硬度试验的探讨[J]. 理化检验- 物理分册,2016,38(2):53 - 55.

[3]李希旺,等. 16MnR 钢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J].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7,25(5):727 - 730.

论文作者:赵明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2

标签:;  ;  ;  ;  ;  ;  ;  ;  

承压设备焊评和焊接、热处理工艺常见问题分析论文_赵明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